第15章 评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的《对查尔斯·狄更斯作品的批评和意见》[43]
切斯特顿先生研究狄更斯的方法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它并不是单纯地从文字角度进行探讨。大部分现代文学批评只从文学角度作探究,别无其它——也就是说,它专注于作者的风格,认为关注题材是很庸俗的事情。无疑,这一类型的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健康(没有像萧伯纳的时代那样陈词滥调地告诉我们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道德导师什么的,而像布里厄[44]这样的家伙则被硬生生地推销给我们),但对于狄更斯这么一个作家会有所欠缺。狄更斯是一位卫道士,不能把他当成福楼拜去研究。
作为一位卫道士,狄更斯并不是单纯地为角色而创造角色,而是将角色作为他喜欢和不喜欢的人性品质的体现。或许这正是他们的生命力的秘密。作为一个有道义的人,狄更斯爱憎分明。当他能对社会问题有理解时,他总是站在弱者的一方对抗强者。正如切斯特顿先生所说的,狄更斯“看到许多形式的下面只有一个事实,那就是人对人的欺压。当他看到欺压时他就会对它进行抨击,无论那是新的事情还是旧的事情”。情况确实如此。狄更斯的生命观有时候是片面的,而且他无法摆脱一种让人觉得很讨厌的小资产阶级的阶级情感,但大体上他的本能是合理健康的。只有当他气急败坏的时候,他才会在艺术上或道德上迷失方向。
最好的例子是《大卫·科波菲尔》。正如切斯特顿先生所指出的,《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崩溃有伦理上的原因。显然,《大卫·科波菲尔》是一本自传(当然是想象中的自传),而且很显然,到了结尾处狄更斯开始扯谎。他歪曲了这本书的自然发展脉络,写出了一个合乎传统的快乐结局,不仅无法令人信服,而且显得很一本正经。朵拉无缘无故就被写死了,莽撞而可爱的角色被安排去了澳大利亚,大卫娶了讨厌的艾格尼丝——就像维多利亚时代小说里的婚姻一样,暗示着乱伦。这个结局非常糟糕,以可怕的农神节似的狂欢作为结束,一切都被颠覆,狄更斯暂时失去的不只是他的喜剧才华,甚至连道义感也不复存在。最后一章的监狱描写实在令人觉得恶心,那是埃德加·华莱士才写得出的内容。狄更斯的内心有一些阴暗之处是切斯特顿先生显然不愿意探究的。但是,那篇关于《大卫·科波菲尔》的文章写得很好,是这本书中最有趣的内容。
当然,切斯特顿先生肯定是要借狄更斯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狄更斯的想法与切斯特顿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时,譬如说在英国的济贫法这件事情上,他会强调那就是狄更斯的思想。而如果两人的意见不一致,譬如说在中世纪、法国大革命或罗马天主教会这些问题上,切斯特顿先生的解释是狄更斯并不是真的那么想,或只是以为自己是那么想的。狄更斯被当作是打击所有现代小说家和大部分十九世纪小说家(包括萨克雷)的武器。(为什么狄更斯和萨克雷总是被拿来比较呢?他们根本没有相似之处。与狄更斯同一时代的小说家中最像他的是苏迪斯。)此外,狄更斯的一些缺点——譬如说,病态的恋尸情结——被吹捧成优点,因为切斯特顿先生要么也有这些缺点,要么觉得自己也应该像他一样。虽然他没有明言,但他尝试将狄更斯与中世纪联系在一起——罗马天主教徒所钟爱的神秘的中世纪,那时候农民们总是醉醺醺的,但奉行一夫一妻制,没有农奴制度,也没有宗教法庭。但是,有一件事情切斯特顿先生没有提及,为此他值得受到尊敬。他没有说如果狄更斯稍有头脑的话,原本会皈依罗马天主教。许多为天主教辩护的人士已经这么说了。谎称切斯特顿先生不是一位天主教的卫道士未免荒唐,但至少他还不至于说出新教徒所写的书都不堪卒读这种话。
切斯特顿先生描写狄更斯的作品是他最好的作品。有一点他和狄更斯很像,那就是:无论你有多么不认同他,甚至觉得他是一个糟糕低俗的作家,你都会忍不住喜欢他。看到他别具一格的批评方式用在其他重要的小说家身上——特别是菲尔丁,将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