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精装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刺猬法则:最好的相处之道,是彼此保持适度距离

1.刺猬法则:人人都需要一个适当的心理空间

有一个生物学家,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中的生活习性,特地做了一个实验。他将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在冷风的吹袭下,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提高体温,它们试图紧紧靠在一起互相取暖。但是,刺猬们靠拢后又发现,身上的尖刺令彼此无法忍受,于是它们又马上分开。这样的情形反复了很多次。过了一段时间后,刺猬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这个距离可以令它们互相依偎取暖,却又不会被彼此的刺给扎伤。生物学家研究刺猬冬天生活习性的故事后来被延伸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心理学概念,被称为“刺猬法则”,又称“刺猬效应”。

正如这个故事之中所说的一样,虽然面对寒冷的风,刺猬们不得不依偎在一起取暖,但是它们身上的刺使得它们不能靠得太近,所以它们需要找出一个合适的距离出来,既能够抱团取暖,也能留出恰到好处的余地,使得彼此不被扎伤。

从社会交往的角度看,刺猬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之中,要掌握好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寻找到人与人之间最恰当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长期维持健康的亲密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选择了一个空无一人的阅览室,当第一个读者进去的时候,爱德华•霍尔就赶紧让参与这项实验的研究员进去挨着这个人坐下。

这个实验足足重复了80次,每一次都遭到了读者们的排斥。在这个空旷的阅览室内有着非常多的空位可供选择,当然没有一个读者能够容忍一个陌生人不去挑选其他空位而紧挨着自己坐下。当爱德华•霍尔的研究员坐到他们身边的时候,这些人很快就转移到了其他位置,有些人甚至直接明确地发出疑问:“你想干什么?”

可以发现,人和人之间在一些固定的环境下,总会有一个“彼此间应当保持适度距离”的潜意识横亘在心底。一旦这个安全的心理距离被突破,就会引起不适。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理距离,和陌生人之间是一种心理距离,和无话不谈的朋友,和亲密无间的家人伴侣之间也都会有各自不同的心理距离。每个人都会有着属于自己的私密的精神天地,有时候,人和人之间保持相对独立的心理距离,并不是互相不信任与排斥,而是一种对于束缚的排斥与对独立自由的潜意识需求。

太近的距离会让人产生被侵犯心理界限的不舒适感。甚至,假如一个人的安全感被冒犯的话,通常还会带来焦虑、愤怒与抓狂等负面情绪。所谓“距离产生美”,归根到底,说的就是人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否则就会影响甚至削弱审美效果。

在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类现象;父母不断探索子女的私人空间,比如翻阅日记,偷看聊天记录,等等。这无疑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在孩子看来,父母的做法侵害了自己的私人空间与自由;而在父母看来,只有对孩子的隐私了如指掌,才能达到教养和保护的目的。这种横亘在父母子女之间的不恰当距离,往往会激起孩子更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刺猬效应更多的应用环境是在职场之上,比起亲朋好友与恋人,职场上的工作伙伴之间更需要彼此长时间合作的空间,一个恰当的距离可以更好地推动工作的进步。

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斯通就非常注重刺猬效应在职场管理之中的应用,他将“刺猬效应”运用在中高层管理者身上,结果成效非凡。在日常的工作和合作关系中,他从不吝于对同事们的关爱与协助;但在私人相处的时候,他从不要求彼此之间私下聚会,对于同事们的邀请,他也经常婉拒。在他看来,与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既不会显得自己作为总裁高高在上,也避免令同事们混淆上下级关系——这其实是一种管理上的最佳方式。

当然,刺猬效应是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除了家庭与职场之外,情感关系之中也特别需要彼此掌握合适的距离。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常说“你是我的唯一,是阳光与空气”。但无论两个人是如何的亲密,都需要有独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即使是方方面面都十分契合的灵魂伴侣,也无法改变双方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人这一事实。既然彼此并非同一个人,那么无论两人多么的相爱,都无法忽略自我的本能需求。

保有一个稍微合适的距离,一个自己觉得舒适的私人空间,是人对自我、对安全、对自由永恒的追求。况且,如果连私人空间都没有,那么恋爱关系也就失去了神秘感和潜在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我们每天都要与身边的人交往,有时候零距离并不代表亲密无间,给对方适度的空间和自由才能让彼此的关系更稳固。因为,人人都需要一个舒适又安全的心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