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 信息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信息系统工程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经在1.1.2节作了简单介绍,这里介绍大数据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两化融合。它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更多的内容,请读者自行关注。
1.大数据和云计算
21世纪初,大数据(big data)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新概念相继出现。
大数据具有4个基本特征:
(1)数据体量巨大。百度资料表明,其新首页导航每天需要提供的数据超过1.5PB(1PB=1024TB,1TB=1024 GB),这些数据如果打印出来将超过5千亿张A4纸。有资料说,到目前为止,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仅为200PB。
(2)数据类型多样。现在的数据类型不仅是文本形式,更多的是图片、视频、音频、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类型的数据,个性化数据占绝对多数。
(3)处理速度快。数据处理遵循“1秒定律”,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高价值的信息。
(4)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1小时的视频,在不间断的监控过程中有用的数据可能只有1~2秒。
IBM公司把大数据的特点归纳为5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
云计算的“云”,是网络与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形中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用户通过计算机、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云计算目前已经达到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
大数据与云计算相结合,是信息系统工程的新进展之一。对于处理交通事故、公安局破案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成为现实。
2.“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 plus)于2012年提出。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相加”,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业态。这是基于信息系统工程的一个系统工程集群,包括多个工程系统工程、经济系统工程与社会系统工程等。
“互联网+”有六大特征:
(1)跨界融合。“+”就是开放、变革、融合。融合包括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
(2)创新驱动。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来。
(3)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规则、话语权不断发生变化,重塑新的结构。
(4)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根本性力量,互联网可以实现对人性的高度尊重,发挥人的创造性。
(5)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可以大幅度提高,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
(6)开放生态。生态系统在这里是广义的,不但指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而且推广到社会系统(又称为“业态”)。推进“互联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营造新的生态,让创业者有机会实现巨大的价值。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是互联网的新发展,它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是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
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终端载体,根据手机及手机应用的特点,移动互联网主要有以下一些特性:
(1)随时随地性。手机是随身携带的物品,因而具备随时随地性。
(2)个人私密性。每部手机属于一个人,都是个人使用的,相对于PC用户,更具有个人私密性。
(3)服务个性化。不管是通过基站定位、GPS定位还是混合定位,都可以获取手机使用者的位置,提供个性化服务。
(4)真实关系特征。手机上的通讯录用户关系是最真实的社会关系,随着手机应用从娱乐化转向实用化,基于通讯录的各种应用也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新的增长点,在确保各种隐私保护之后的联网,将会产生更多的创新型应用。
(5)终端多样化。众多的手机操作系统、分辨率、处理器,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终端,一个优秀的产品要想拥有更多的用户,就需要更多考虑终端兼容。
移动互联网的这些特性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断产生新产品、新应用、新的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继承了桌面互联网的优越性,又具有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可定位的特点。
现在的手机是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4G),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应用即将到来。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浙江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他说:“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5年7月4日,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互联网+”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中国互联网+联盟”。
3.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有两层含义: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2012年2月14日,工信部颁布中国的第一个物联网五年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物联网四处开花,悄然影响人们的生活。专家指出,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关配套的完善,在未来几年,技术与标准国产化、运营与管理体系化、产业草根化将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三大趋势。
物联网现在需要解决的是“最后100米”的问题。在“最后100米”可连接设备的密度远远超过“最后1公里”,特别是在家庭。家庭物联网应用(即智能家居)已经成为各国物联网企业全力抢占的制高点。
4.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等四个方面。
(1)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2)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3)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受众大量增加,营销成本大大降低。
(4)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工业电子包括机械电子、汽车电子、船舶电子、航空电子等。工业软件包括工业设计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工业信息服务业包括工业企业B2B电子商务、工业原材料或产成品大宗交易、工业企业信息化咨询等。
两化融合的理论逐渐成熟,两化融合的实践不断深入。我国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研究人员,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网络用户,信息资源首屈一指,开发潜力巨大。资源不仅仅是水和能源等实物资源,信息也是资源,有效利用就可以占领未来发展的先机。例如,在医疗领域,我国的医院承载了全世界数量最多的病人,病例资源丰富,研究丰富的病例资料,可以促进医药产业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