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之不负青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远方(2)

青木惊讶地接过了鸡蛋:“你竟然记得今天是我生日……还有,你怎么知道今天的鸡蛋不好买!”

孙一航得意地说:“你是我好朋友嘛,生日当然要记住啦!我每天都吃鸡蛋,发现只要是最后一批去吃饭的学生,稍晚一点队伍排的长了就买不到了,所以赶紧去给你抢一个啊,你要是吃过了,也可以再多吃一个,你要是没吃过,那就正好当礼物送你了。我看你一直也没提生日的事,咱们都是一个县的,也都是周围村子里的,从小都是怎样过生日的我也不是不知道,我知道你没钱给自己买蛋糕,但是作为好朋友,我愿意送你这么一个小东西。你赶快吃吧,再不吃可要凉了。”

渐渐的,天气有点暖了,这些来自省城四面八方的学生们,一开始越汇越多,到最后又各自分散,但是这一次分散之后,他们不会回到刚刚出发的地方了,而是奔向一个更遥远的地方,在那里,又将进行一场新的汇聚。

青木他们考完所有的校考离校的时候,学校的学生已经都走光了,他们是最后一拨。这次回去就没有人送他们了,他们自己乘坐火车,回到了家里,准备办理回归本校的手续。艺术生们被分成了文科班和理科班,还有一部分理科生转学了文科。

校考成绩陆陆续续地出来了,青木参加的七次校考只过了两个,冀东师范成绩最好,速写考了四十六的高分,总成绩名列第三,但是青木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所学校的文化课要考到近四百分。另一所学校是重点美院,要求英语九十分,就算是有人把刀架在她脖子上,她也不可能考这么多的分数了。

这两所学校都毫无疑问地吹了,她能选的就只有专科学校了。

和她一同考过了冀东师范的,还有张静文,徐慧。她们两个的书法成绩虽然不及青木,校考也只过了这一所学校,但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就已经接近于往年的分数线,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成绩虽然都有波动,但一直在分数线上下稳定波动,平常的一些小型练习考试中,还经常出现超常发挥的情况,状态相当的好,张静文说:“我就奔着冀东师范去,不选别的学校了。”

在出成绩的那段日子,孙一航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他考了所有书法生可以考的学校,周围的美术生每天都有过线的消息传来,他一直在等,最后竟然查一所不过,再查一所还不过。

一所学校都没有。

孙一航的变化就在那一瞬间,这么长时间没有复习,他的成绩也不如从前,他从前总相信希望,相信即使是到了最后一刻,也总不会没有办法,他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可是他没想到的是,那条路,居然是一条回头路。

如果他还想考大学,要么复读再来一次,要么就只能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加高考,从此和书法一拍两散。

他告诉青木,他不要复读了,他这样的人,复读也没用了,不学书法就不学了,反正也没人看得上他的字,专科就专科了,以后,能活着就行了。

另一所学校里,秦昭明坐在教室里对着一群学弟学妹大言不惭:“我?冀东师范,那是志在必得啊,呵,那考场上,写成什么样的人都有,就我周围那几个,说实话,写的都不叫字,连笔都拿不稳,还有人根本就不知道人家还考速写,没画板没铅笔一气之下不考了哈哈哈……居然还能有这种人!我这些年练的字啊,水平跟同届的相比根本不是一个境界,这中间差的就是时间,你们等着看,就我写的作品,今年准中前三,考冀东师范的时候我状态特别好……”他今天有点兴奋的过头了,声音很大,像是喝醉了似的。

“哎哎!能查了,哎呦我考过了!”一旁一个美术生叫了起来,秦昭明周围的学弟们就起哄让秦昭明查,秦昭明脸色微变,立刻站了起来,神色闪过一丝慌张,脸上的笑一下子变得很勉强:“哎呀!这还有点紧张……”

“我们帮你查……”一群人抢过他的手机,秦昭明并没有反抗,任他们去查,嘴里嘟囔着:“一定是前三,一定是前三,我写了那么多年……这是我身份证号和考生号,查!”秦昭明一咬牙一跺脚,所有人正笑嘻嘻地围着看热闹,突然那个拿手机的男生最先脸色大变,反手把手机屏幕反扣了起来,周围的人看到了的立刻闭上了嘴转身离开了,没看到的人见气氛不对也都没敢说话。他为难地把手机递给了秦昭明,秦昭明一看,心上好像被人狠狠扎了一刀,脸色陡然变得煞白,晃了两晃就晕倒在了教室里。

秦昭明非但没中前三,还名落孙山,成绩和他嘴里那些“不会写字”的人混在了一起。

青木知道自己考不了好学校,她的高考成绩只考了两百多分,但唯独语文成绩突出,考了一百一十分,就这一科,为她撑起了半边天,所以她的第一志愿报的就是一所专科。

高考结束的第一天,她没有睡懒觉,她跟着早起的爷爷去菜地里遛弯,顺便摘蔬菜。天刚刚亮,田野里一片空旷,一片油绿。在这里一眼可以看得很远,远处的村庄在清晨薄薄的雾气里看不真切,太阳的红光就从那些房子的背后透出。她很久没有这样好好地看看身边的风景了,从前她心里只有考试,只有成绩,只有现在,她觉得很幸福。能触摸到光滑的茄子,触摸到带着小刺的新鲜黄瓜,这才是生命啊。

回到家的时候奶奶已经做好了小米粥,把采回来的新鲜蔬菜洗干净,挖去虫眼,一根老黄瓜,一把长豆角放在一起炒出了一大碗的菜。大街上传来卖馃子的大爷的叫卖声,青木按照爷爷的意思买了两斤。在院子里吃过了早饭,小鸡崽儿们也得到了一碟泡好的小米,叽叽喳喳开始抢食,争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