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国贸
1990年8月30日全面开业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建成之后就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会展中心和高档写字楼。它也是当年北京最著名的外资项目之一。国贸位于北京东三环的中央商务区核心地段,占地12公顷,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集办公、住宿、会议、展览、购物和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它的写字楼是北京最昂贵的顶尖甲级写字楼之一,聚集着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司。建立在国贸中的中国大饭店也是北京酒店行业的标杆,获得过美国优质服务科技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连续多年被多家世界知名商业媒体评为全球最佳饭店之一。2007年,国贸三期建成揭幕,这让国贸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楼群。
2007年,主塔楼高330米的国贸三期建成,成为当时北京第一高楼。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国贸三期,加上已经投入使用的国贸一期、二期,国贸的总建筑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
建成的国贸三期可抗8级地震,每隔15层设有一个可以阻断烟雾进入的密闭式避难层,以便发生火灾时,进入避难层的人群可以呼吸到空气。尽管楼高330米,但是这座楼安装的电梯运行速度达到10米每秒,乘坐电梯从底层到达顶部,仅需半分钟,这个速度也是全中国电梯速度之最。在三期的楼顶,还建了一个直升飞机的停机坪。新楼的内部还会有一个上万平米的北京最大的宴会厅。国贸三期的总投资额为8亿美元,由国际贸易中心和香格里拉集团联合投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股东:著名的马来西亚华人大亨郭鹤年——世界上最为神秘的亿万富翁,也是最成功的华人商业精英之一。
郭鹤年出生在一个商业家庭,他的父亲创立了经营大米、面粉、豆类和糖的东升公司。1948年其父逝世,已经在新加坡创立了自己的船运公司的郭鹤年,返回马来西亚执掌家族的生意。在母亲的支持下,排行第三的郭鹤年被两个哥哥推举为公司董事长。1949年,公司被改组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1957年,马来亚脱离英国独立后,采用了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敏锐的郭鹤年捕捉到机会,在1959年与马来联邦土地发展局合资,在槟城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炼糖厂——马来亚糖厂。这是他成为“世界糖王”的第一步。之后郭鹤年持续在糖业进行投资,最终,他的公司控制了马来西亚食糖市场的80%份额,也相当于世界食糖产量的10%。这为他赢得了“亚洲糖王”的称号。
郭鹤年还涉足了面粉、矿业、地产、航运等领域,其中最为知名的是他从1971年开始修建的香格里拉酒店。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出现在新加坡。1977年,郭鹤年修建了著名的香港九龙海滨香格里拉酒店。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各地的香格里拉酒店,已经让郭鹤年控制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接着郭鹤年还进入了传媒领域。1988年,郭鹤年以20亿港元的价格收购香港无线30%的股份,成为大股东。5年之后,1993年10月,郭鹤年控制的嘉里集团从默多克手中收购了《南华早报》。
郭鹤年的投资遍及亚洲。在他的众多投资地中,他对中国香港和大陆格外看好,而且,他的判断是在别人对这两个地区的前途判断尚不明朗时作出的。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外资撤离中国,还是香港回归前后的资本逃逸,郭鹤年都没有动摇自己的判断。对于香港,郭鹤年当时的判断是:“我相信中国不会摔破这颗东方明珠,令中国遭受损失。”他和他的长子郭孔丞更是成为香港的永久居民。而对于中国大陆,郭鹤年的想法非常简单:大陆的开放趋势已经不可扭转。
郭鹤年在大陆的众多投资项目中,国贸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1984年,郭鹤年开始投资大陆,第一笔投资是杭州西湖边南山路上的香格里拉酒店。1985年,他投资修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北京东三环边的这片简称国贸的楼盘,后来成了北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最成功的地产项目之一。
1985年11月,郭鹤年作为私人企业家贸易代表团成员,跟随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访问中国,几乎在同时,郭鹤年控制的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所属香港嘉里兴业有限公司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所属鑫广物业管理中心共同投资兴建了国贸中心。为了修建国贸,郭鹤年投入了3.8亿美元。这也是当时中国引进外资的案例中最让人称道的投资案例。
郭鹤年曾经在不同场合表示过,他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一是证明资本家中也有好人;二是帮助中国大陆现代化;三是促进中国大陆的经济步向繁荣。但是显然,他的投资让自己在后来获利丰厚,也为他在中国大陆积累了良好的政治资源。他在大陆积累资源中最关键的一步,正是在1989年之后的国贸投资案上。这位华人大亨没有像当时纷纷撤出北京的外资机构一样退出国贸,反而增加了数千万美元的投资。
今日号称北京“地王”的国贸已经是郭氏在大陆投资的众多项目中的明珠。从1990年建成开业之始,包含着写字楼、商城、会展中心、高档酒店和高级住宅的国贸就是北京最知名的新建筑,也是整个中国最著名的会展中心、写字楼和商场。更让郭鹤年这笔投资显得有远见的是,国贸后来成为北京城市规划中的商务区的核心地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直到今日,国贸几乎成为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的代名词。修建于国贸之内,并且于1990年正式营业的中国大饭店,直到今天仍然是北京酒店业的标杆。
国贸正式营业两年之后,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年底的十四大召开更是让举国上下皆认为市场经济是中国未来的必由之路。这证明了郭鹤年当初投资大陆的远见和他对大陆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无论这位华裔商业大亨是出于何种目的来投资大陆,这种对大趋势的把握都会让他收益丰厚。不过,更让人对郭鹤年的国贸项目刮目相看,并且让国贸成为北京“地王”的,是1993年的北京市城市规划方案中,国贸的显赫地位。
1993年,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这份城市规划中,规划师们明确提出了北京要建设商务中心区,而这片商务中心区的核心地段,就位于国贸所在的东三环地带。于是,先有国贸、后有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说法一时传开。而国贸的写字楼租金价格和高档酒店的价格都成为了北京地产界的风向标。它的价格变化可以反映出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郭鹤年在这片大的商务中心区域还投资了另外一个口碑甚佳的地产项目,1995年,郭鹤年控制的嘉里集团在国贸附近兴建了高级写字楼嘉里中心,包括一家嘉里饭店。
1999年年初,国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融资8.5亿元人民币。此时的国贸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楼盘的名字,“国贸”还是北京东三环一座立交桥的名字。后来,北京市政府再度用两家公司的名字命名了两座立交桥,北四环的“联想桥”和“四通桥”。“国贸”是北京地铁一号线的一个重要站点,“国贸”还是北京东三环商务中心区的代称,因为随后就在以国贸为中心的地段出现了一片繁华的商业世界,由不断建起的高档写字楼、专卖高档奢侈品的商场、高档住宅区和酒店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