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斑马和班马
一个夏天的晚上,路灯变绿后,我牵着我家小女儿(小安)的手过马路。她当时两岁半,我告诉她,地上白色的线叫斑马线。
“这些线像斑马身上的条纹。”我向她解释。
“斑马线、斑马线......”她边走边重复道。
我和她走过斑马线,走上了人行道。我的心思还在斑马线上,我当时在想“斑”这个字。
小安还太小,我还没法和她说更多的汉字知识。如果当时她姐姐小美在的话,我就会借机和小美说一下为什么“斑马”的“斑”是这个“斑”。小美肯定又要说:“哎咦——又来了!”“斑”字在早期特指玉上的斑点,表示玉不纯。
斑左右的两个“王”(玨)并不是王,而是玉。那它怎么产生出“斑点”的意思呢?是因为中间的“文”。
“文”的甲骨文是一个胸前刺着花纹的人的形象,这是古人文身的写照。从这个意思,“文”字又引申出“花纹、纹理”的意思。
两个“王”(玨)和“文”,组合在一起,就表示玉上的花纹,也就是玉的斑点。
想完了“斑”,我又接着想到了另一个“班”字。
“班”从“玉”(玨)从“刀”,最初表示“用刀把玉分开”的意思。“班”中间的那部分是“刀”字的变形。
李白在《送友人》中有一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里的班马,不是斑马,不是说和友人骑着斑马互相道别。这里的“班”用的是它的“分开”的本义。这一句表达的是,两人骑的马在要分开的时候萧萧长鸣,不忍分离,更何况人呢。
从“分开”之义,人们把根据学习的需要分编成的一个个单位也叫作班,“班级”“一年级二班”这些词语就是这样来的。又把一天内工作的那一段时间也叫班,比如“上班”“加班”。
就这样,边走边想,我带着小安走进了小区大门。
刚进家门,听到声响,小美从房间里跑出来,大声问:“爸爸,酸奶买了吗?给我买什么零食了?”
“拼”出来的汉字家族
小美现在四年级了。这些年我总是和她说汉字的由来,有时候她都不想听了。她也会了不少成语,经常用一些成语来回应我:“爸爸,你这是自说自话、自言自语、自以为是。”可是,还有很多字,我总是忍不住会向她说。
我是想让她能对汉字建立起一套认知体系来。
前面提到的“斑”和“班”,其实是由“玉”“文”和“刀”这三个独体字组合而成。
独体字是指不能再拆分的字,比如:日、月、人、木……
而可以拆分的字叫合体字,比如:明、休、泪、鸣……
笼统说来,独体字大多是象形字、指事字,合体字大多是会意字、形声字。
在汉字的整个体系中,独体字所占的比例还不到5%,绝大多数的字是合体字。但是,独体字却非常重要,它们是基础字,是汉字的字根。
孩子们学习汉字时,可以先从基础汉字,也就是字根开始学起。有了字根基础,孩子们就可以像拼搭积木一样,拼出更多的新字来。
这样,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字效果,二能从体系上掌握汉字。学习汉字,不再是零敲碎打,单个生硬记忆,而是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比如用“犬”这个字根来拼字:
“犬+人”,拼出“伏”,就像一只狗趴卧在一个人的身后,准备袭击他;
“犬+口”,拼出“吠”,就像一只狗张大嘴巴吠叫;
“犬+黑”,拼出“默”,就像黑暗中,一只狗不出声地突然袭击人;
“犬+口+自”,拼出“嗅”,就像一只狗在用它的大鼻子分辨气味。
这些由“犬”组成的一系列字都属于“犬字家族”,它们都和“犬”有意义上的联系。
汉字中,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汉字家族”。
根据汉字有体系的这个特点,我们在《汉字是画出来的》的基础上,创作了她的姊妹篇《汉字是拼出来的》。
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这本书,能从中发现造字的规律,体会到汉字的魅力!
小象汉字 刘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