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军校正能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教官的智慧:负面情绪如何变身正能量

西点军校是一所人才辈出的百年名校,培育了许多军事将领、政坛领袖和商界奇才。这些从西点军校走出的佼佼者,身上都带着西点的光环,即使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人们都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西点能量,那是种正面向上的积极能量,是从灵魂深处散发出来的。可见,西点精神,已经充分地贯彻到了学员们的心灵深处。从西点人身上,看到的完全是正面积极的情绪,因为他们从不带负面情绪。或许,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已经针对“情绪”辩论了100多年,但是在西点“情绪”的辩论是不存在的,因为西点人只接受正面情绪的能量,而对那些使人丧失理智,妨碍胜利的负面情绪,则敬而远之。这或许,就是西点精神的魅力所在。

1.先控制好情绪再紧握手中的钢枪

西点军校赖瑞·杜尼松教官训诫学员说:“情绪是你们最大的力量,同时,也是你们最大的阻碍。在战场上,如果你们能利用好这股力量,那么你们就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反之,你们会是别人枪下的亡魂!”

其实,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挫折和烦恼,只要有这些负面的因素,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也会存在负面、消极的情绪,但他们通常能很好地控制住这些负面情绪,不让它影响到自己的行为。事实上,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从年少气盛,到中年沉稳,都是一个慢慢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过程。当然,也并非是要压抑那些负面的情绪,而是把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在西点,每年都有很多年轻的新生入校,这些新生年轻气盛,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鲜少受到严厉的斥责,甚至有些学员在情绪暴躁的时候,也会跟父母争吵。但是,当他们走进西点,人生为他们展开了新的篇章,严厉的教官不会跟他们父母一样,宠溺他们,任由他们发脾气。刚入校的第一个月,主要进行军训活动,很多新学员都因为受不了教官的严厉,大发少爷或公主脾气,但是情绪发泄完之后,他们又将受到更为严厉的处罚——再增加一倍的训练任务。

西点军校的教育并不直接压制学生的情绪,除了学员偶尔的“反抗”会受到“加强训练”的惩罚之外,日常训练中,学员与教官之间是可以相互挑战的。如果新学员对教官的训练方式有所不满,可以在双人对打训练中提出挑战,比如,新学员要求道:“我希望能和教官练习拳击。”一般情况下,教官都会欣然应允,但是通常胜利的会是教官,这并非因为教官是拳击高手,而是因为学员被情绪所左右。

赖瑞·杜尼松教官训练新学员的手段,严厉程度令人生畏。这让新入校的学员,感到不满,再加上,他时常挂着一张“扑克脸”,对学员完成的标准要求严格,毫不手软,使得新学员怨言颇深。学员们背地里称赖瑞·杜尼松教官为“铁面教官”。

一次,在赖瑞·杜尼松教官训练的过程中,一位新生出列,表示想和教官练习对打,其他学员也跃跃欲试,他们早就想打败这位“铁面教官”了。赖瑞·杜尼松教官不动声色,点头表示答应陪练。这位新学员出手很快,但赖瑞·杜尼松教官的身形也很快,其他学员紧张地看着战况,全都屏住呼吸,不敢大声喧哗。他们对战了半个钟头,新学员早已气喘吁吁,没过多久,就体力不支地倒下了。

赖瑞·杜尼松教官说:“每天的训练,还没有把你的体力提升上去吗?一个钟头都不到,你就倒下了?”

这位新学员不服气地说:“报告教官,任务都完成了,是我没有实战经验。”

为了让学员的情绪平复下来,赖瑞·杜尼松教官又组织学员进行了射击比赛,结果,这位学员却没有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此时,赖瑞·杜尼松教官才板起脸,严厉地说:“并不是你经验少,而是你的理智被负面的情绪所影响了。如果在对战的时候,你不是想着教训我,以武力制服我,而是想着如何取胜,那么,你根本不会输得这么狼狈!如果你没有控制好情绪,那么你也无法握紧你手中的钢枪,这是你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位学员听了赖瑞·杜尼松教官的话,深知自己确实被负面情绪所影响,做了令自己尴尬的事情,当即平复了一下情绪,继续投入训练。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新学员是被心里的躁动情绪左右了思想,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一心想让教官难堪,却没有想到这样只会让自己失去应有的理智,做出不恰当的行为,这也是他没有战胜赖瑞·杜尼松教官的原因。其实,诸如此类情景,在西点军校的训练中,经常上演,但是大多都以学员失败告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对此,赖瑞·杜尼松教官认为,作为一名军人,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对情绪的控制力更是西点教育最为关注的。教官不会压制学员的情绪,因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同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压抑情绪不仅不能改变消极的情绪,还会伤害人们的心灵,在心灵上留下“污垢”,妨碍心理的正常发育或发展。当这些“污垢”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会以破坏力的方式爆发出来,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同时,也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伤害。比如,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看似脾气温和的人,很少发脾气,但是脾气一爆发出来的话,往往会做出一些令人非常吃惊的举动,等他们平复了情绪之后,就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懊悔不已,这都是平常压抑负面情绪的结果。此外,压抑情绪还会造成内心冲突,产生心理疾病,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情绪就会变得冲动,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通常,在遇到学员因训练任务产生情绪时,教官常用的两种方法是:暗示和警告。当学员情绪激动的时候,教官会安排他们练习拳击、打沙包或对打,用消耗体力的方式排解怒气。除了此类训练活动,教官还会要求学员在跑步的时候,大声喊出来,目的是为了吐出心里的“污浊之气”。同时,这也是激发学员潜能力量的一种方式。此外,在现实学习和工作中,人们的负面情绪大部分来自不如意的事情。造成负面情绪的原因很多,但长期地陷入负面情绪中,不加以控制情绪的话,就不能改变糟糕的现状,甚至还会使情况复杂化。如果你能调节情绪,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能顺利摆脱消极、负面的情绪所带来的影响。

西点人不会让自己的情绪沉浸在沮丧里,不会带着消极情绪做事,他们喜欢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改变情绪,使自己有力量面对那些困难的任务。事实上,西点军校并非像外界人士想象的那样,都是一些枯燥的训练任务,西点也有听音乐、运动、散步、打球等休闲的地方,这是为了调节学员的情绪,使他们能在紧张的训练中,转移消极情绪。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转移情绪也是一种控制情绪的方式,人们乐意通过转移情绪,逐渐调整情绪,在放松的过程中,逐渐使心智冷静下来,让自己能清楚地看到情绪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会逐渐产生克制能力。

除了宣泄情绪之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奋斗,让自己从消极的情绪中挣脱出来。所以,你应该为了改变情绪做出行动,以逆境的人生为动力去努力奋斗,因为在行动的过程中,你的意志力会比较集中,这样一来,你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并且,你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知识,在丰富眼界的同时,还能改善你的处境,从而使你的人生变得更加卓越。由此可见,卓越的人生,和控制好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所以,赖瑞·杜尼松教官说:“控制好你的情绪,才能握紧你手中的钢枪。”

2.西点教官如何训练学员的危机观念

在西点,每一位学员都需要进行“冒险”任务。其实,用“冒险”去概括西点军人克服恐慌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因为在西点人眼中,那些危险的军事任务,只是一项刺激性比较强的“冒险”活动。当然,这其中的危险程度并不比真正的战场低。同时,风险越大,人的情绪也就越发的恐慌,西点人要训练自己在紧急重要关头,处理恐慌、克服恐慌情绪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控制情绪的基础上,练习克服恐慌,让自己冷静,从而提高处理恐慌的能力。西点军校伊德·鲁杰罗教官对学员们说:“如果不克服恐慌,你们就永远阻隔在困难面前,无法越过它,迈进胜利的殿堂。”

其实,恐慌也是一种心理用语,也就是所谓的恐惧心理。人们往往会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感受到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绪状态,比如,产生神经紧张,内心变得脆弱、敏感,意志力变得薄弱,注意力无法集中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难应对紧急情况,不能做出理智、正确的判断,以及控制住自己的行为,甚至会变得容易冲动,做出不合情理的行为。事实上,有时候在重大事情面前,人们越是恐慌,越会让事情变得难以解决。

心理学家埃米尔·克雷佩林曾做过“恐慌对行为产生的影响”的实验:

首先,克雷佩林把一间屋子的窗户以及透光处,都用黑色的布匹覆盖,他让10个人穿过这间漆黑的房间,这10个人没有任何意外地穿过了房间。然后,克雷佩林让助理把房内的一盏灯打开,在微弱的灯光下,这10个人看清了房间的大概情况,均吓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他们刚刚走过的地方,是一座小木桥,而小木桥的下面是一个面积与房间面积几乎相等的大水池。让他们恐惧的是,水池里面竟然有几只鳄鱼悠闲地游着,难以想象,刚刚自己是如何从上面走过去的。

克雷佩林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人愿意从这条小木桥上走过去吗?”克雷佩林等了片刻,也没有人回答。

又过了一会儿,有三个胆大的人站了出来,他们表示愿意从小木桥上走过去。三个人慢吞吞地走了过去,他们的速度要比第一次慢了很多。一个人小心翼翼地走在最前面;第二个人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从脚步和木桥颤抖的程度,不难看出其内心的恐慌;第三个人没走几步,就双腿打战,趴在了木桥上,不敢行动半步。

此时,克雷佩林又打开了另外几盏灯,灯光把整个房间照得如同白昼。这时,10个人才看清整个房间的真实情况:原来,小木桥的下面有一张安全网,即使从小木桥上掉下去也不会碰到水池里的鳄鱼,而安全网的颜色比较浅,接近透明,所以当他们置身于暗光下时,才没有看到。

克雷佩林说:“现在,谁还敢再次走过这座小木桥?”刚说完,就有5个人站了出来。

克雷佩林问没有站出来的人:“你们为什么不愿意穿过这座桥?”

剩下的人问:“这张网安全吗?承受得住我的重量吗?”

那些不愿意通过小木桥,并质疑安全网到底安全与否的人,其实,是因为恐惧占据了内心,使得他们拒绝去尝试这种看似危险的活动。受到恐惧心理的限制,他们也就不敢行动。试想一下,如果你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你是选择迈过小木桥,还是质疑网子是否能保护你的安全呢?其实,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很多时候,成功之路,就像通过这座小木桥一样,大部分人失败的原因,并非是他们力量和能力不足,才华一般,而是因为他们对困难的畏惧,产生了恐惧情绪,失去了应有的冷静和理智,认为自己无法通过或危险重重,从而让自己丧失了赢得胜利的信心和机会。

每一个进入西点的学员都要接受“魔鬼式”体能训练,主要训练他们的冒险精神。只要成为西点一员,都必须加入到危险的运动中去。对于西点学员来说,训练和危险几乎是能够画上等号。通常,学员每天要练习拳击和摔跤,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体操练习、游泳救生训练、对打和肉搏自卫训练等危险的课程。日常运动是每一位西点学员的必修课,因为每个学员每一季都要参加团队运动比赛,比赛中的运动都是剧烈运动,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性,但是西点教官不接受学员的任何拒绝参加的理由。因为,西点教学理念中,这些比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增强学员的体质,还能增强他们控制恐慌、克服恐慌的能力。

其实,每个人与生俱来,或多或少都有冒险的本质,面对枯燥的生活,总会让人们产生冒险的冲动,做一些带点危险的活动或事情,比如,登雪山、森林探险、攀岩等危险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来讲,人们也是为了寻找刺激。但是,从那些经常参加危险活动的人身上不难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面对危险的时候,总是显得比较冷静,比如,经验丰富的登山者,能处理危险紧急事件,面对困难从容不迫,虽然有经验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面对重大事情时,所产生的情绪起伏不会像别人一样,难以控制。这是因为,过多的危险,让他们对危险有了更深地认识:越是危险的时刻,越需要冷静,越需要克制,才能顺利地处理危险,让自己脱离危险。

这也正是西点教官,在训练学员时采用的方式。让学员们接受危险性质的训练活动,就是为了锻炼他们克服恐慌、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对此,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平常让一个人去应付一些难题或危险,那么这个人将来在遇到危险,以及突发状况时,就能沉着应对,解决难题。可以说,如果一个人不尝试着去冒险,那么他的一生将会失去很多惊喜,他的人生也会失去很多意义。正如,伊德·鲁杰罗教官所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冒险的过程,恐慌就是阻碍你战胜危险的敌人,打败它,胜利就属于你。”

事实上,当风险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冒出逃避的念头。比如,有的人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行了,不用冒险去投资、做生意等,推而广之,如果不克服这种恐慌,那么这种人永远也不可能拥有自己的事业。其实,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层面都是冒险,那些成功人士,都是经历了重重危险,闯过了刀山火海,才取得了卓越不凡的成就。当然,克服恐慌心理,并不是为了让你做不利的抉择,而是让你能够沉着冷静地面对困难,并想出处理、解决的办法,这样你才会懂得,在任何困难面前,只要你带上勇气和自信,一切危险都将不具威胁。

詹姆森·哈代是冒险活动的先驱,他喜欢挑战体能极限,敢于冒险。从哈代的人生轶事中,不难看出,在危险面前,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强。他曾两度入选美国奥运会游泳队队员。当时他几乎每天他都要游泳,有时是在游泳池里,有时是在大海或湖泊。为了取得胜利,他已经把取胜的信念融入到血液里,他决心在游泳方面做出新的改革,但是当他把这种想法告诉游泳冠军斯姆勒和卡汉拉莫库时,却遭到了他们的嘲笑,他们告诫哈代:“最好不要改变最初的游泳姿势,因为,你会有淹死的危险。”

而哈代却对两位同行说:“不,我愿意冒险一试。”于是,哈代改变了长期以来固定不变的游泳姿势,在基本游泳姿势基础上做出了巨大的改动,使自己游起来的时候,变得更加灵活和自由:游泳时头朝下,每次往前拨时,脸部转向一侧,吸气换气,然后再往前游。这样的改进,比之前游泳速度加快将近一倍,并且姿势的美观度有了巨大的提高,哈代也没有遇到淹死的危险。这就是如今的自由式游泳,简称“自由泳”。同时,哈代还获得了一个“游泳之父”的称号。

试想一下,如果哈代被同行的告诫吓倒,因为害怕危险,而产生恐慌的话,那么他也就无法改进游泳姿势,获得人们的赞誉了。难道哈代没有冒风险?其实,哈代所面临的危险也是不可估计的,甚至可能会威胁到他的生命,但是在危险面前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更加坚定了完成这项任务的信念,这都是因为他能够克服恐惧,以冷静、理智的态度,解决当前的困难。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无法做到排除内心的恐慌,这也是让他们一直平凡的直接原因。

伊德·鲁杰罗教官训导学员说:“想要胜利,就要冒险,冒险就意味着担忧和恐慌,但是,如果不冒险你们的一生都会在失落中度过。”虽然按部就班地平稳生活,固然安全,但是寻求安全也不能失去进取心。事实证明,在奔向成功的途中,危险是必然存在的,并且冒险是值得的,所以,西点军校以训导学员克服自己的恐慌为教学目的,使他们成为内心强大,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人。要知道,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社会,也就是说,风险和机会是并存的,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卓越的人,就必须拥有克服恐慌的能力,因为只有敢于尝试,敢于冒险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3.情绪也会传染——当心感染战友的坏情绪

在西点军校,如果一个学员的情绪非常糟糕,那么他可能会接受单独的训练,并且不与其他成员进行团队活动,这样是为了避免该学员身上的坏情绪传染给其他学员。事实上,情绪的确会传染,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群体之中,比如,学校、企业等公共场合,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时,通过情绪暗示和自我暗示,使得他人或自身受到坏情绪的传染。对此,托德·汉肖教官说:“不要把情绪带到队伍中,因为那样在你还没有打败敌人之前,可能就先把队友的斗志消灭了。”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心理系教授埃莱妮·哈特菲尔德和其同事,在对五个学校群体进行了调查后发现: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哈特菲尔德说:“人们在相互交谈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对方的面部表情、声音、姿势等,这样是为了让自己更容易进入话题,与对方进行交谈,对对方的心情进行模拟,让自己更加感同身受。”哈特菲尔德还说:“其实,人类的感情就像海绵,会挤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同时,也会吸收周围人所谓的‘情绪病毒’。”对于哈特菲尔德的说法,美国知名作家丹尼尔·戈尔曼非常赞同这个研究结果,戈尔曼说:“人与人之间在交流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相互地传递和接受情绪信息,同时,这也是交流的一部分。这种情绪的交流,通常不会被人们所察觉,但是又十分明显。”

心理学家哈特菲尔德认为,一个人身上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所有情绪,都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染给另一个人,这种传染的程度和速度是非常迅猛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眨眼的工夫情绪就会传染,而对此,当事人可能无法察觉这种情绪的传染或蔓延。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情绪传染的情况,时常上演,比比皆是,尤其在人群中,情绪传染尤为强烈。比如,在股市中,股民看到其他的股票普遍下跌,就会让他们对市场信心产生动摇,从而抛售手中持有的股票,而因为抛售,股票又会下跌,从而产生恐慌情绪。一旦这种情绪开始蔓延,那么很快就会传染给周围的股民。推而广之,不断的抛售,产生持续的下跌,就会演变成市场情绪效应。

其实,当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压力后,他自己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哈特菲尔德看来,他人的情绪不断地从自己外部的感官上,传入自己的思想里。如果是抱怨和牢骚等负面情绪,就会让这个人的思想情绪也不由自主地转向负面情绪,因为,人们在倾听抱怨的时候,思想情绪会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变得同样消极,进而使自己的行为、动作也发生变化,比如,在听到别人发牢骚时,会不由自主地皱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通过外界暗示,然后形成自我暗示的过程,从而产生相应的心理状态。

在学习和工作场合中,这种“情绪传染”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很多人都碰到过类似的情况:身边总是有一两个愁眉苦脸,经常抱怨的人,无论是在工作的时候,还是在餐厅吃饭排队的时候,他们总是在抱怨,身边的人仅仅是一两句泄气的话,就能影响你一整天的热情,消极情绪总能抵消掉好心情带来的快乐。心理学家哈特菲尔德还发现,一个心情舒畅,性格开朗的人,如果和一个整天心情沮丧、愁眉苦脸的人待在一起,不久之后,也会变成一个心情抑郁的人。

消极情绪的传染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而且传染的速度是人们想象不到的。一个人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情,就容易传染给身边的队友,当然,也有一部分意志坚强的人,有一定的“免疫力”,多少能抵抗一些“情绪病毒”,但是受到传染的风险还是很大,所以,托德·汉肖教官认为,最有效的避免情绪传染的方法,还是自身增强控制情绪,转变负面情绪的能力。不要以为情绪不好,是一个人的事情,这对于团体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从一群动物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情绪传染的威力:

在一个大农场里,生活着一群情绪糟糕的动物。

一天,鸭子不小心踩到了母鸡的脚,母鸡愤怒地说:“你故意踩我是吧!我要报仇!”说完便张牙舞爪地向鸭子扑了过去,可是母鸡扑过去的同时,翅膀不小心打到了一只白鹅。

看到鸭子和母鸡争端过程的白鹅,也很气愤,它以为母鸡也是故意打自己的。于是,它对母鸡说:“我要报仇!”说完,向母鸡扑了过去,但是跑过去的时候,没有注意脚下,不小心踩乱了躺在地上的山羊的毛,山羊咩咩地叫着:“我要报仇!”说完就向白鹅奔去,摇摆的尾巴不小心打到了小猫。小猫喵喵地叫着说:“我要报仇!”说完就向山羊扑去,它跳起来的时候,踩到了睡在一边的牧羊犬。牧羊犬也“汪汪”叫着要报仇,速度跑得太快,与奶牛撞个满怀……

由此,农场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混战,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们都相互追赶着,而导致这场混乱的起因,只是一只鸭子无意踩了母鸡一脚而已。当农场主人听到糟乱声,跑出来之后,分别把动物们关进了笼子和围栏。就这样,原本无忧无虑的自由生活,因为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而被限制了。

如果从一开始,母鸡不以坏情绪看待事情,鸭子能及时道歉,那么这件不愉快的事也不会让它们产生坏情绪,也就不会“传染”给其它动物,而这一切可能也都不会发生。由此可见,坏情绪往往能够影响到整件事情的发展,以及感染身边的人,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千万不可以意气用事,被情绪所左右。其实,人们的情绪也和故事中的动物们的一样,如果不加以控制,势必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和效果,甚至是影响到整个集体的积极情绪。对此,心理学教授埃莱妮·哈特菲尔德,通过研究表明:“我们的坏情绪有70%是自己造成的,30%是受他人影响造成的。”

也就是说,为了不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他人,你自己必须控制好情绪,并增强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情绪起伏比较大的时候,最好给自己几分钟时间冷静一下,以免做出错误的行为。其实,坏情绪是人性中不良因素的体现。如果总是为小事动怒,长时间下去,容易让自己的心理受到伤害。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给别人带来困扰和不良的影响。所以说,当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最好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因此,托德·汉肖教官说:“作为西点人,必须承认生活是不公正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你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好。”

事实上,在心理学上,情绪传染也被视为一种能量互动。由此可见,情绪也被视为一种精神能量,也可以说是心理能量,这种能量如果是正面积极的,那么就会对人的成功产生推动作用;而如果这种能量是消极的,则会产生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作用,也就是阻碍成功的作用。同时,人与人之间或情绪与情绪之间又能发生互动,但这种互动效应非常微弱,在心理学上有“吸引力法则”和“影响力法则”,表明一切有思想、情绪的生命都会发出“感染信号”,这种信号在它们之间相互应和,产生共鸣,就会逐渐变大,也就是说,尽管这种效应非常微弱,但相互作用之后,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很多人因为感觉不到这种微弱的情绪传染,所以对它的影响力并没有放在心上。事实上,对情绪影响力的关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对团队成员或周围的人,产生难以估计的伤害。因此,西点军校要求学员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情绪传染。那么要如何防止情绪传染呢?托德·汉肖教官为学员,整理了以下几种避免情绪传染的方法:

(1)坏情绪排除法

自己的情绪,自然是由自己控制,找出那些让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然后想办法努力排除它们。对此,你可以用自我暗示和自我克制的冷静方式,来调节自身的情绪。比如,多次提醒自己,或者在坏情绪涌上来的时候,让自己沉默五分钟等。当然,有些原因引起的坏情绪,很难排除,这个时候,如果你强硬地排除,可能会产生新的坏情绪。所以,首先你要接受它,然后再进行自我鼓励,比如,对自己说:“这根本没什么大不了,我能解决的!”这种积极鼓励的方式,能有效地转化情绪,调节不良情绪,避免传染给他人。

(2)不要向别人发泄情绪

发泄情绪虽然不失为一种调节情绪的方法,然而,作为西点学员,可以发泄坏情绪,但是这种发泄只能建立在不影响他人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不能随便向别人发泄情绪,你应该意识到,向别人发泄情绪是一种非常恶劣的坏习惯。特别在公共场合以及团队中,你更应该为他人考虑、为同伴考虑,因为当一个人走进一个群体,那么他的情绪问题就不再是个人问题,所以西点要求学员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否则,有了坏情绪就拿队员发泄,不仅会让自己的人生划上伤痕,还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伤害。

(3)把握情绪的关键时刻

每个人都会有坏情绪,众所周知,它对人百害而无一利。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情绪都有一个关键时刻,比如,人们常说“一天的心情在早晨”等。只要掌握了这个关键时刻,在这个时刻的时间段里,保持良好的心情,就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就能让自己拥有一整天的好心情,即使对别人产生影响,也只会是正面情绪的影响。

4.西点告诉你: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能当将军的士兵,一定是情绪能量正面、积极的士兵!”西点军校迈克·麦克唐纳教官训诫学生。

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的话,那么情绪就能决定行为。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认为,人们可以运用情绪“表现”的原理,激发精神正能量,可以使人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自信、充满活力。事实证明,情绪与正能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西点军校以激发学员的精神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为教学目的。或许,每一个进入西点的新学员都非常有性格,但是在西点,教官不会看你的性格,因为在他们眼中,所有的学员都是一样的,他们不会因为学员性格的好坏,就对其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说,教官不会因为学员性格温和,就对其采用温和的教育方式,不会因为学员性格乖张,就对其采用强制式教育,教官通常采用的教育方式都是平等的。

其实,西点的教育方式,正如命运摆在人们面前的一样,它在所有人面前都是平等的,也许你的性格,可能会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命运,但是情绪带给人们的行为却是一样的。比如,愤怒的时候,人们会做出冲动的行为;失落的时候,士兵会士气恹恹,毫无斗志;而神采奕奕的时候,却能发挥巨大的潜能等。说情绪决定行为一点都不夸张,反而非常合情合理。因此,调节情绪、克服坏情绪,也是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去完成的修炼课。

科斯德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就在芝加哥一家软件公司工作,如今已在公司待了五年。一直以来,科斯德在公司都保持着温和的性格,如无必要,尽量少说多做,和同事之间也甚少聊天,别人说他什么,他都不介意,仿佛与自己无关。有时候,即使他听到有人说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话,他也装作没有听到,他觉得这没有什么好计较的,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上司自然能看到他的努力,也不会亏待自己。

但是,让科斯德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天,科斯德正在做一个新的企划工作,上司卡瑞女士怒气冲冲地冲到了他的面前,将一份文件“啪”一声摔在了他的办公桌上,并对他怒吼道:“科斯德,你在这里工作了这么多年,已经是老职员了,怎么还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简直太糟糕了,也太让我失望了!”

正在认真工作的科斯德,被这突如其来的训斥一下子弄蒙了。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于是,他拿起桌子上的那份文件,打开一看,上面是一份之前没有见过的文件,但是文件的署名却写着自己的名字。他想可能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了这样的错误,于是,心平气和地对上司说:“卡瑞女士,这个文件并不是我做的,我想应该是谁写错了名字。”

听了科斯德的话,原本就怒气冲冲的卡瑞女士,更加生气了,她再次提高了声音,说:“不是你做的会是谁做的?上面写着你的名字,你以为我会相信你这套拙劣的说辞吗?即使你承认,也只是重新修正一下,但是你却推卸责任,真是枉费公司对你多年的栽培。”

听了卡瑞女士的话,科斯德十分生气,他认为自己在公司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五年,自己从来都不是那种推卸责任的人,和同事之间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冲突。无论这份文件是不是自己做的,上司都不应该发这么大的脾气,这让科斯德觉得,自己努力工作,却没有换来应有的信任和尊重。于是,科斯德压住心中的怒火,说:“我想,从今天开始,我不再是你的下属了!”

卡瑞女士愣了一下,不解地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科斯德平静地说:“我要辞职!”

卡瑞女士指着那份出错的文件问:“这份文件怎么办?你要如何赔偿我的损失!”

科斯德拿起桌子上的文件,情绪激动地说:“我不做了,你要我赔偿损失,尽管去法院起诉我好了。”说完,科斯德拿起自己的东西,离开了自己工作了五年的岗位和公司。当时,他对这五年来的辛苦和成就,没有一点惋惜,同时,也没有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一年之后,科斯德再次遇到了曾经的上司卡瑞女士。通过交谈,他才了解,原来当时卡瑞女士的举动和那次所谓的错误事件,只是公司为了测试科斯德的应变能力。因为,当时科斯德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卡瑞女士和其他领导的肯定,公司决定把他调到新部门做副经理职务,而新部门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虽然科斯德在公司的五年里,给领导的印象是性格温和、做事沉稳、工作踏实,但上司对于他应变紧急事件能力却并不了解,所以,就有了“科斯德文件出错”的一幕。

科斯德听了之后,十分吃惊,也十分懊悔。但是他也知道,一切都太迟了,因为情绪的影响,他在那次升职的测试中,成为失败者。

如果当时科斯德遇到这种突发事情的时候,能够理智地想一想,从多方面考虑,奔着解决事情的方式去处理,那么也就不会丢掉一个发展的机会了。其实,在日常工作中,很多青年在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以及受到委屈时,往往会意气用事,这也是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显示自己的气节。殊不知,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意气用事,被情绪左右,如果仅凭情绪做事,除了会让你失去更多的发展机会,还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当你对一件事情带有情绪时,最好先放下情绪,细细斟酌,以免感情用事;当你对一个人带有情绪时,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免做出不好的行为,要耐着性子稍加忍耐,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西点,教官时常对学员发火,但西点学员都会认真地去听,不会因为教官的严厉情绪,而让自己也产生抵触情绪,因为,那样只会让自己承担更为严厉的训练任务。在日常工作中,领导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向你发火,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应该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听清楚,然后根据事情的原委,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做出恰当的处理。切记不可和领导发生冲突,因为领导对你发火的时候,他本身也受情绪的影响,而这个时候,如果你也不能保持冷静的话,被情绪控制住行为的话,那么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解决,甚至你会为此而丢掉一份工作或一个发展机会。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不带着情绪做事,对待别人的愤怒和怨怼也能心平气和,并告诉他,你已经做好了听的准备,请对方坦诚地说。如此一来,很多矛盾都能够大而化小,小而化无。此外,如果问题的关键是自己的错误,那么你就应该自我反省,并对他人诚恳地道歉,以弥补错误的过失,如果你没有做错,那么在对方了解事情的实际情况之后,就会谅解你,而不会苛责你。在西点,教官不会无缘无故地苛责学员,如果学员犯错,教官会给予加强训练的处罚,而如果教官错怪了学员,那么教官也会像处罚学员一样,对自己进行处罚,这正是西点军校教育的魅力所在,不带着情绪行动。

5.教官的训言:你的心理态度决定了你是否快乐

在西点军校,提升学员心理素质是教官训练的重点。一般情况下,或许一些成就多少跟运气有些关系,但是不要太过依赖于运气,因为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是否顺畅的,是他的心理态度,而并非那些虚浮的运气。西点约翰·斯皮尔斯教官训诫学员:“心理态度,会决定你们人生的高度。”

事实上,无论人们追求的是什么,快乐才是生命本身的渴望。因为,人们除了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之外,还必须有精神生活的满足,这样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诠释生命的意义。而无论是烦恼,还是愉悦;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都是由心而起,也就是说,无论是哪种心情或情绪,都是由心理产生,由此可见,心理态度决定了你是否能拥有快乐的人生。失败和成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关键是卓越的人,能够用积极的心理态度,消除颓废的情绪,避免失败的坏心情继续延续。此外,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在面对困难和烦恼时,往往懂得让自己从烦恼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使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快乐。

可以说,心是生命的根本,是心理态度的始源,也是整个生命的支柱。摆正心理态度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快乐。约翰·斯皮尔斯教官对学员们说:“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心理态度充满乐观向上的能量,你们的生命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

约翰·斯皮尔斯教官还通过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告诉学员这个道理:

一个小男孩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孤儿院里,他常常情绪悲观地问院长:“我从生下来就被丢在这里,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院长慈爱地笑笑,没有回答,而是给了他一块普通的石头,对他说:“明天你就拿着它到市场上摆摊,但是你不能真的出售,并且要记住,无论别人出多高的价钱,你都不能卖掉它。”

第二天,小男孩便像院长说的那样,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里。虽然他并没有吆喝,但是还是吸引了很多人好奇的目光,人们对他的石头非常感兴趣,要求购买,且价钱越出越高。原本小男孩看到高额的价格,想要卖掉石头,但是想起了院长的话后,他回到了孤儿院。

小男孩兴奋地对院长说:“院长爸爸,好多人买我的小石头!”院长笑了笑,让他明天到黄金市场去卖。

小男孩早早地起来,来到黄金市场上,石头的价格竟然比昨天的高出了十几倍。最后,院长又让他拿到宝石市场去卖,石头的价格又比黄金市场卖的价格高了十几倍,而由于小男孩一直记得院长的嘱咐,无论对方出多高的价格都不肯出售石头,竟然被宝石市场传扬为“稀世珍宝”。

后来,院长告诉小男孩:“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不起眼的小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展现不同的价值和意义。由于你任凭再高的价钱也不肯出售,更是提高了它的价值。其实,每一个人也都像这块不起眼的石头一样,只要你懂得自我珍惜,懂得用积极的心态看待每一天,你的生命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院长的一番话,让小男孩豁然开朗,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垂头丧气了,每天都能快乐的微笑。

原本小男孩因为自己的命运,自怜自哀,却因为一块普通的石头,让他了解了,生命是一样的,只要心理态度乐观,就能创造生命的价值。约翰·斯皮尔斯教官是想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学员们一个道理:每个人本身都是平庸无奇的,只要珍惜自己的心情,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创造自身的价值。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稍微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感觉自己遭受了打击和失败,再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从而自怨自艾,自轻自贱,忽视自己整个人生的价值,这种意识是极其错误的。

事实上,很多人总是会追问“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其实,只要你足够自信,心理态度正面积极,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充分地展示自我,生命也就有了无尽的价值和意义。反观西点历史,那些从西点走出来的伟人,哪一个不是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成就了一番辉煌的事业和人生,要知道,从一开始,他们也只是平凡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一只天鹅,生来就是美艳动人的;不是每一只雄鹰,生来就能翱翔于天际的;也不是每一颗珍珠,都是洁白无瑕的……生命不可能都是完美无缺的,人生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心理状态足够乐观,就一定能拥有快乐的人生,如此一来,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和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辉。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并不大,快乐与否,成功与否,失败与否,从很大程度上来讲,都取决于人们的心理态度。而心理态度是可以选择,可以调整的。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心理若是改变,你的态度也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语言、行为、神态也跟着改变;而行为改变,你的性格、脾气也就跟着改变;你的性格改变,就意味着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心理学家的认同。此外,他还通过两个小故事说明了这个理论。

第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婆婆,整天为两个心爱的孩子发愁。她的大儿子是卖雨伞的,小儿子是染布的。天一放晴,她就为大儿子发愁,因为晴朗的天气下,大儿子的雨伞一把也卖不出去;而天一下雨,她又为小儿子发愁,因为如果下雨的话,小儿子就无法把染好的布匹搭出来晒。为此,老婆婆总是愁眉不展,从没有放松过心情,让自己开心过,所以整天疾病缠身,瘦弱如柴。邻居整日见她愁眉不展,于是对她说:“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该为你的大儿子高兴,因为他能卖出去很多雨伞;而天一放晴,你可以为你的小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把新染的布匹拿到太阳底下晒,能卖出不错的价钱。”此时,老婆婆才豁然开朗,从此每天开开心心地为两个儿子高兴,再也不唉声叹气,情绪消极了,瘦弱多病的身体也逐渐恢复了健康。

故事中的老婆婆,只是换了一种思维,却转换了一种生活方式——从苦闷的人生,转换成了健康快乐的人生。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很多时候,只要转变一下思想,改变一下心理态度,就能改变整个人生结局。

第二个故事:有一对小夫妻,丈夫收入不高,工作也很不顺心,他感到未来非常渺茫,自己活得比别人差,所以整天唉声叹气。

有一天,妻子对丈夫说:“我的叔叔生病住院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吧。”丈夫跟着妻子来到医院,走进一间病房,一个病人正在病床上痛苦地呻吟着。妻子说:“不好意思,我们走错门了。”妻子带着丈夫离开了病房,又走进了另一间病房,一个没有手的病人,正在用脚拿东西吃,有好几次食物都掉在了地上,但是这位病人一次又一次用脚捡了起来。妻子又说走错了房间,然后带着丈夫又来到一间病房,只见一个断腿的病人,艰难地站起来,不难想象,他可能刚刚跌倒。

此时,丈夫说:“亲爱的,我明白了,我们回家吧。”

可以看出,故事中的男人在看到一个个病人时,明白了自己与他们相比,拥有健康的人生,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呢?想必,他也已经明白妻子的用意。明白妻子想要通过对比,告诉丈夫:与其唉声叹气地生活,不如换种心态生活,不和他人的强项攀比,活出真正的自我,才能展现自身的价值。其实,心理学家向人们讲述的这些故事,是很多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些故事,可以让人们感悟到:岁月无情,人生短暂,人的一生是一种心情,无论你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过得多姿多彩。这也是西点军校,经常向学员阐述的对生命的正解。

因为,西点教官约翰·斯皮尔斯认为,人生有很多种,不应该在一种低落的心态下颓废地走完,应该像天空中翱翔的雄鹰一样,即使一时被乌云遮盖,也要在自己的位置上闪耀、发光。人生虽然短暂,却依然值得人们努力奋斗,即使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些挫折,也不能让自己的精神失去斗志,不能让自己走不出黑暗的低谷。可以说,生命的本身,就是在人生中树立强大的灵魂,让自己不断战胜自我,成就全新自我的过程。所以,为了能够展现自身的价值,西点要求学员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态度,以这种心态面对整个人生以及生命。

6.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对立情绪

西点军校著名的教官约翰·阿比札伊德曾说过:“如果你对你的教官有所不满,那么请站出来与他决一胜负,但是不要对他产生对立情绪。”这句话中除了表示,学员对教官应该带有遵从和尊敬之外,还告诉学员,对立情绪要不得。试想一下,如果在战场上,一个士兵对自己的长官怀有对立情绪,那么对立情绪所带来的损失,就不仅仅只是对长官不满的简单问题了,那比一个军人不上战场更加糟糕。而对于怀有对立情绪的人来说,在处于情绪不稳的状态时,他更容易受到敌人的打击,因为他的心中早已被消极的情绪填满,根本放不下胜利的信念。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态度都显得玩世不恭。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受到他人以及外来因素的约束。父母的建议让他们厌烦,学校或公司的规章制度让他们感到反感,对老师或上司安排的任务,表示不满,并从态度上表示不服气,从而不服从安排,不做好应该做的事情。这样的对立情绪,只会让你失去获得知识或工作的机会。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主观地认为,自己之所以会对对方产生对立情绪,是因为对方的建议、命令、安排以及制度不合理正确。这些人太过自我,只考虑别人的因素,却从不考虑自身的原因。

约翰·阿比札伊德告诉学员们,当你有对立的情绪时,不妨看一下布莱德利将军的故事:

有“士兵将军”之称的布莱德利将军,在刚进入西点军校求学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在进入西点军校之前,他就是学校的知名人物,被同学和校友称为“校星”。布莱德利到西点军校报道的那天,穿的非常火红——一套火红的外套,头上带着一顶红色的运动帽。

在操场上布莱德利看到一个穿制服的学长,他听到学长远远地对自己喊道:“嗨,那个穿红色衣服的学弟,请到这边来。”

布莱德利走到学长的面前,伸出手说:“嗨,我叫布莱德利。”布莱德利心里想,对方也会亲切地伸出手,和自己相握,然后说:“嗨,你好,欢迎你加入西点……”但是,这位学长却没有理会他伸出的手,而是以不以为然的口气说:“你以为来到这里,还会有人管你叫什么名字吗?”

一向傲气自负的布莱德利感到非常难堪,他不服气地想:“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接着,这位学长又说了一个让布莱德利难以接受的要求:“把你那红红的帽子,摘下来。”

这一次,年轻的布莱德利被彻底激怒了,他怒视着这位学长,说:“你凭什么命令我?”但是,学长对布莱德利的怒火视若无睹,而是重复了一遍说:“把你那红红的帽子,摘下来。”布莱德利心中,早已被愤怒填满,他站在那里,没有摘下来的意思。结果,这位学长对他身边的一位新生说:“你,把他的帽子摘下来。”那名新生毫不犹豫地走到布莱德利面前,摘下了他那颜色鲜明的帽子。

最后,学长看着愤怒的布莱德利,说:“既然你成为了西点的学员,对于命令,就不能有对立情绪!”

当然,西点对学员情绪的要求并不局限于此,为了消除学员的对立情绪,教官们在训练学员时,要求学员谨记不能对国家或上司做出任何负面的评论。从布莱德利后来的成就中,不难看出他在以后的人生中,把学长的训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其实,年轻的布莱德利在听到对方要求自己摘下帽子时,产生的对立情绪,是大部分年轻人都会有的。或许经历了很多曲折,他们才能从人生的阅历中明白,这种对立情绪对自己来说,百害而无一利,但到那个时候,人生或许也已经变得短暂了。而西点教育采用的,就是提前让学员知道,想要获得不凡的成就,就必须丢掉那些负面、不良的情绪。

事实上,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对立情绪有一种惯性。那就是如果你认定学校的制度不合理,朋友的建议不可取,上司的工作安排不到位,就算学校的制度改进了,朋友的建议非常中肯,上司安排的工作非常适合你,你可能还是会产生对立情绪,这就是对立情绪的惯性。由此可见,人们经常做一件事情时,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如果你总是带着排斥、对立的情绪看人、看事物,那么就会形成习惯的力量。对此,你要丢掉这种消极、负面的情绪,才能把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作为一个合格的军人,对记忆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每周都必须进行记忆训练课程。约翰·阿比札伊德教官在一次课堂上,训练新学员们的记忆能力。在训练武器名称记忆的过程中,一位新学员站起来说:“教官,记这些讨厌的名字,有什么意思?就算记住了这些武器的名字,又有什么意义呢?”

阿比札伊德教官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位新学员回答:“因为我认为,机械地记忆一些枯燥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阿比札伊德教官说:“通过这些记忆训练,你的记忆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这位新学员不耐烦地说:“提高了又有什么用,记忆力又不能做什么。而且,这些枯燥的名字,非常难记。”

阿比札伊德教官沉思了片刻,说:“你之所以记不住这些武器的名字,是因为你本身就对它们有抵触情绪。”约翰·阿比札伊德继续训导新学员说:“如果你把这些名字看成有趣的事物,就像一个个能挽救你生命的工具,记住它们,既增长了你的见识,还能在重大任务中,发挥你的记忆力,从别人使用的武器中分析有利条件。那么,你就能很快地记住它们的名字了。”

正如约翰·阿比札伊德教官所言,如果这位新学员转变抵触情绪,那么他就不会认为记忆训练是枯燥的事情了,由此可见,抵触情绪大部分都来自于人们自身的负面和消极情绪。对于西点人来说,对立情绪是必须丢弃的一种情绪,因为,约翰·阿比札伊德教官认为,这种情绪的存在,比学员不去执行命令还要糟糕。或许,在日常生活中,你对很多事物都有对立情绪,父母的建议可能让你不满;学校的制度你可能感觉非常不合理;你可能认为某个同事是一个心机深沉的人;认为别人不能认同你的想法,不能理解你的行为。即使如此,你也不应该产生对立情绪,因为,如果你将自己和他人或事物对立起来,那么你就无法和别人进行沟通,无法接受新的事物,提升自己的个人知识和品格。

所以,你应该懂得摒弃对立情绪,学会接纳他人的意见和事物,在接纳的同时,你才能真正地融入到团体里,也才能和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各方面的知识见闻,让事情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还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要知道,在崇尚自由的今天,大部分青年在面对学校、工作等纪律的约束时,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所以也就有了,学员早早毕业、职工辞职、跳槽等,屡见不鲜的“逃避方式”。其实,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个人来说,这都会有一定的伤害,因为,对立情绪强烈的人,在集体或团队中是很难生存下去的,更不用说取得卓越的成就了。事实也正是如此,那些对立情绪强烈的人,往往会早早地离开西点。所以,约翰·阿比札伊德教官告诉学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对立情绪。”

7.控制愤怒的情绪:任何时候,都不能逞一时之气

西点教官伊德·鲁杰罗说:“成功者控制自己的情绪,失败者被情绪控制。”在西点,任何负面情绪都是不存在的,真正能留在西点的,只有正面、积极的情绪能量。西点人从不会怨天尤人,自怜自爱;西点的教官,也从不会无缘无故对学员发火,他们总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怒气。哪怕是学员已经挑战他们的忍耐极限,教官的身上除了严厉,仍然看不到愤怒。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内森的一项研究发现:愤怒是一种负面能量,它能让人失去理智,失去对事物的判断力,在愤怒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以至于使行为失去控制。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应该常常能够看到身边的“愤怒情绪”,比如,上司对你工作的结果不满或因为对你完成任务的结果不满,会情绪愤怒地冲你发火。当然愤怒的情绪不只是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愤怒情绪”大部分时候,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尤其是那些脾气暴躁,性格易怒的人。

众所周知,情绪是会“污染”的,原本别人一开始心情舒畅,却因为你的坏心情,以及对他人发火,使得对方也受到“传染”,变成了恶劣的心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愤怒情绪是指人们对事物或人物所产生的感触,引发的身心体验,是一种对人们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的非智力的负面能量。心理学家南迪·内森还发现,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生的时间里,有十分之三的时间都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中,因此,人们需要和那些消极情绪做斗争。此外,人们在愤怒的时候,往往会让自己错失很多对自己有利的机会,所以,西点要求学员要学会控制愤怒情绪,否则,只会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艰难。并且,愤怒情绪让自己变得失去判断力的同时,还会给别人带来一定的伤害。总之,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对人对己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一些哲理故事中,人们可以了解,愤怒情绪是极其不可要的:

有一个基督教人,总喜欢为一些没有必要的小事情而生气。她自己也知道,这样非常不好,但是她总是无法控制自己对别人发火。为了让自己能敞开心胸,她去教堂里拜见一位神父,请求对方为自己说些圣经哲理,以便开解自己。

神父听了妇人的讲诉之后,不发一言地把这位基督教徒带到一间祷告室里,然后锁上门窗离去。这位基督教徒气得跳脚大骂,责骂了许久,神父也不理会。基督教徒又开始苦苦哀求,让神父把自己放出去,并表示自己不会再指责他,但是神父仍然置若罔闻。

终于,情绪愤怒的基督教徒沉默了。神父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基督教徒说:“我只生我自己的气,为什么来这种地方受这种没必要的罪。”

“你连自己都不肯原谅,又怎么能原谅别人。”神父说完,又离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神父再次来到门前,问她:“你还生气吗?”

基督教徒说:“不生气了。”

神父问:“为什么?”

基督教徒说:“气也没有什么用,又为什么要生气呢?只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差。”

神父摇摇头说:“你心中的愤怒并没有消失,还压在心里,如果我现在把你放出来,你可能爆发得更加强烈。”神父说完,又离开了。

许久之后,神父再次来到门前。基督教徒对神父说:“我不生气了,因为根本不值得我生气。”

神父笑着说:“既然能说出‘值得不值得’,说明你心中还有气的情绪。”

当神父的身影迎着夕阳的余晖,斜映在门前的时候,基督教徒问神父:“神父,何为气?”

神父将手中的茶水倒在地上,基督教徒凝视良久,恍然大悟。原来气就像那倒出的茶水,别人倒出来而自己却要接到手里。你拿在手里烫手,但如果你不看它,它便会消失。

故事中的基督教徒一开始愤怒难平,然而,当她感到愤怒的情绪得不到发泄时,她知道生气根本没有用。只是她心中的愤怒情绪并没有放下,这就是为什么神父一直不肯放她出来的原因。当她真正地放下心中的“气”,才是真的从愤怒中走出来了。其实,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那些愤怒的情绪,不过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而已。人生的快乐尚且享受不及,再把这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去生气、去愤怒上面,岂不是太得不偿失了?所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逞一时之气,因为那样只会让生活更加艰难,却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事实上,愤怒的情绪变化,常常会在人们的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比如,当你得知自己原本有晋升的机会,却因为他人的表现比你的好,而让晋升的对象变成了对方。这时,你的心理态度就会突然发生变化,并刺激身体动作,进而就会出现一副气愤不已,坐立不安的情景,甚至会失去理智,找人麻烦或找人“评理”。如此一来,在别人面前,你就成了一个心胸狭隘的人,甚至你的上司会认为,你没有容人之量,对你有了新的看法,如此,你也就会失去更多的机会。由此可见,情绪的控制对一个人的人生成就,有着巨大的帮助和影响,一个人若是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有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

反观历史,那些成功人士,都有一套自己的情绪控制方式。他们不会轻易地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愤怒的一面,会努力地压制愤怒的情绪,或者以其他方式转化这种情绪。可以了解的是,那些成功者都是突破了心理障碍的人,因为他们能够突破负面、消极的情绪,能够把它们转化为正面情绪,能够将这种情绪作为力量,努力奋进,所以他们才能够迈向成功的殿堂,成就卓越的人生。

实际上,一个人对不喜欢的人或事表现出愤怒情绪,是因为他不敢去正视现实,而让自己经受心理上的折磨,从而使自己陷入了自我失落的情绪中。要知道,为根本不可能改变的事物自寻烦恼,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其实,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并不需要动怒,只要想到别人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说话、做事。如果你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看待你自己,也许会对你表示同样的愤怒,这样你就会对不喜欢的人或事产生新的看法,就可以逐渐缓解或消除愤怒的情绪。

当然,你也需要很多新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一个人如果一直依靠一种思维生活的话,是难有进步的。每当遇到让你愤怒的人或事时,你应该努力地用思维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冷静分析事情的真实情况,并做出积极的反应,这样你才能对人或事产生新的看法和新的思维。但如果产生了愤怒情绪该如何消除呢?以下有几种普遍的消除愤怒情绪的方法:

(1)心理暗示

当你愤怒的时候,你首先应该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提醒自己,不能用消极的心态看待对方,让自己逐渐产生一种自我暗示意识。当你想对他人发泄愤怒情绪的时候,你可以暗示自己已经动怒,比如让自己面部表情看起来像动怒,板起脸或提高嗓门。但你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可以真的动怒,否则,很容易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说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话。同时,要提醒自己,不因他人的过错折磨自己的心情,告诉自己别人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行事,如果一味地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只会增加你的愤怒情绪。所以,你要学会宽容他人,这样才能减轻愤怒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2)寻求“第三者”的帮助

愤怒的情绪本身就不好控制,如果你的自控能力不足,你可以请信赖的朋友帮助自己。当你有动怒的征兆时,他就会在一旁适时地提醒你,当你接到对方的“提醒信号”之后,你就可以从愤怒的情绪中,稍微离开一下,然后努力推延,直到情绪消逝。如果你是那种一愤怒就失去理智,不喜欢听朋友意见的人,你可以试着写“愤怒日记”,记录下让你愤怒的原因。等到你愤怒平息之后,你再回过头来看你的日记,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愤怒毫无意义,然后你就会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态度,从而学会避免自己愤怒,提高情绪控制力。

(3)主动控制心态

大部分人之所以容易产生愤怒情绪,是因为心态没有摆正。对此,你可以用心理引导的方式,把愤怒情绪引导到一种心态层面上去,升华到一种积极追求上,把愤怒转化为一种精神和心理能量,以此来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努力行动,达到转化情绪、调节情绪的目的。此外,端正心态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除了可以调节情绪之外,还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用道德修养缓解愤怒情绪。

总之,伊德·鲁杰罗教官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必须提高自己控制愤怒情绪的能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容易接受别人而又容易被别人接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