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武素功老师——我心中的不老传奇
飞机抵达了西双版纳。这里很是潮热,让从气候寒冷的北京来的我们有些许不适。在这里,有一名科考队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武素功老师——正在等着我们。
武老师是我心中一个不老的传奇。他也参加了2002年的北极科考,是我的队友。他当时67岁,每天在野外采集植物标本,跋山涉水,健步如飞,让我佩服不已。1990年,武老师曾任我国第一次可可西里无人区考察活动的科考队队长。他高大、瘦削,全身没有一点赘肉,在拥挤的人群中格外显眼,这是长期在野外跋山涉水练就的体格。他有着挺直的腰板,豌豆角似的总是带着笑的眼睛。武老师对周遭的人和事总是显露出漫不经心的眼神,但只要一看到植物,他就立刻变得全神贯注。
植物学家武素功老师
这次见武老师,他应该是74岁了。岁月留痕,此次见面,武老师的脸庞看起来略为圆润了一点(不是胖,他这样长年在野外奔走的人是不可能胖的,这是地心引力作用的结果),当年花白而浓密的头发现在已经雪白而且稀疏了,腰板也不再像原来那样硬朗地挺直。但令人很欣慰的是,他仍然精神矍铄,面色红润,仍然有笑眯眯的眼睛,仍然行走利落,并不像年逾古稀的老人。但与我见面时,他礼节性的握手和一瞥而过的眼神让我意识到,武老师已然不记得我了!
现在,所有队员集结完毕。当晚全体队员一起吃晚饭,菜肴丰盛。席间有一道鱼,体形短胖,肉厚刺少,我还从没见过这样的鱼。队友告诉我,这是罗非鱼,是东南亚一带很常见的鱼。这是我第一次吃到罗非鱼。在后来的行程中,罗非鱼是我们每天饭桌上的“保留菜”。
武老师和陶队长在研究热带植物
从今晚开始的20天里,我们16人会同行、同住、同吃饭。
晚饭时我一直找机会和武老师搭讪,并在交谈间加入了一些提示性的问话,终于,他想起来了:“你是孙丹平吧?”“对呀,武老师!咱们一起去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呀!这次又是队友了!”
交谈中我得知,从斯瓦尔巴德群岛回来后的7年中,武老师仍然步履不停地奔走在科考路上。2004年武老师去了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冰川,2008年率领《中国国家地理》藏东南冰川摄影考察队进入藏东南地区。这些年,他还做了一个大的科学考察项目——中南半岛的植物调查,特别是蕨类植物的调查。他在2003年、2004年和2006年3次率队去越南,完成了对越南植物多样性的考察;在2007年、2008年他又两次去老挝,完成了对老挝植物多样性的野外考察。现在,他正计划去柬埔寨进行植物调查。“柬埔寨不容易去,我还没找到渠道。”他这样说。他这次加入湄公河科考队的初衷之一,就是想寻找去柬埔寨考察的渠道。
晚饭后大家返回住处。这里的气温与北京相比差别很大——北京的11月底已寒风凛冽,出发时大家都穿着防寒服,到昆明就脱掉了一半;现在到了西双版纳只需穿单衣,早晚再加外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