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帝传之月净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9章 成就一佛乘之果

梅霖剑,初歇剑。

乍绛蕊剑,海榴剑,争开时节剑。

角黍包金剑,香蒲切玉剑,是处玳筵剑,罗列剑。

斗巧尽剑,输少年剑,玉腕彩丝剑,双结剑。

舣彩舫剑,看龙舟剑,两两剑,波心齐发剑。

奇绝剑。

难画处剑,激起浪花剑,飞作湖间剑,雪灵剑。

画鼓剑,喧雷剑,红旗闪电剑,夺罢锦标剑,方彻剑。

望中水剑,天日暮剑,犹见朱帘剑,高揭剑。

归棹剑,晚剑,载菏花剑,十里剑,一钩新剑,月剑。

……

参言梵希神,开始展现,更加深刻的剑气。

月净佛道:“法华结构。妙境、法境、莲境、华境、经境,所有境界的升华所在。”

“《妙法莲华经》是中星国界,佛教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大乘经典,由于此经,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读诵此经,是中国佛教徒,最为普遍的修持方法。”

“《法华经》二十八品,共八万余字,初学者,如果没有看阅古德的注疏,仅仅读诵原文,是不易把握其整体脉络的。”

“由于此经的内容,在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分散,因而使读诵者常常不知所云,而对经文呈现的重要思想,也无法深刻领会。”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法华经》主要讲述的是一佛乘思想,也即一切众生,无论三乘五乘,最终皆归于一佛乘,无有余乘。”

“由之而来,佛陀对一乘之法的功德赞叹,在经文中随处可见,读诵者往往只看到,佛对一乘和法华功德的赞叹,却没有注意到一佛乘思想,均贯穿其中。”

“第二、本经流通神分,共有十六品,不但流通品目,比其他经文多,且按本迹二门的分法,而有两个流通分,失去往常序、正、流通三分法的一般次序,使读诵者无法清楚把握《法华经》全体的格局。”

“有鉴于此,笔者从《法华经》会三归一、开迹显本的要旨出发,对本经的基本架构,作一大略概括,按品分科,显明重点,使读诵此经者,对法华经能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真正悟解,佛说这部经典的一乘妙意,契入佛陀出世的本怀,达到学有所获,修有所证的目的。”

……

不动明王大神珍,以及各星地无数的神,说道。

精灵曰:“二门六段。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最常见的经典科判分法,它适用于大部分经典。天台智者大神师,对《法华经》的科判做了两种分类,其一便是这通例的三分。”

周围的画面,立刻显示出来。

在三分科经中,《法华经》以最初的《序品》为序分;

以第二《方便品》至第十七《分别功德品》第十九偈“佛名闻十方,广饶益众生,一切具善根,以助无上心”为正宗分;

此后十七品《分别功德品》后半至第二十八《普贤劝发品》共十一品半为流通分。

三分法的科判比较平常,不能完全体现出,天台本宗所依经典《法华经》开权显实的重要特色。

最能体现法华圆教一代终极教说的科判,是智者大神师,二门六段的分科法。

智者大神师,从一代圆教开显的主旨出发,将《法华经》二十八品大别为本、迹二门:前十四品为迹门,后十四品为本门。

这本、迹二门,又各有序、正、流通三分,总共六分。

这一独特的科判分法,被称为法华二门六段分科法。

《法华经》前十四品名为迹门,是阐明释迦最初成道已来,及中间施化节节,唱生唱灭,以至于今成佛度生,皆是从本垂迹,故名迹门。

“迹”是佛陀垂迹化用,佛陀应化人间必然有教化众生之大用,即为实施权,开权显实,废权立实。

如来说三乘是为了一佛乘,三乘人最后都要归入一乘。

这是法华迹门的宗旨。

《法华经》后十四品名为本门,是说明世尊久远劫前已成佛果,为了度化众生,故示现灭度,这是为了去除以释尊为伽耶近成垂迹示现之权佛的情执,以显示久远实成的本地本佛。

如《寿量品》所说,佛的法身本无生灭,报身寿命无量,为了度生之方便,故唱生唱灭,而为本垂迹,开迹显本,废迹立本,令众生去除对佛身的偏执,这是本门的主旨。

从第一《序品》到第十四《安乐行品》是迹门法华的内容,迹门三分如下:一、序分:以最初的《序品》为迹门的序分;

讲述法华六瑞,为三世十方诸佛说此经前,必定示现之教化法式。

二、正宗分:从第二《方便品》到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是迹门的正说分;

三、流通分:第十《法师品》至《安乐行品》是迹门的流通分。

其中正宗分的开显又分作略、广两部分:一、略说开三显一:从《方便品第二》开头“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至同品中“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

在这里世尊讲述的主要是,十如实相的甚深奥义,并且由于世尊数数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引发四众弟子的疑问,而以当机众舍利弗代众三次请法。

二、广明开三显一:从“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以下共七品半是广明开三显一。

广明开三显一的内容,阐述佛陀分别为上根、中根、下根三类声闻弟子作三乘方便,一乘真实的说法,故称法华三周说法。

三根声闻分别在三周说法中,得到法益,并蒙佛授记,所以又称三周授记。

三周说法,分作以下三个阶段:第一周是法说周,是佛为上根人就法体而直说诸法实相、十如之理,畅诸佛出世本怀,欲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

明佛昔日所说,皆是方便;

今日所显,方是真实。

但是昔日权巧,又不离今日真实,可谓即权即实,权不离实,所以举手低头,皆得作佛。

然而这一开三乘方便、显一乘真实之法,只有上根舍利弗一人领解,并蒙佛授记,名号为“华光如来”。

开三显一的主旨,在第二《方便品》中所说,舍利弗领解授记事宜则于第三《譬喻品》中前半部分所谈,其文止于“其两足圣尊,最胜无伦匹,彼即是汝身,宜应自欣庆”。

第二周是譬说周,是佛为中根人在第一法说周中,不能领解一乘真实的妙理,又在第三《譬喻品》中说了三车、一车的譬喻。

譬喻中,长者初许羊、鹿、牛三车(以其乘载量之小大分别比喻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是施权,后来等赐一大白牛车(比喻一佛乘)是显实,通过跳出火宅后的开权显实,令他们了悟一乘之理。

这时,有摩诃迦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四大弟子领解其说,并陈述了穷子喻来表达他们对一佛乘的信解,由此引发群机,令与会者同得领解法说譬说之旨,这是第四《信解品》之由来。

然后,佛为说第五《药草喻品》加以述成印可,并在第六《授记品》中为四大声闻分别授记。

这是第二譬说周的整个过程,其内容共有三品半。

第三周是宿世因缘周,是佛为不能了解上述二周说法的下根声闻,在第七《化城喻品》中说他们宿世为大通智胜佛下的一乘机种,释迦在因地为十六沙弥之一时就曾为他们说法,使彼等了知宿世久远之机缘而得悟。

此时有富楼那、憍陈如等千二百声闻领解,并在第八《五百弟子授记品》得到佛的授记;

又有阿难、罗睺罗等领解得益,于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中蒙佛授记,乃至后来的《劝持品》中对波阇比丘尼、六千有学无学比丘尼等授记,皆是闻开三显一得法益者。

但就第三周的内容而言,仍是指《化城喻品》以下的三品。

三周说法分反复正说(佛说)、领解(表明弟子之领解)、述成(佛对弟子之领解认可)、授记(佛对弟子成佛作预言)四阶段,循此以度化上、中、下三根,可谓周备完足。

从第十五《从地踊出品》到经末第二十八《普贤劝发品》是本门法华的内容,本门三分如下:一、序分:从第十五《从地涌出品》开头至同品“汝等自当因是得闻”是本门的序分,这是以四大菩萨为首的无量千万亿地涌菩萨的久度因缘,作为如来开近显远的发起。

二、正宗分:从同品“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以下到第十七品《分别功德品》弥勒说十九行偈“佛名闻十方,广饶益众生,一切具善根,以助无上心”是本门的正宗分。

其中第十六《如来寿量品》为正开师门的近迹、显佛地的远本。

三、流通分:从第十七《分别功德品》弥勒说偈以下到第二十八《普贤菩萨劝发品》是本门的流通分。

本门流通,分共有十一品,又可分为劝持流通和付嘱流通,(一)劝持流通:从弥勒说偈以下及第十八《随喜功德品》、第十九《法师功德品》、第二十《常不轻菩萨品》三品主要是,劝末世众生受持此经,并将所得功德利益予以分别阐述。

(二)付嘱流通:从第二十一《如来神力品》到第二十八《普贤菩萨劝发品》共八品,是世尊付嘱菩萨,当于末世,流通法华。

其中,第二十一《如来神力品》和第二十二《嘱累品》系佛以神力,而嘱累菩萨流通妙法。

此下六品,属于化他流通:《药王品》以苦行流通一乘妙法;

《妙音》、《观音》二品,以三昧力流通一乘妙法;

《陀罗尼品》以总持力,流通一乘妙法;

《妙庄严王品》以誓愿力,流通一乘妙法;

《普贤劝发品》以普贤神力,流通一乘妙法。

就整部法华来看,迹门十四品的当机众以声闻为主,本门十四品的当机众则以菩萨为主。

前者所得法益,在于信解领悟了三乘是方便,一乘是真实的一乘妙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因此蒙佛授记,于无上菩提永无退转。

“后者所得法益主要表现在大愿大行方面,诸大菩萨在末世五浊中不惮蔽恶,依如来衣室座三轨来弘通妙法,以此圆满无上菩提。”

月净佛道:“二十八品。妙境、法境、莲境、华境、经境,可以结合剑法,而修行。”

画面,全部显示。

“《法华经》的通行本是罗什大师的译本,共七卷二十八品,全经虽是以《方便品》和《如来寿量品》为中心,但二十八的品目次第排列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依照序、正、流通的三分法及声闻菩萨信解与行果之递进而循序演进的。”

“序品为迹门的序分,世尊在第一《序品》中现法华六瑞,而起众疑。”

“弥勒菩萨代众请疑问,向文殊问缘由。”

“文殊菩萨根据过去听法经验,知佛当说大法。”

“他告诉弥勒菩萨,法华六瑞是三世十方诸佛说此经前必定示现的教化法式。”

“二人的对答,引起在会声闻弟子的兴趣,故此品成为佛在正宗分中说法华经三乘方便,一乘真实的发起因缘。”

第二《方便品》以下八品为迹门的正宗分,说明“开权显实”之理。

该分再分为略开、广开,以方便品初的“十如实相”为略开,其后为广开,得到无上的陈星光大道,佛知剑道。

妙境、法境、莲境、华境、经境,天都剑灵。

广开文,即是上文提到的三周说法。

《方便品》的前半部分是佛说十如实相,后半部分是属迹门广开“法说周”的正说段。

这是显示佛陀和过去诸佛同道,皆是先以三乘施设权巧方便,然后会归于一乘,强调权实不二为旨趣。

佛在《方便品》说法周的正说之后,上根人舍利弗,了悟诸法实相妙理,理解三乘即一乘,蒙佛授记。

于是舍利弗欢喜踊跃,并请佛为其它弟子授记。

佛说三车火宅喻,展开了第三《譬喻品》中譬说周的正说段。

根据三车火宅喻,而开三车三乘之权,赐大白牛车而显一乘之实。

上品中,上根舍利弗一闻佛说即信受了解,但他陈述解悟之文不多,而须菩提等四人,由信解而述的穷子喻,文辞特长,故专立第四《信解》一品。

四大声闻由自陈穷子喻,引发群机,令与会者同得领解法说譬说之旨,是本品述说之目的。

中根人信解自述穷子之喻,故佛亦说药草喻述成印可,然后方为授记,故有第五《药草喻品》和第六《授记品》。

以上二周说法仅是度化了上根、中根的声闻,下根声闻在第七《化城喻品》中通过佛告知彼等往昔大乘因缘令他们自识宿因而得度。

下根声闻领解佛乘后的授记之事在第八《五百弟子授记品》和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阐述。

至此三周说法圆满,迹门正宗分告一段落。

自第十《法师品》至第十四《安乐行品》共五品是迹门流通分。

上来八品三周说法,三根得记,已定作法王(佛);

欲登法师位,必明法师行,故次于授记后而有第十《法师品》,以示成佛之路径。

既闻三周说法,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又于《法师品》起自利利他之行,由是净心实相于覆障中显现,这是多宝塔涌现的因缘,也是第十一《见宝塔品》的由来。

多宝塔喻如《法华经》所说净心实相,利根人见宝塔即见一心实相。

第十一《见宝塔品》有承前启后之深旨。

承前,塔中多宝如来出大音声,证明释迦世尊所说法华会三归一,皆是真实。

启后,本品中本师一佛身摄十方分身诸佛,就佛身而言,为后文开迹显本之前方便,为本门《寿量品》埋下伏笔。

第十二《提婆达多品》与前品《见宝塔品》似乎没有太大关联,然而同属于迹门的流通分,本品阐述提婆达多为释迦成佛之增上缘,人们眼中的恶人也得到授记成佛;

又本品阐述龙女成佛,此皆证明法华一佛乘之殊胜,自行化他,同成佛道,与前品宗旨本无二致。

佛于前《见宝塔品》末,劝募发愿弘扬此经之人,又于《提婆达多品》以古今事例,赞叹此经功德殊胜以劝受持,故有诸菩萨声闻等,禀承佛的遗命,来受持此经并弘扬此经,这是第十三《劝持品》的由来。

本品中,佛为姨母及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授记,这是因为佛为前正宗分的三根授记中,未及尼众,《法师品》广记也未说尼名,故在此品有授尼众之记,如此始称平等圆满。

第十四《安乐行品》是迹门流通分的最后一品,有成前开后之意。

因上来三周说法,三根授记,已令声闻回小向大发菩提心,在本品中又示依此经自行化他,劝募弘通妙法的五种法师,此为开前。

前品既得圣众受命持弘,今品为初心的菩萨开示佛灭后恶世中的五种法师应当住于行处亲近处,而修身、口、意、誓愿四安乐行,然后可得万行一心,三身一体的佛果,这是开后寿量品。

从第十五《从地涌出品》到经末共十四品是本门,说开近显远之大义。

上一品示四安乐行,一一皆是要求从吾人清净心地上着力,观空不着空,涉有不滞有。

第十五《从地涌出品》所举从地涌出住空的菩萨们即是成就四行之人。

从地故不着空,住空故不着有,不着二边,即是中道。

《从地涌出品》前半所说即是以这些无量千万亿地涌菩萨的久度因缘作为如来开近显远的发起。

因下方涌出诸菩萨具有三十二相,久习菩萨所行,其数无量,引起此土菩萨的怀疑,故在后半品中弥勒代表大众请疑,由此佛讲述了如来无尽的寿量,而有了第十六《如来寿量品》。

《如来寿量品》中,世尊以良医留药喻显示佛乃化灭而大非真灭,伽耶始成的新佛不过垂迹而已,实际上世尊于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以前便已成佛,就佛身而言,此品乃开迹显本之重点,经中于此始开八相成道垂迹之化身,而显久远实成之本身。

自第十七《分别功德品》后半品至第二十《常不轻菩萨品》,共三品半,是本师赞美人法,以劝弘通。

次有二品,以佛神力嘱累弘通。

自第二十三《药王品》以下五品,是举诸大菩萨受命弘通,以苦行、妙行、圆行、助行、正见行等不思议力用,以劝弘通。

第十七《分别功德品》的前半品属于本门的正宗分,是阐述诸大菩萨闻佛寿命长远如是,当下获证许多殊胜法益。

后半品校量胜劣及后时信解持经利益,属于本门流通分的赞美人法,分别说明闻法菩萨所得功德证悟之相,及一般解悟之相,并以行五度功德与之比较优劣。

第十八《随喜功德品》特为佛灭后,但有一念随喜,未有事行的人,明其所获功德也功超无学,令一切见闻法华者生仰慕心。

又,前品具明佛灭后信持此经有五品(为随喜、读诵、说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益,唯初品(随喜)未有校量功德,故有此品广为校量。

第十九《法师功德品》广举五事(受持读诵解说书写),随其一事行成,当得六根清净功德,这是举果以劝修因。

又,前品正明随喜福德,是听闻法华,随喜他人行持法华所得,今品是正明自己行持法华所得福德。

由随喜而自行,由易而难,这是理所必然,故有今品。

亦即是说,前品《随喜功德品》是流通初随喜“因”功德,本品《法师功德品》劝说流通初随喜“果”功德。

《法师功德品》所说的行持法华可得六根清净功德的事,在第二十《常不轻菩萨品》中得到证明。

不轻菩萨,依法华经修不轻普敬之行,住弘经三轨,而得六根清净,证成非妄。

这是劝勉见闻者,亦当如菩萨所行。

自第十七《分别功德品》的后半品文,及《随喜功德》、《法师功德品》、《常不轻菩萨品》三品半文,是说功德流通。

自第二十一《如来神力品》以下八品为是释尊付嘱,劝请流通。

佛以不思议口轮说本迹二门已竟,再以不思议身轮现无比神通之力用,付嘱流通本迹二门之教,这是第二十一《如来神力品》的由来。

如来为嘱累妙法而现神力,以神力再三嘱咐菩萨,令其护持流通此经,这是第二十二《嘱累品》的由来。

第二十三《药王菩萨本事品》以下的六品属于化他流通。

《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讲述药王菩萨的因地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以燃身苦行来流通一乘妙法。

药王燃身功德虽大,佛恐初心菩萨执苦行为究竟,故在第二十四《妙音菩萨品》中说妙音菩萨神通智慧,中道行化的事迹。

又,前品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两世都生在佛的净土,恐闻者净秽之见难忘,心存爱憎,故特告敕妙音菩萨,莫轻娑婆,生下劣想。

令众生去除情见,了知法界一相。

佛为未发心的众生能受持法华,故说第二十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为护已发心受持法华的佛弟子,免除障难,故说第二十六《陀罗尼品》。

然而为示摧伏魔怨,可赖咒力;

具足正见,须假善知识,故有第二十七《妙庄严王本事品》。

而以普贤菩萨神通誓愿不思议的普贤愿行,劝发弘通法华,作为本经的结束。

由上观之,全经的次第脉络是十分清晰明朗的,经文二十八品一路展现的是法华三乘方便,一乘真实的主旨,以及如来开近显远的真正目的。

二十八品中也处处贯穿着戒定慧三学、空假中三观、衣室座三轨等自行化他的妙法,这需要读经者用心留意体会。

更重要的是,本经以文殊答问居全经之始,强调开发智慧才能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而以普贤劝发作全经之终,说明唯有大行方能成万德之佛果。

……

“妙境、法境、莲境、华境、经境,在于建华剑,香河剑,就可得到申花剑。”

“如此智行相成,菩萨可得弘通妙法,成就一佛乘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