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的成就和缺陷
这时我向蔡先生提出:我读过您著的《中国文化史要论》一书,您在书中用了两章的篇幅,集中而精辟地论述清代学术在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成就,以及清代学者对于封建传统思想缺乏批判精神这一重大缺点。我想,清代学术离我们今天较近,它对于当今的学术文化界仍是有影响的。可否请您就其中最主要的论点谈一谈?蔡先生欣然赞同,他回答说:
关于清代学术的成就和缺陷,确是我书中论述的重点之一。我首先谈到,要论清学,要从它与明代十六七世纪学风的联系讲起。在文化上,明代十六七世纪是中学和西学开始接触,也是宋明理学向清代朴学开始过渡的时期。最明显的,一是藏书风气大盛,二是古学的风气大盛,三是西学开始输入,有许多著名人物相继来华,于是中国的天算、舆地、音韵、名物度数、利用厚生以至于治学方法等,再也不完全是旧传统的那一套了。
清代二百多年,适在古今之际与中西之交的一个大时代,它总结和整理了数千年来的学术文化遗产。因此,清学的范围无比广大,内容无比复杂。明清之际,有点像百家争鸣。其内容大要可分朴学(经学)、史学、哲学、教育学和文学、科学六个方面,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和方苞、梅文鼎各为突出的代表。而最突出的是两个中心:一为脱离现实的朴学系统,二为结合现实的史学系统。此两项对整个清代学术影响深远。唯物主义又哲学和行动主义教育学这两个系统后来中断,文学和自然科学这两个系统则未形成统一体。到了清末,又出现了以康有为为首的今文经学,以杨文会为首的佛学,以严复为首的西洋社会科学三个系统。最深入人心的,却是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意识思潮。
在这里,我只能扼要地讲讲朴学与史学两项。就朴学论,清人治学以此为最盛。朴学即考证学。相对地说,它属于汉学而和宋学对立,属于经古文学而和经今文学对立。溯其源流,可上及汉人、南宋人、明末人。清代朴学由清初开端、渐盛,至乾嘉达到最盛,出现了惠栋、戴震、段玉裁、钱大昕、汪中、王念孙父子等名家。顾炎武、顾祖禹还能离开书斋去做实地调查。顾炎武、黄宗羲又都富有民族意识,他们是考证家,又兼思想家,后来能二者相兼的就屈指可数了!总的来说,乾嘉学派对中国有史以来的全部学术文化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清理与总结,这是清代学术的巨大贡献。今后中国学术界要了解过去的一切,将一直大受其赐。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其缺点方面。最主要的缺点是提倡所谓纯学术的考古,学术成了统治者的点缀品和对被统治者的麻醉品,不仅不敢触犯活大人,而且不敢触犯死圣人,比起古代的王充、刘知幾、李贽,真要愧死,结果有些人终于成为典型的奴才学者。
清代有浙东史学派。我着重讲道:清代的史学系统主要在浙东。浙东史学开山祖是黄宗羲;之后,是万斯同、斯大兄弟;再后是全祖望,他私淑黄宗羲。他们都以一代历史文献为己任,这个特色为朴学系统所不及,也做了后来学者特别注重近现代史研究和专著思想史、学术史的好榜样。宗羲一派人格高尚而有气节,这不但他本人,万斯同、全祖望等都一直充分表现出来。在政治思想方面,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实集中国古代民主思想之大成,敢于公开反对二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政治,当然更要包括当时的皇朝在内,此时又在西洋资产阶级的《民约论》之前,这就难怪它会被清廷列为禁书,而清末资产阶级各派却把它私印拿来大力宣传了。只有章太炎一些人是反对他的。
史学原以记述近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任何时代的近现代事实都是该时代史学家的研究中心,史学容易触犯政治禁忌,成为文字狱和其他变相文字狱的主要对象。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特别长,君主权威无限大,一切都被严密控制,学术界便越来越出现这种极其反常的怪现象:现代史成为空白点,近代史成为薄弱点,古代史成为集中点,越古越厚,越今越薄,甚至有古无今,许多学者都成为“言而好古”者。这不仅由于统治者的极端专制、极端愚民,而学术界的死气沉沉,学术家的畏祸避难,以古代史为防空洞、避风港,也是无法辩解和否认的原因。而明末清初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到万斯同、全祖望等大史学家,多专心致志私著《明史》,把此视为高于一切的神圣任务,他们无所畏惧地私著信史实录最为难能可贵。
清代经过一大批朴学家和史学家从各方面分别对过去学术文化进行一次极认真的大规模的整理、总结,清学的丰富完备是史无前例的,尽管它是在清王朝统治下做出,不免为封建统治者服务。问题就在于:在反封建传统思想这一重大问题上,清人比前代思想家倒退了。对此,我在书中强调说:“我要根据自己研究的结果,向学术文化界提出一个关系一切的问题,那就是整个清学的最大缺点。”
清初无论哪一个学派的大师,在外表上却没有一个不是尊孔读经者。从清初两学案,到《清儒学案》,都以孔子的是非为衡量其他一切是非的标准。清中叶,如崔述的疑古超过了古人,其反孔疑经却根本比不上一些古人。戴震以孔子的礼学攻击宋儒朱子的理学,敢于把理比做甚于以法杀人,就不敢把礼比做甚于以法杀人。他不做朱子的家奴是对的,仍愿做孔子的家奴却是不对的。清末时期,如谭嗣同最异想天开,硬分孔教与礼教为二,一面反对礼教,一面大尊孔教,不仅如此,他有时还极其强调礼教的重要性,真是太荒唐了!梁启超,既是反对孔学的能中要害者,同时又是把孔子捧上了天而同其他尊孔派无异者。章太炎在枝节问题上反孔,在根本问题上尊孔。
所以就反孔反封建传统思想这个重大问题而论,清人就远不如古代的墨子、王充、阮籍、刘知幾、李贽等人了。真正的比较彻底的反孔与反封建,把二者联系起来,是从五四运动前的《新青年》开始的,陈独秀、吴虞、鲁迅和李大钊等,均不愧为反孔战士。但是这项工作远未完成,此后又出现了几次尊孔逆流。为什么中国会一直存在这个问题?这究竟说明了什么?是否精神上、学术思想上、社会风俗上的孔子在今天到以后还会活着?这同中国封建社会时代特别长久牢固而资本主义社会时代特别短暂薄弱,缺少了一般民主与现代科学的一个运动,有没有密切关系?如此之类,决不限于学术文化,各界人们都必须好好地思考,多多地探讨!(这一部分的整理,参阅了《中国文化史要论》并摘用其中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