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研究》文选:人物志卷 (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我们工作的重点,是云南的地方史研究”

方先生说:这次人大会议上,赵紫阳总理谈到了经济建设不平衡性的问题。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的工作,就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工作的重点,是云南的地方史研究。我于1932年在北京读完师范大学本科和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课程,于1934年到南京,专攻语言文字、目录校勘等学问,后来回到云南从事地方史、民族史研究。解放以后,工作条件好得多了。1954年,周恩来总理到昆明,视察云南大学,指示历史系教学、科研应重视地方特点,出人才,出成果。这一年的秋天我们开设《云南地方史》课程,由我主讲,印有两厚册讲义。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之后,我们也搞了一个云南地方史研究的八年规划。八年之内,主要是做四件事。

首先,是收集资料,编《云南史料丛刊》。这是基本工作的第一阶段。原来参加这一工作的还有缪鸾和同志,他在1980年去世了。现在除我外,还有两位中年教师。最近又增加了一位资料员,招了一名在职研究生。科学研究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逐步积累资料。这项工作搞起来才能快一些。从1978年开始,干了四年多,每天写几千字,积少成多,已有600万字,油印出来,厚厚一堆。去年谭其骧先生到云南,见到了,说:“啊,已经搞了这么一堆了!你们说自己落后,其实是先进嘛!”我视力很差了,既不能看,又不能写,只能动嘴,工作主要是他们几位做的。要说我们有什么经验的话,重视积累资料,从基础工作做起,这算是一条经验。

其次,是搞云南古代史编年。按年代次序把史事整理出来,是初步的研究工作。搞历史一定要注意时间、空间,所以要搞编年史,这项工作正在进行。

第三是写专史。省里的意见是按每个族写出民族史。再按系统写出农田水利史、矿业史、手工业史;文化方面要写文学史、艺术史。云南关于宗教的材料也比较丰富,要写地方的宗教史。解放前有一套《中国文化史丛书》,几乎每一种都没有云南的东西。如文学史,云南何尝没有文学?去年任继愈先生到云南,讲他主编的《中国佛教史》要写八本,已出了一本。我问他:有云南的材料没有?他说没有。问他为什么没有?他说没有人搞出资料。其实佛教的若干派别云南都有,云南历史上有一个时期佛教很流行,尤其是禅宗,信仰的人很多。也有信密宗的。云南毗邻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小乘佛教也传到云南。云南有个大错法师很有名,在洱海对面的点苍山传教,信徒很多。晚明时代,佛教尤盛。点苍山以北是喇嘛教,以南则是小乘佛教。陈援庵先生《明季滇黔佛教考》一书是第一次写云南佛教。云南还有许多佛教遗迹,“文革”中红卫兵费了很大力气破坏了,现在文物局拨款修复,谈何容易!

对云南地方佛教史,我过去稍微研究过一点,援庵先生写书时跟我有过联系。1935年我们通过信,援庵先生给我的信是通过陈寅恪先生转给我的,让我为他写书提供资料。当时我在云南通志馆当编辑。抗战期间我还写了篇明季以前云南佛教的文章,请援庵先生指教。当时北平沦陷,通信困难,信件由当时在香港的陈乐素同志转。援庵先生不满日伪邮政检查,他寄信不封口,并在信封上写了八个字:“此信开口,便于检查”,讽刺日伪当局。过去我与云南佛教史就有过这么一段关系。所以我向任继愈先生说,云南佛教史资料不少,中国佛教史应该给云南一个位置。我认为,中国佛教史若缺少云南的内容,就是不完全的。

还有一幅关于云南佛教的画卷。1944年曾在重庆展出,有五丈长,画有一百三十多尊佛像。当时李根源先生让我对这幅画卷进行研究,我据之写了一篇文章,介绍南宋时期云南佛教流行的情况。这幅珍贵的画卷现在台湾,我们以后总还是有机会能见到的。

大理有一座密宗教派的佛寺,周围有三座塔,是南诏时修的。塔的形制与西安的小雁塔一模一样。最近西安重修了小雁塔,完工后工匠转到大理去修。我根据历史记载写了篇文章,供他们修塔时做参考。

以上两项,编年史和专史,都带有长编性质。云南地方史过去不受重视,佛教史上没有讲云南,文学史上没有讲云南,白寿彝先生解放前写的《中国交通史》也没有讲云南。之所以没有讲,是没有人提供资料。作为各民族的历史,云南这部分缺了。我们现在必须做提供资料的工作,这是最基础的工作。上述几项都属基础工作。这好比是初步开荒,水平是很低的,但其有利方面是很容易做出成绩来,不像有的问题别人研究很多了,不易做出成绩。

第四,是编著云南地方史初稿。计划分上下卷。上卷在上述专史的基础上,写出专题论述,下卷写云南地方史。可以分汉晋为一段,唐宋为一段,元明清为一段。

这里有不少难点。如社会史分期,是个困难问题。边远地区既与内地发展呈不平衡性,又要与全国历史紧密结合。我初步认为,从云南地方历史发展的特点说,汉晋时期可以说是边郡制度。以前劳干曾写过边郡的文章。当时边郡比内地落后,如贵州那时属于夜郎王统治。边郡的太守,职权也和内地不一样,他还管军事,要养兵。有些到边地当兵的人,后来终身就住在那里,成了移民。西南的边郡与西北的情况又有不同,还需研究。唐宋时期可说是边州制度,即所谓羁縻州,以土司为地方官负责治理边州。唐时各地有一千多个羁縻州,包括大理、南诏、吐蕃、突厥等地。究竟当时如何实行管理和统治,还不大清楚。我正指导一个青年同志研究这个问题,若能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将是一个不小的贡献。对全国范围的共性的问题研究清楚之后,对研究云南地区的个性问题大有好处。元明清时期可以说是土官制度。这一时期云南设立行省,名称和实质与内地基本上一样了。云南从元代开始进入地主经济。明朝在云南实行屯田,设立卫所,这些在云南很显著,与广西、贵州的情况不同。卫所的设置促成了大量移民。

目前各省正在编写地方志。云南修史志可能比其他省更难一些,有些地区或民族的资料很少,越边远越重要的地方资料越少。地方史志怎么修,我看也不能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现在修地方史志,重点应放在近现代。我们几个人主要的研究范围在古代。在这方面,我也愿贡献绵薄之力。一是提供《云南史料丛刊》。二是在教学上恢复云南民族史专门组,要写出五六种教材。三是培养研究生,有了人才,才能修出地方史志。别的省历史记载大量存在,基础较好。当然,以前的史志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我们应该有批判地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