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直言论政

重和元年(1118年),朝廷迁李纲为起居郎兼国史编修官。官居闲职,使他有充分时间在崇文院学习。北宋的崇文院,系国家藏书的地方。北宋初期,沿用五代时期的三馆,即昭文馆、集贤馆、史馆。但因房子简陋狭窄,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重建宽敞壮丽的三馆,赐名“崇文院”,把旧三馆的图书,全部迁至这里。嗣后,又在崇文院修建一座秘阁,收藏从各地书库中挑选出来的善本和珍贵书画。至宋仁宗赵桢时,曾以崇文院藏书,编了一部《崇文总目》。到宋徽宗赵佶时,该院藏书数最多,共计6705部、73877卷[1]。李纲充分利用这里的丰富资料、优越的学习条件,如饥似渴地阅读。

李纲是位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以史为鉴,以求实施自己的抱负。他参与编修国史过程中,看到不少史料记载:北宋外有辽国、西夏的威胁,内有冗兵、冗官、冗费三大公害。自宋真宗赵恒以来,每年赋税收入用于养官、养兵及给辽、西夏的岁币,朝廷又侈靡挥霍,导致了国家财政危机。这一危机,正在持续发展,不少有识之士,曾提出挽救危机的办法,具有代表性的有王禹偁的“五事”、宋祁的“三冗三费”、范仲淹的“新政”,文彦博的“省兵”、王安石的“万言书”等。宋徽宗赵佶执政时,北宋财政支出金额比宋初增长十倍,财政面临崩溃。对此,李纲十分忧虑。为了挽救危机,李纲仔细阅读、摘录史料,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撰写了《理财论》[2](上、中、下)。

[1] 单远慕著《开封史话》,第34页,中华书局1983年。

[2] 《宋李忠定公文集选》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