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就像一本兵法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下都亢”的思考架构

孙膑的军事思想对商业智谋的启发,可以归纳成“上下都亢”的思考架构。

何谓“上下”

所谓“上下”,完整的说法其实是指“上驷、中驷、下驷”。它源于前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由孙膑归纳出来的“以己下驷对彼上驷,以己上驷对彼中驷,以己中驷对彼下驷”的战法。这一招简单巧妙,赛马的整体实力较差者,按照原来的比赛规则,本来是三场皆输的结果,但通过对资源的巧妙配置,结果变成二比一而获胜。

两千多年来,这一招启发了很多弱者在面对强敌时如何取胜的智谋。一般认知的弱势方(下驷),要集中全力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产品或服务)上,用以攻击强势方(上驷),目的是通过聚焦创造局部优势,以求取胜利。“下驷”累积许多小胜,逐渐达到质变,最后翻转局面,反而成为“上驷”。而原来的“上驷”,往往忽略小败的后果,于是逐渐衰弱,最后变成“下驷”,甚至破产灭亡。此点我会在第五章“沃尔玛(Walmart)VS凯马特(Kmart)”中详细讲述。

在企业竞争中,要如何衡量“上驷、中驷、下驷”呢?最简单的方式是利用财报上有关规模的数字,如年度营收或者资产大小,也可以结合财报与资本市场信息,如企业的市场价值(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乘以每股股价)。然而,“上驷、中驷、下驷”的非财报衡量,往往是决胜的先行指标。这虽然较为主观,但非常重要。例如,企业领导者格局的大小和意志的强弱、公司商业智谋的优劣、企业团队士气的高低等,都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很常见的情况是,在财报衡量上的“下驷”(如中小企业),在企业家精神与商业智谋层面上,其实是“上驷”。而在财报衡量上的“上驷”(如大型企业),在企业家精神与商业智谋层面上,常常已经是僵固退化的“下驷”。在长期竞争中,非财报衡量的“上驷”最后终将胜出,成为名副其实可以用财报衡量的“上驷”。

此外,《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事件的背景是赛马,所以区别“上驷、中驷、下驷”的标准是马的速度。但如果背景换成马术竞赛中的障碍跳跃,要求选手骑着马,按照规定路线,以一定顺序跳过十二个到十五个障碍物(水池、模拟石墙等),在这种情况下,区别“上驷、中驷、下驷”的标准,就不是速度,而是人马合一的障碍跳跃能力。再者,骑士和马匹面对“竞速”或“障碍跳跃”等不同的比赛项目,训练的方法也大不相同。具体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上,如果公司原本的关键能力是高超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随之而来的低价销售策略,那么在强调提升顾客整体消费体验的时代(如信息的搜索与反馈、配送的速度与便捷),由于经营重点的改变,旧“上驷”可能会水土不服,失去以往的竞争优势,沦为新“下驷”。

何谓“都亢”

所谓“都”,原意为国君居住的地方。在企业经营中,“都”可以引申为整个决策机制:包括决策者(个人或团队决策)、决策过程(如预算必须正式三读通过,或以非正式方式决定预算)、决策标准(是否采用正式的投资回报率计算)等。

所谓“亢”,原意为人的颈部,因为颈部有输送血液的大动脉,是性命攸关之所在。在企业经营中,“亢”可以引申为关键资源或关键部位。

在上述“孙膑斗庞涓”的过程中,孙膑在“桂陵之战”及“马陵之战”,连续两次都使用攻击“都”(魏国首都大梁)的战略,逼迫庞涓放弃原来已经快要攻占的目标。而“亢”可理解为军队的兵力(关键资源)。孙膑利用扭曲自身关键资源的状态(军队做饭的炉灶数量连续三天减少),诱导庞涓对自身的关键资源做出错误的分配(甩掉步兵,只用轻装骑兵快速追赶齐军)。

在《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荆轲也曾运用“都亢”的战略,不过其偏向于心理战。当秦国大将王翦攻破赵国,大军逼近燕国南方边境时,燕国太子丹催促荆轲赶快出发,执行刺杀计划。荆轲冷静地分析道:“就算现在出发,如果燕国投降之心无法取信于秦王,也无法接近他。”为了接近秦王,荆轲准备的诱饵有:


1.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颅。这是要满足秦王对叛将的私愤。

2.燕国“都亢”地图。把燕国政治中心(都)与关键险要(亢)的信息,通过地图全部揭露,以此显示燕国归降的诚意。


就这个心理战而言,荆轲是成功的,他借此取得了近距离接触秦王的机会。至于后续刺杀失败,则是另一个问题。

就经营管理而言,企业在短期经营中最明显的“亢”就是现金流量,一旦被切断,企业就会立刻陷入危机,类似人类疾病中的心肌梗死。而企业在长期经营中的“亢”,就是指接班人才。接班人才的培养,一二十年的努力都未必能够成功,更何况在没有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制度的情况了。没有优秀的接班人才,企业会加速走向衰弱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