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养兔关键技术精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家兔的分类地位与起源

家兔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兔形目、兔科、真兔亚科、穴兔属。现代家兔与我们见到的野兔,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同科而不同属的动物,真兔亚科中有两个属,即穴兔属和山兔属,山兔就是我们常说的野兔,又称旷兔(欧洲人称为Hare)。我国山兔属分布有9种,其种类和分布如下:雪兔(东北和蒙新区)、东北兔(东北区)、东北黑兔(东北区)、华南兔(华中、华南区)、塔里木兔(蒙新区)、高原兔(青藏区)、西南兔(西南区)、海南兔(华南区)、草兔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分布在全国除青藏区和华南区以外的所有区域。因此,平时我们所说的野兔,主要指草兔,不是我们现今饲养的家兔的祖先。

据考证,分布于欧洲地中海周围的穴兔属的穴兔是所有现代家兔品种的原祖,其驯养历史只不过千年。由于家兔的祖先——野生穴兔的骨骼纤细、质轻,在自然界很难存留,很少有其化石发现,所以有关穴兔的史前分布知之甚少。最早记载为约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到达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时,意外发现在当地栖息着一种野生穴兔。此后,穴兔逐渐从西班牙散布到南欧和北非。人类野兔的驯化是从16世纪开始,由法国修道院修士们完成的。开始是在较小的围栏中饲养较多数量的兔,通过逐渐改进使兔在兔笼中饲养和繁殖,就这样开始了家兔的养殖,至今人们饲养的家兔仍然保留着野生穴兔的许多特点。

我国家兔驯化史的研究较晚,资料也不够丰富,但我国学术界公认的是:我国家兔的祖先是穴兔属的野生兔,我国山兔属的野生兔与现代家兔没有血缘关系,不是现代家兔的祖先。

二、家兔与野兔的区别

目前兔业市场正处于非常时期,特别是在肉兔市场。近年来人们偏爱山珍野味,而一些不法商人乘机借此夸大其词,大力宣传发展野兔养殖前景广、简单易行、收入高、无风险、市场缺口大等。其实不然,野兔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稍有惊扰便会拼命逃跑藏匿,即使捕捉到活野兔试图驯化也很难成功,如放入笼舍内则会乱碰乱撞,甚者撞墙、撞笼或找隐蔽处躲藏;人工饲喂草料,也不吃不喝而拒食直到饿死,有的饥饿难忍也不敢当面吃喝,等到人走或夜深人静才会勉强吃食、饮水,即使勉强能够成活或繁殖,繁殖率也极低;而放养条件下的生产性能有限,不可能有家兔那样的繁殖性能。野兔养殖经济效益可想而知。近年来,关于野兔人工驯化和人工养殖的报道很多,但都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野兔和家兔繁殖特点完全不一样,家兔和野兔染色体数目也不相同,两者根本无法杂交繁育,迄今为止也没有见过野兔和家兔杂交繁育成功的报道。为此,养殖户应对养殖野兔或者养殖杂交野兔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在网上百度搜索,输入关键词“养野兔”,可能出现几百万条野兔养殖相关信息,大多数所谓的“野兔”是以貌似野兔的家兔如比利时兔、青紫蓝兔、塞北兔等冒充,以假乱真,为慎重起见,现将野兔和家兔的区别作一对比,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并在引种时加以识别(见表1-1)。

表1-1 家兔与野兔的主要区别

三、发展兔业生产的意义

1.提供优质蛋白质,改善我国居民的肉食结构

研究表明,兔肉营养丰富,属高蛋白、高磷脂、高赖氨酸、高消化率,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理想食品,常食兔肉可以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心脏病,所以说兔肉是集“益智、美容、保健”于一体的肉食佳品(见表1-2)。目前,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但猪肉具有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等缺点。随着人们对兔肉营养价值的认识逐渐加深,兔肉将成为继猪肉、鸡肉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消费热点,对改变国人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表1-2 兔肉与其他主要肉类营养成分及消化率比较

2.提供工业原料,促进经济发展

家兔全身都是宝,可为毛纺、制裘、食品和生物制品等工业提供丰富而宝贵的原料。家兔皮尤其是獭兔皮是制裘工业的优质原料,具有保温性好、质地柔软、用途广泛的特点,可加工生产出多种款式新颖、美观大方、穿着舒适的流行时装。安哥拉兔兔毛为高档毛纺原料,具有膨松、轻软、保温性好、易着色等优点,可生产各式华贵、大方的外衣、披肩和贴身的汗衫、运动衫,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棉花和羊毛。兔肉是食品加工工业的原料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兔肉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兔肉加工的种类和品种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需要生产更多的优良肉兔来提供原料。兔血、骨、脑和心、肝、胃、肾等脏器既可食用,也可用于提取生产一系列的医药生物制剂。另外,家兔的骨(含钙27.4%,磷18.8%)、血(血粉含粗蛋白质83.9%)是动物饲料的来源之一。

3.养兔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养兔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周转快、效益高、节粮等优点。其饲养规模可大可小,饲养方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工厂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也可以小规模饲养,尤其适合广大农民朋友家庭饲养。无论是利用菜叶、果皮、杂草等小规模养兔,还是适度规模种草养兔,均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因地制宜地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大力发展家兔养殖业,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4.家兔是节粮型家畜,发展家兔生产符合我国国情

近年来,畜牧业已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畜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猪、鸡等耗粮型畜禽的比重过大。家兔是草食经济动物,不与人类争粮。家兔繁殖快,饲料转化率高,1只母兔繁殖1年可提供它本身重量20倍的兔肉,可以以较牛、羊更快的速度提供最廉价、报酬最高的动物性食品。我国家兔主要产区四川、山东、河南、江苏、河北、重庆、福建、浙江、山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栏量之和,至今仍占到全国家兔出栏总量的90%以上。在非主产区发展兔业,尤其是西部地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中国兔产业发展现状及与国内外养殖水平比较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兔大国,兔肉、兔皮和兔毛总产量和出口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养兔使农民增收,对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和山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近年来,国家通过启动兔体系建设和实施兔行业重大专项,使兔产业在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世界发达养兔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中国兔业发展现状

1.国内兔业生产概况

据统计,2013年我国家兔存栏为2.35亿只,出栏5.04亿只;年末存栏增速维持在0.84%左右,年出栏增速维持在3.26%左右。兔肉生产,2013年产量达到78.5万吨,同比增加3.06%。根据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2012年组织体系全体人员对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家兔养殖的调研,肉兔、獭兔和毛兔存栏分别占63.27%、28.31%和8.4%,出栏的肉兔、獭兔和毛兔分别占73.3%、26.5%和0.19%。

从区域结构来看,肉兔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山东和河南等地也有部分养殖;獭兔主要在山东、河北、四川、河南和山西等中部和北部区域养殖;毛兔养殖主要在山东、浙江、江苏和四川。

我国兔业传统特点是养殖规模小、地域分散、生产环节之间相互配套差,大部分农户的养殖规模是100只左右的繁殖母兔。近几年来,大部分普通农户的养殖规模能达到200~300只繁殖母兔,较过去提高了1倍以上。大的养殖户或者小型企业饲养的繁殖母兔数达到500~800只,甚至1000只以上。从产业配套角度来说,过去各个环节之间相对独立,联系松散,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全产业链式企业,不仅从事育种,也从事饲料生产、养殖、屠宰、加工和贸易,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的集约化水平。

2.国内兔产品贸易概况

(1)兔肉贸易方面 近年来,我国兔肉一直为净出口,主要出口到欧洲和美国。根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共出口兔肉9749.71吨,比2012年下降10.7%,金额3828.73万美元,下降2%。其中主要出口到比利时、德国、俄罗斯,出口量分别占32.5%、26.0%和13.6%,出口额分别占30.9%、28.7%和11.7%。我国出口的兔肉主要来自山东、吉林、山西和河北。随着对俄罗斯贸易的开展和国内兔肉贸易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能力的提高,兔肉出口量将会继续增长。

(2)兔毛贸易方面 相较于2012年,2013年我国兔毛出口有所上升,2013年出口兔毛(已梳兔毛)1129.65吨,出口额3953.29万美元,分别比2012年上升17.59%和24.36%。但近年来,由于饲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等的提高,导致兔的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虽然兔毛收购价格处于高位,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加上毛纺行业景气度整体下滑,毛纺企业产品库存增加,导致兔毛用量有所下降,对毛兔的养殖极为不利。

(3)兔皮贸易方面 我国主要进口兔皮,通过国内的鞣制,加工成兔皮产品再出口,因而我国兔皮的出口很少。据海关统计,2013年,进口整张皮28107.85吨,金额2.025亿美元。2013年,出口未缝制整张皮22.97吨,金额208.37万美元。

3.国内兔产品行情

2013~2015年,肉兔活兔价格波动较大,2013年上半年明显下滑,最低将至14元/千克左右,从第二季度开始回升,11月达到21元/千克左右,到年末降至18元/千克左右。兔肉价格波动较小,基本维持在15~20元/千克。2014~2015年也呈现出类似情况,基本在14~20元/千克波动。

我国獭兔活兔市场行情呈下滑态势,价格由2013年1月份的31.60元/千克下滑到2015年6月的21元/千克,期间有所波动,2013年年末价格上涨到27.74元/千克。獭兔皮价格在2013年上半年较为平稳,7月中旬之后开始有较大下滑,平均价格在38元/张左右,2014~2015年獭兔皮统货价格基本在每张25~32元、一级獭兔皮在40~50元波动。

2013年上半年,因“拔毛风波”,兔毛价格一时出现明显下跌,但很快恢复并一直保持在200元/千克左右。

4.科技对兔业的支持作用

随着养兔生产的发展,兔业科技对兔业生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兔舍设施和管理较好的养殖场(户),一只父母代繁殖母兔年产商品兔由过去的30只左右,提高到40~45只甚至更多,兔皮质量合格率由60%提高到了80%左右,兔毛产量由1千克/只提高到1.2千克/只。因此,兔业科技进步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养兔生产效率,也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以前,兔业主要作为副业,而现在养兔被很多农户作为主要职业,大量地开始专业化生产,养兔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兔产业链各环节主要技术的国内外水平比较

我国兔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远落后于其他畜禽的投入,许多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养兔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涉及兔产业链“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疫病防控—产品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现代物流”的各环节主要技术,比较如下:

1.品种培育与繁殖

我国养兔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家兔品种资源。目前,全世界共有家兔品种60余个,其中,我国拥有引进品种、地方品种和通过国家和地方审定的品种、配套系共有45个,但大部分品种生产性能不及国外品种。国外相继育成伊高乐(hycole)、伊普吕(Hyplus)、伊拉(Hy-la)和齐卡(ZIKA)等著名的肉兔配套系,我国主要从欧洲引进。近年来,山东、四川、重庆先后批量从法国引进伊拉配套系、伊高乐配套系的曾祖代和祖代种兔。

品种繁殖的国外养兔发达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普遍采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实现了42天和49天繁殖模式和全进全出工厂化生产养殖模式,每只母兔年提供商品兔55~65只;我国在此方面刚刚起步,全国范围内养兔人工授精率不到5%,主要依靠传统的自然交配方式,每只母兔年提供商品兔30~35只。

2.标准化养殖与环境调控

兔舍与兔笼建设,国外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有大量的研究数据作为支撑,比较科学和实用,实现了兔舍内投料、饮水、清粪、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智能化调控;而国内养殖场千差万别,建设的依据主要是传统与经验,设施设备简陋。近年来,极少数兔场采用了欧洲养兔生产线。同时,国外养兔非常注重动物福利,有的国家模仿兔的生活习性,设计养兔场地、兔笼和生产规程。

我国兔业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还相对欠缺,经常需要参考国外兔业研究的相关成果或经验。兔饲料营养供给是标准化养兔的关键环节,我国研究几乎还处于能量、蛋白质和粗纤维水平,消化生理研究几乎处于经验阶段,家兔生产性能比较差,日增重35克/天,料肉比3.3∶1,在部分养殖场甚至还严重低于这个指标;而国外已经对淀粉、可溶性纤维素、ADF(酸性洗涤纤维)、ADL(酸性洗涤木质素)等营养成分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日增重达45克/天,料肉比为3∶1。

3.家兔保健与疫病防控

国外非常注重家兔保健,对家兔疫病主要采用预防措施,一般不采用治疗方案,对疫病的控制主要通过营养与疾病交叉领域的大量研究,家兔存活率可以达到95%;而国内这方面做的工作较少,大型养殖场与饲料厂普遍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药物的方法来控制场地疾病。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腹胀病,国外称之为“家兔流行性肠病”(ERE),都做了系统研究;而国内仅处于起步阶段,养殖户对于重大疾病与普通病的防控能力较差,国内家兔存活率仅85%~90%,如果暴发腹胀病,家兔存活率仅为40%~50%,这极大损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威胁家兔养殖的健康发展。

4.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我国兔产品加工规模小,且产品单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冻兔肉出口欧盟,近年来出口量不足1万吨,占兔肉总产量不到1.5%,85%以上的兔肉主要以鲜销为主,其余的兔肉主要加工成缠丝兔、烟熏兔等传统产品,部分加工成兔肉干等休闲食品,且加工设备简陋。兔毛兔皮制品的加工设备制造和兔毛产品后整理等高端技术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高端兔毛纺织设备和兔皮加工设备落后,完全依赖进口,技术储备少,产品档次低,加工规模小。兔皮产品设计一般都是参加国外产品展销会后,根据国外产品进行仿制或改良,真正自己原创性的设计很少。

对兔副产品(兔脑、肝、肾、脾、肠、四肢及兔皮边角余料等)的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差距更大。

5.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养兔投入结构、养殖方式和经营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投入加大,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已是必然趋势。国内有的企业年出栏达800万只,随之带来的大量粪尿、鞣制废水、染液等加大了环境压力,我国在此方面技术储备较少,设备简陋,多数经过简单处理就直接利用或排放;国外在此方面大多采用先进设备、先进技术进行粪尿干湿分离、生物发酵、机械加工,制成优质肥加以利用,废水、染液更是经过严格工艺处理,达标排放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