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多空间功能组织设计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建筑是由不同功能的单一空间组合而成的。因此,多个空间的功能关系及其组织结构比单一空间的功能问题更为重要。只有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合理的秩序和结构层次,方能使建筑充分发挥其使用效果,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2.1.3.1 功能组织的要素
在建筑设计中,尽管不同建筑的使用性质、组成类型和功能构成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其构成要素仍有共同的特点。按照不同空间与建筑使用目标的关系,各类建筑的功能组织可以概括为三大部分,即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使用部分)及交通联系部分,这是一个共性、普遍的规律,见表2.4。在设计方案时,应首先抓住这三部分的关系,其他矛盾会随着方案的深入逐步解决。
表2.4 建筑功能组织要素
(1)主要使用部分 建筑物往往有很多不同用途,因此有各种类型的房间。主要使用部分是指在建筑中处于主导地位,直接体现建筑功能要求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用房,是与建筑使用目标直接对应的部分,对主要使用人群的工作及生活起到支撑作用的空间。主要空间是决定建筑功能性质的重要部分,设计时要考虑其大小、比例、净高、朝向、通风、景观、交通等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使用部分包括生活用的房间(如客房、卧室及宿舍等)、一般的工作学习房间(如医院的病房、诊室,学校的教室、实验室、行政办公室,文化中心的小型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报告厅等)及公共活动用的多功能厅和各种文娱活动室(如商业建筑的营业厅,剧院的舞台、观众厅及休息厅等)。前两者要求安静,有较好的朝向、少干扰等环境要求;后者人流集中、进出频繁、疏散问题突出。
(2)辅助使用部分 辅助使用部分(也称为次要使用部分)是指处于次要地位,为保证建筑基本使用目的而设置的辅助房间及设备用房,是间接为人服务的空间。其内容包括:
其一,一般建筑物都要配置的公共服务房间,如卫生间、盥洗室、管理间、储藏室等。
其二,直接为主要使用部分的配套内容,如剧院中的售票室、放映室、化妆室,体育类建筑中运动员的服务房间(更衣室、淋浴室、按摩室等)。
其三,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的房间,如办公室、库房、工作人员厕所等。
其四,保证建筑按照一定标准正常运转而配置的设备用房,如锅炉房、通风机房及冷气间等。
(3)交通联系部分 交通联系部分是指为联系上述两部分及供人、货来往的部分,包括门厅、走道、楼梯、中庭、过厅等。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水平交通联系空间、垂直交通联系空间、枢纽交通联系空间等。
上述三大部分是按它们的功用而划分的,但有时也不是绝对的,常常彼此寓于其中。如门诊的走道,一般除作为交通外,常兼候诊区;剧院的门厅也用于休息;厨房有时可算为主要使用部分,有时也作为辅助使用部分;国外一些新学校将走道设计较宽,兼起交往大厅的用途。
2.1.3.2 功能组织的目的和步骤
无论是城市规划、室外环境设计、建筑单体设计都要进行功能分区,且要遵循功能分区的原则及方法。功能组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满足合理的使用程序要求。
(1)功能关系图
①功能关系图的定义。在设计前期,深入了解设计对象的使用程序,是设计的必要前提。为清晰表示建筑内部的使用关系,常用功能关系图来表示(图2.21、图2.22)。
图2.21 餐厅功能关系图
图2.22 某大学科学图书馆功能关系图
功能关系图是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进行功能分析的有效手段,它表述了建筑中功能单元之间的流程关系和分区关系。不等同于平面图,它表述或暗示了各功能单元之间合理的空间位序,据此可以引导出合理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结构。
②功能关系图的绘制方法。功能关系图的作用一方面是可以进行全面、系统、周密、深入的并联式思考;另一方面是由于其信息量大,可以把想到的问题全部罗列出来。其绘制方法首先是确定主要功能核心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密切和一般的关系、单链和多链的联系;其次应有一个主流通轴的概念,表示清楚哪进哪出以及功能大小的比例关系。
建筑内部序列不仅影响平面布局方式,也影响着空间的安排及出入口设置等。如影剧院一般观众看戏或看电影经历着从“售票—检票—等候—进场就座—观看—退场”的活动程序。售票厅、门厅、观众厅、舞台及楼梯等布局就要按照这一序列来安排,一般采用“门厅—观众厅—舞台”的三进式布置,且把进场和退场分开。各类建筑在使用中都有自己的使用流程,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设计者只要深入地调查研究是完全可以了解的(图2.23)。
图2.23 大型商场功能关系图
(2)功能分区的目的和步骤 功能分区是指在设计各类公共建筑时,在功能关系与房间的组成比较复杂的条件下,在研究了使用程序和功能关系后,根据各部分不同的功能要求、各部分联系的密切程度及相互影响,把它们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区或组,进行合理的设计组合,以解决平面布局中大的功能关系问题,使建筑布局分区明确,使用方便、合理,保证必要的联系和分隔。
①功能分区的目的。建立空间的秩序和线索,使不同功能空间得到合理安排,获得合理的空间布局。联系密切的部分须靠近布置,达到使用方便;对有干扰的部分应适当分隔,区分不同性质的空间,保证卫生隔离或安全条件,创造安静、舒适的建筑环境。
②功能分区的方式。
a.分散分区。分散分区是指将功能要求不同的各部分用房,分别布置在几个不同的单幢建筑物中。其优点是达到完全分区的目的,缺点是导致联系的不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很好地解决相互联系的问题,常用连廊相连接。
b.集中分区。集中分区可以分为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两种。
水平分区,即将功能要求不同的各部分用房集中布置在同一幢建筑的不同区域,各组取水平方向的联系或分隔,但要联系方便,平面外形不要太复杂,保证必要的分隔,避免相互影响。主要方法有:一是将主要的、对外性强的、使用频繁或人流量较大的用房布置在前部,靠近入口的中心地带;二是将辅助的、对内性强的、人流量少或要求安静的用房布置在后部或一侧,离入口远一点;也可以利用内院,设置中间带等方式作为分隔手段。
垂直分区,即将功能要求不同的各部分用房集中布置于同一幢建筑的不同层上,以垂直方向进行联系或分隔,但要注意分层布置的合理性,注意各层房间的数量、面积大小的均衡及结构的合理性,并使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组织得紧凑一些。分层布置的原则一般是根据使用活动的要求、不同使用对象的特点及空间大小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例如,中小学教学楼的设计,可以按照不同年级来分层,高年级教室布置在上层,低年级教室则应布置在底层。多层百货商店的设计,应将销售量大的日用百货及大件笨重的商品如自行车、缝纫机、电器等置于底层,其他如纺织品、文化用品、服装等则可置于上面各层。
上述方法还应按建筑规模、用地大小、地形及规划要求等外界因素来决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相互结合运用的,既有水平分区,也有垂直分区。
③功能分区的步骤。
a.分类。将空间按照不同的功能要求、空间特点与性质进行分类。
b.分区。分析彼此之间的密切程度,然后加以划分、排列、布置。
c.表达。绘制建筑功能组织关系——“泡泡图”。
例如,一般工矿企业的食堂是由种种不同用途的房间组合起来的,有供职工用餐的餐厅,主、副食蒸煮加工的厨房、备餐间、储存室,主、副食用的仓库及其他辅助房间。这些房间虽有不同用途,但在使用中总是按一定流程联系起来的。用餐者用餐的程序一般是“取碗筷—买饭菜(备餐处)—就餐(桌位)—洗涤—存放餐具”。厨房内的操作也有其流程,并且主食和副食是互不相扰而分开进行的,以副食而言,就有“储存(库房)—粗加工—细加工—洗涤—烹调—配餐”的程序。这些都是在设计食堂时必须考虑并应予以满足的使用程序,餐厅和厨房、备餐的布局就要按照这些程序来安排(图2.24)。
图2.24 厨房操作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