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与监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项目小结

1.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间断或连续的形式定量地测定环境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观察并分析其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环境监测是一个全过程,包括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2.从监测环境要素来看,环境监测包括水质监测(各种环境水和废水的监测技术)、大气监测(包括环境空气和废气的监测技术)、土壤与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等。按照监测目的又可以分为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包括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以及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3.环境监测遵循优先监测原则,既不可能一一监测,也不必要一一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优先污染物。

4.早期环境监测以化学分析为主,随着环境污染的发展特点,环境监测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监测、生物监测、遥感卫星监测,从间断性监测逐步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监测范围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环境监测已发展成了一门多学科、多种分析方法结合的技术,包括传统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生物监测以及自动化监测。

5.环境标准在我国分为六类两级。六类环境标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控制标准(或称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两级是指国家级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其中,能制定地方标准的只有污染物控制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但对制定内容和制定单位有严格的规定。国家标准是地方标准制定的依据,地方标准是国家标准的补充,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环境标准体系。

6.质量保证是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它包含了保证环境监测结果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配套实施各种质量控制技术和管理规程而达到保证各个监测环节(布点、采样、分析方法、分析过程等)工作质量的目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分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包括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等。外部质量控制手段有分析测量系统性能的现场评价,分发标准物样品进行实验室间比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人员之间的比较等。我国为保证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根据不同的监测任务制订了相应的质控措施。

7.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基本产品,环境监测数据评价主要包括准确度评价和精密度评价。准确度评价包括标准物质分析、回收率测定及不同方法的比较,精密度评价包括平行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