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方
茯苓、芍药、生姜(切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五味药,加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解析】
太阳病发汗后,因汗不及时或汗不如法,症见心下悸,头眩,身瞪闰动,振摇欲仆。乃阳虚水气不化,聚于胃则心下浮,逆于上则头眩,溢于肌肉,经脉失煦,则身瞪闰欲仆。其脉必沉迟或沉紧,不言是省文。其热自属虚阳外浮,治宜真武汤以振阳化水。
【原文】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3]
【白话解】
咽喉干燥的病人,多阴液不足,不能用发汗法治疗。
【解析】
发汗的禁忌症之一。咽喉干燥,为津液不足的标志,虽然是太阳表证,也不可使用汗法,特别是辛温之剂,否则就会干燥更甚,发生伤津化热的许多变症。
【原文】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4]
【注释】
淋家:素患小便淋漓,尿道疼痛的病人。
【白话解】
久患淋病的病人,多阴虚下焦有热,不能用发汗法。如果误用发汗,就会引起尿血的变症。
【解析】
发汗的禁忌症之一。所谓淋家,指平素患有小便淋涩疼痛,并经常发作的患者,这样的人,大多肾阴虚而膀胱蕴热,如慢性膀胱炎、肾盂肾炎等。虽然具有太阳表证,断不可强发其汗,如果误用发汗,则肾阴愈虚,膀胱之热愈炽,邪热迫血妄行,就会发生尿血。
【原文】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85]
【注释】
①疮家:久患疮疡的人。
②痓:《集韵》云“风病也”。《正字通》云“五痓之总名,其症卒口噤,背反张而瘛疭”。一作“痉”。
【白话解】久患疮疡的病人,多气血两亏,虽有身疼痛等表证,也不能用发汗法。如果误用发汗,使气血更伤,就会出现颈项强急、角弓反张的痉病。
【解析】
发汗的禁忌症之一。久患疮疡流脓流血,营血必然亏虚,虽然有表邪身体疼痛,亦不可发汗。因为营血为汗液之资源,若误用发汗,则已经不足之营血,必更加亏耗,筋脉失去濡养,而强直拘急,成为角弓反张的痉症。
【原文】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音唤,又胡绢切,下同,一作瞬。不得眠。[86]
【注释】
不能眴:眼睛不能转动。
【白话解】
久患衄血的病人,多阴虚火旺,不能用发汗法。如果误发其汗,就会出现额部两旁凹陷处的动脉拘急、两眼直视、眼球不能转动、不能睡眠的变症。
【解析】
发汗的禁忌症之一。衄家指经常鼻腔出血的人,由于频频出血,阴血必然亏虚,虽有可汗之症,也不可任意使用发汗方法,以免更伤其阴血。这里所说的“不可发汗”,当是指不可用辛温发汗。
【原文】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87]
【白话解】
患出血疾患经常出血的病人,多气血亏虚,不能用发汗法治疗。如果误用发汗,就会出现畏寒战栗的变症。
【解析】
发汗的禁忌症之一。经常失血的病人,不但阴血损伤,阳气亦不充沛,即使患外感表证,也不可用汗法。假使误用汗法,不但阴血更伤,阳气也必更伤,阴血伤则无以营养筋脉,阳气伤则无以卫外为固,因而发生寒栗震颤的变症。其病变机制与芍药甘草附子汤证极为类似,不过彼仅恶寒,此有震颤而已。
【原文】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方四十四。方本阙。[88]
【注释】
①汗家:平常习惯出汗的人,包括盗汗、自汗在内。
②恍惚心乱:神迷意惑,慌乱不宁。
③小便已阴疼:小便之后,尿道疼痛。
【白话解】
平素爱出汗的病人,又再发其汗,就会形成心神恍惚、心中烦乱不安、小便后尿道疼痛的变症,用禹余粮丸治疗。
【解析】
平素多汗之人,卫阳不固,如重复发汗,阴液大伤,虚阳内扰,必致精神恍惚烦乱;水源告竭,则小便后尿道涩痛。成无己云:“汗者心之液,汗家重发汗,则心虚恍惚心乱,夺汗则无水,故小便已,阴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