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王忠荣,等.环氧树脂在工业地坪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全国化学建材直辖市组建筑涂料专家组.第二届中国建筑涂料产业发展战略与合作论坛论文集.北京,2003.
[2]王天堂,等.符合GMP要求的环氧自流平涂料探讨.南方涂饰,2002,(6):16-18.
[3]史立平,孔志元,刘银.地坪涂料水性化技术进展.上海涂料,2011,49(6):26-28.
[4]周盾白,周子鸽,贾德民.环氧地坪涂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22(10):17-19.
[5]黄月文.高渗透活性环氧地坪涂料.广东南方涂饰,2005,(5):14-16.
[6]程飞,杨建军,吴庆云,等.水性聚氨酯地坪涂料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聚氨酯工业,2015,30(1):1-4.
[7]李延军.环保型聚氨酯地坪涂料的研制∥首届水性地坪及建筑涂料技术研讨会,上海:全国涂料工业信息中心,2008,12.
[8]杨光付,姜志国.无溶剂聚氨酯舱室地坪涂料研制.涂料技术与文摘,2012,33(7):3-5.
[9]唐功庆,张梅,罗玉媛,等.无溶剂聚氨酯弹性舰船地板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化工新型材料,2011,39(6):130-132.
[10]邵洪涛,汪国平,李学东.高透水聚氨酯无溶剂地坪的设计与开发.涂料工业,2014,44(5):13-15.
[11]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涂料专委会.聚氨酯地坪涂料的发展现状.涂料技术与文摘,2015,30(8):6-9.
[12]狄志刚,付敏,朱晓丰,等.弹性环氧聚氨酯地坪涂料.涂料工业,2009,39(10):19-22.
[13]林书乐.含氟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在高性能疏水MMA地坪涂料中的应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4]周庆军,廖有为.地坪用聚脲涂料的开发与应用.上海涂料,2009,47(5):32-34.
[15]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涂料专委会.地坪涂料行业标准简介.涂料技术与文摘,2015,36(2):1-6.
[16]孙顺杰.我国地坪涂料标准概述及发展趋势.涂料技术与文摘,2014,35(10):43-47.
[17]於杰,季军宏,苏春海,等.地坪涂料的现行标准浅析与展望.涂料技术与文摘,2015,3(1):40-44.
[18]蒋晓军,卢言利,朱国荣.地面军用目标伪装涂料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涂料技术与文摘,2015,3(1):1-4.
[19]陈肃明.太阳热反射沥青路面降温机理分析.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4.
[20]张静.沥青路面热阻及热反射技术应用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7.
[21]罗庚望.水泥系自流平材料研究进展.化学建材,1995,11(5):218-219.
[22]于昊,翁文杰.耐磨地面材料在工业地面中的应用.新型建筑材料,1998,(7):17-19.
[23]张杰.可再分散胶粉在自流平地坪材料中的应用.新型建筑材料,2003,(6):28-31.
[24]杨斌.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及其标准.新型建筑材料,2006,(2):11-13.
[25]Jakob Wolfisberg,张量.欧洲地面构造及FLOWKIT系列产品.新型建筑材料,2003,(6):25-27.
[26]罗庚望.石膏系自流平材料的研究应用进展.硅酸盐建筑制品,1993,(1):38-40.
[27]衡艳阳,张铭铭,赵文杰.水泥基自流平材料的研究进展.硅酸盐通报,2015,34(12):3529-3532.
[28]李玉海,赵锐球.粉煤灰对自流平砂浆性能的影响.新型建筑材料,2006,(10):16-18.
[29]朱立德,孙东娟,陈晶.纯丙烯酸乳胶粉在自流平砂浆中的性能试验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10(5):12-15.
[30]杨子胜,王爱勤,王奕仁,等.建筑垃圾掺量变化对制备自流平地坪砂浆性能的影响.混凝土,2015,(4):130-133.
[31]安徽恒泰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石膏基自流平砂浆”产品技术研究成果鉴定资料.合肥,2006.
[32]徐亚玲,陈柯柯,施嘉霖.脱硫石膏用于自流平地坪的应用研究.粉煤灰,2011(4):18-21.
[33]王丽,王鹏起,周建中.硬石膏自流平地面材料配方试验探索.新型建筑材料,2015,(9):19-21.
[34]卢斯文.磷石膏基自流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35]李如意.利用氟石膏废渣制作自流平地面材料的配方及工艺:中国,101428998A.
[36]梁建华,王晓增.耐磨地面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建筑技术,2006,37(9):703-704.
[37]于啸武,寇全军,郭新军.耐磨彩色地面硬化剂施工工艺.建筑技术,2006,37(9):687-688.
[38]尹宁.自流平地面材料在家装中的应用研究.山西建筑,2011,37(13):211-212.
[39]张雄,张永娟.建筑功能砂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