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养鸡疾病防治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林地养鸡环境管理

鸡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环境,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通过对环境的控制和改善,为鸡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是科学养鸡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鸡只(群)健康生长的基本条件。鸡的环境包括鸡场外部环境与鸡舍内部环境。林地养鸡的环境管理包括林地等放养场地环境管理、环境应激管理管理、鸡舍环境管理、粪污处理与利用、病死鸡处置、灭鼠、控制飞鸟兽害等内容。

一、放养场地的环境管理

1.林地种类

林地、果园、山地、坡地、竹园、茶园和桑园、草场、农田、滩涂等都可以用来进行生态养鸡,是鸡的重要外界环境。

(1)林地 林地中野生草菜、昆虫等自然饲料资源丰富,林下空间宽阔,空气新鲜,环境幽静,适宜林地生态养鸡。

林地以树冠较小、林冠较稀疏、冠层较高(4~5米),树林郁闭度在70%左右,阳光照射地面面积在50%左右成林较为理想,这样的林地透光通气性能好,林地杂草、昆虫丰富。树木枝叶过于茂密,遮阴大的林地透光效果差,林地植被生长受影响,同时也不利于鸡的生长,尤其在秋末冬初天气凉爽时,天气早晚过于阴冷,特别是秋末雨水仍然不少,空气和地面过于潮湿,不利于鸡的生长发育,鸡易发生疾病,特别是球虫病和肠道疾病。

鸡性情活泼,喜欢飞栖于树枝头,不宜选择矮小的树林。要选择树木较高,能够遮阴的连片林地。适宜选择面积较大的阔叶树林地或杉、松、毛竹等林地,远离居民、工矿区和主干道,环境僻静,空气清新,有利于夏季防暑降温,对鸡的生长有利。

林地以中成林以上为宜,最好是成林林地。为不影响树木生长发育,不宜选择处于苗木期的林地。因为苗圃的树苗幼小,易被鸡啄食,对小树苗生长不利。小树苗栽种比较密集,树枝低矮,不利于空气流通,夏天不能遮阴避雨,对鸡的生长和发育也不利。

山区林地最好是果园、灌木丛、荆棘林或阔叶林等,土质以沙壤为佳,附近有小溪、池塘等清洁水源。鸡舍建在向阳南坡上,山的坡度不宜过大。

生态养鸡用的人工林地,应根据树种的特性,选择生长良好、较粗直的树苗,合理确定株行距。

沿河林带、道路绿化林带、环城林带等生态林带,由于地理位置、林地面积和形状等因素,不宜用来养鸡,否则影响林带作用和周边环境。在这样的林带里养鸡,鸡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影响生产性能。

(2)果园 果园选择以干果类果树同时要求主干略高、用农药少、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果园最为合适。核桃园、枣园、柿园和桑园等树体主干和果实结果部位都高的都是较理想的果园。榛子、栗子等干果,有坚硬外壳或芒刺,成熟时不脱落,树下适宜养鸡。

山楂园由于全年很少用药,也可以用来生态养鸡。而在苹果园、梨园、桃园养鸡,放养期应避开用药和果实采收期,以减少药害以及鸡对果实的伤害。

不宜选择处于幼龄期和树形矮小的林果地,如矮化果园不宜养鸡。葡萄园不宜放养。

(3)山场 山地、坡地等有丰富的野草、野菜、果实、昆虫等动植物资源,空气新鲜,场地宽阔,适宜进行生态养鸡。山场最好有崖、坡、沟等自然屏障,否则容易造成鸡群迷路走失。土地条件较差的山地和丘陵,不适于放养。

(4)草场 草场是天然的绿色场地,草场中生长有丰富的虫草,鸡群能够采食到大量的绿色植物、昆虫、草籽和土壤中的矿物质。可利用养鸡灭蝗,降低草场虫害的发生率。要选择地势高燥的草场;避开洼谷地,底部阴冷潮湿,不利于鸡的生长、健康。草场中最好有些树木,能为中午的鸡群提供遮阴或下雨时做庇护,没有树木则需搭设遮阴棚。

选择草山草坡还要避开风口、泄洪沟和易塌方的地方,将鸡舍搭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的场所。

退化的天然草场,不适于放养。

2.不同地形及土壤条件的林地、果园特点

(1)平地 指地势较为平坦,或向一方稍微倾斜或高差不大的波状起伏地带。平地水分充足,水土流失较少,土层较深厚,有机质含量较多,果园根系入土深,生长结果良好。平地果园地形变化较小,便于操作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便于生产资料与产品的运输;便于道路及排灌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但是平地果园的通风、光照、排水均不如山地果园。

①冲积平原地区林地、果园特点:地势平坦,地面平整,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较多,灌溉水源比较充足、交通便利。需注意: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林地建场养鸡。

②洪积平原地区林地、果园特点:洪积平原由山洪冲击形成的冲积扇延伸而来。与冲积平原相比,面积较小,有大量石砾。应选距山较远,土壤较细,石砾较少的洪积平原地带建场养鸡。

③泛滥平原地区林地、果园特点:泛滥平原是指河流故道及沿河两岸的沙滩地带。如我国的黄河故道区是典型的泛滥平原。黄河故道地区的土壤质地差异较大。中游多为黄土,肥力较高;下游多为沙壤或纯沙或与淤泥相间,形成沙荒地区。土壤质地主要是沙粒,氮、磷、钾等矿质养分严重缺乏,腐殖质的含量较低,土壤贫瘠,土壤极易干旱。沙地导热系数高,白天地温升高,夜间散热也快,昼夜温差大。

④滨湖滨海地果园的特点:濒临湖、海等大水体,依靠大水体的调节作用,空气湿度较大,气温较稳定,果园受低温或冻害等灾害性天气为害较少。但滨湖滨海地风速较大,易受风害。

(2)山地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以上。利用山地发展林果生产及养殖畜禽对调整和优化山区的经济结构,改变山区落后的面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山地空气流通,日照充足,但温度日差较大。由于山地构造的起伏变化,坡向或谷向、坡度的差异,气候垂直分布带的实际变化常出现较为复杂的情况。要注意山地林地、果园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及坡形等条件对温度、光照、水、大气的影响。山地气候复杂,要在适宜的小气候带建场养鸡。

(3)丘陵地 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200米以下的地形为丘陵地。介于平地与山地之间的过渡地形。顶部与麓部相对高差小于100米的丘陵为浅丘,相对高差100~200米为深丘。浅丘园地交通较方便;深丘坡度较大,交通不便,产品与物资运输较为困难。

3.不宜作为林地种植和养殖的地区

规定的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受洪水或山洪威胁及有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带,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

4.环境管理

对林地进行彻底清理、打扫卫生与消毒。每批鸡饲养前,要对放养林地及鸡舍进行1次全面清理,清除林地及周边各种杂物及垃圾,再用安全的消毒液对林地及周边场地进行全面喷洒消毒,尽可能地杀灭和消除放养区的病原微生物。鸡出栏后,对果园地里的鸡粪翻土20厘米以上,地面用10%~20%石灰水喷洒消毒,以备下一批饲养。

二、环境应激与管理

1.应激概念

应激原意是指压力、紧张、应力,是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环境变化作为刺激会引起动物的适应性反应。动物对环境的刺激具有特异性,会因环境因子种类的不同而异。如寒冷引起战栗、炎热引起出汗。

动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不因环境因子种类而变化,无论何种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在引起该种刺激的特异性反应的同时,还引起非特异性反应。这些非特异性应答反应主要如下。

①肾上腺皮质变粗大,分泌活性提高。

②胸腺、脾脏、淋巴系统萎缩,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嗜中性白细胞增多。

③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这些与刺激原关系不大的非特异性变化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凡能引起机体出现GAS的刺激叫应激原或激原。

2.应激的发展阶段

应激的发生和发展,在典型情况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惊恐反应或动员阶段 是机体激原作用的早期反应和全身防卫的动员,出现典型的GAS症状,动员能源抵御激原作用,有利于机体快速防御,此时尚未获得适应。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分解代谢(异化作用)占优势,出现负氮平衡,机体消瘦,生产力和机体总抵抗力降低。如果应激原作用强烈,动物可在几分钟或几小时死亡。动员阶段的总持续时间一般为6~48小时。如果机体克服了应激因素的影响而活下来,则随之进入适应阶段。

(2)适应和抵抗阶段 机体克服了激原的作用获得了适应,机体各种机能得到平衡,合成代谢占优势,生产力和抵抗力恢复甚至可高于原有水平,如激原作用不强烈或停止,应激反应在此阶段结束;但如果应激原作用不断加强或长时间持续作用,则进入衰竭阶段。

(3)衰竭阶段 表现与惊恐反应相似,但反应程度急剧增强,出现各种营养不良,肾上腺皮质虽然肥大,但不能产生必要的皮质激素,异化作用又重新占主导地位,体重急剧下降,机体内环境失衡,机体储备耗竭,适应机能破坏,各系统紊乱,最后衰竭导致死亡。

可见应激反应的目的在于动员机体的防御机能克服应激原的不良作用,保持机体在极端情况下的内稳态。应激反应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扩大适应范围的生理反应。只有在应激反应不能克服不良的刺激时,才导致不可逆的衰竭状态。

3.养鸡生产中常见的应激源

引起反应的因素成为应激源。养鸡生产中常见的应激源有如下一些。

(1)环境因素 过冷过热、强辐射、气流(通风不良、贼风等)、空气质量差、强噪声,空气中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等。

(2)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运动不足、抓捕、饥饿或过饱、饲料营养不足或不平衡、断喙、转群、饲养员的态度差、日粮突变等。

(3)运输因素 环境不断变化、晃动、拥挤、饥饿、缺水等。

(4)防治因素 接种疫苗、各种投药、体内驱虫、各种抗体检测等。

(5)中毒因素 饲料中毒、药物中毒、其他中毒等。

(6)其他因素 微生物的潜在感染、外伤等。

4.应激对鸡的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

应激使机体的内环境发生调整和改变,在未获得适应之前,抵抗力和免疫力在惊恐反应阶段会降低;如果激原强烈或时间过长,应激反应进入衰竭阶段,将会造成机体适应机能不可逆转地急剧降低。因此在惊恐反应和衰竭阶段会提高机体的易感性,导致疾病发生,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甚至引起死亡。

5.应激与行为

鸡的许多行为变化与应激有关。如严重的应激导致鸡恐惧,会作出呆滞反应。其他的恐惧反应包括惊慌和试图强烈的连续逃跑。从环境中逃跑时,与障碍物的碰撞会造成身体的伤害(如擦伤和骨折)。雏鸡发生扎堆还会出现窒息。较轻的应激出现的极端行为较少。比如,限饲肉鸡的啄食和抓挠垫料、梳理羽毛等行为增多。饮水较少通常也是饲料受到限制的一种行为表现,大口喘气则表明鸡处于热应激中。

6.预防措施

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对应激进行预防。

(1)改善饲养管理,降低环境负荷

①加强环境管理。主要指鸡场环境质量控制,包括对鸡场的热环境、空气、水源、废弃物的管理与环境消毒。

②满足营养需要。

③适当的锻炼。

(2)科学设计鸡场、鸡舍 在鸡场规划、鸡舍的保温隔热设计、朝向、通风、散热等环节上,须充分考虑鸡的生理特点及福利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应激。

(3)抗应激添加剂或药物的使用

①抗应激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如氨基酸、维生素添加剂可以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有防治应激效果。

②药物预防。镇静剂类的药物氯丙嗪、利血平、安定等可消除兴奋状态下动物的神经紧张和恐惧心情,显著降低攻击性和狂怒,并具有麻醉、催眠、止疼作用。

③促适应剂。有有机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延胡素酸)、电解质(碳酸氢钠、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微量元素(锌、硒、铬等)、氨基酸及其螯合剂(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及赖氨酸铜、蛋氨酸锌等)、中草药制剂及其复方制剂(党参、黄芪、山药、淫羊藿、何首乌、当归、白术、金银花、黄连等)。

如在饮水中添加0.24%~0.3%的氯化钾,可使遭受热应激的5~8周龄的肉鸡达到最快的生长速度。

三、温热环境对鸡的影响

鸡是恒温动物,通过热调节维持产热和散热平衡。温热环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是影响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

1.空气温度

气温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①气温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鸡的适宜生长温度随日龄而下降,1日龄34.4~35℃,逐渐下降到18日龄26.7℃,到32日龄可降低到18.9℃。生长鸡小范围的适当低温和变化,对生产不仅无害,反而可使生长加快,死亡率下降,但饲料利用略有下降。肥育肉鸡从4周龄起,18℃生长最快,24℃饲料利用率最好,考虑到两者兼顾,以21℃最为适合。至于小范围的变温(日较差5~6℃),可能使鸡更为适应环境。

②气温对产蛋和蛋品质的影响。在一般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鸡产蛋的适宜温度为13~23℃。持续在29℃以上,对产蛋量、蛋的大小和蛋壳厚度都有不良影响。

蛋鸡采食量随环境温度上升而减少,环境温度超过30℃时,鸡的产蛋率大幅度减少,每产1千克蛋所需的饲料急剧上升。当环境温度降低,料耗也增加,蛋重在27℃以上时逐渐下降;在10~30℃时,鸡的产蛋量较高,在15~27℃时能保持高产水平。

种鸡的最佳温度为21℃,此时产蛋量高,蛋的种用品质佳。蛋鸡的最佳温度为24~27℃,在此温度范围内可取得较佳的产蛋经济效果,一般产蛋量要在平均温度27℃时才开始下降。蛋的大小在温度超过24℃才开始减小。

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中,恒温和变温相比,恒温容易导致家禽早衰。

鸡对气温的反应因品种而不同,一般重型品种较耐寒,轻型品种较耐热。

在生产中鸡舍温度总会随季节变动有不同程度的升降,应根据季节和舍内设施给予调节,适宜的季节最好能保持在21~25℃,一般情况下不低于10℃或高于30℃,严冬时尽量设法使舍温不低于5℃,盛夏时不超过32℃,使鸡不致喘息。

③采食量和饮水。高温和低温都可以影响家畜的采食量。低温可以使采食量增加,但饲料消化率下降,而高温时采食量减少,消化率有所提高。

高温时家畜饮水量上升,但水分在消化道停留期较短,排泄水增加,常导致粪稀,严重影响舍内的环境。

2.空气湿度

(1)空气湿度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高温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高,对蛋鸡产蛋有不良影响。冬季相对湿度85%以上,对产蛋有不良影响。产蛋鸡在生产中所能耐受的最高温度,随湿度的增加而下降。试验表明,舍温分别为28℃、31℃、33℃,相应的相对湿度分别为75%、50%、30%时,鸡产蛋的水平也不低,相对湿度如较高,产蛋均下降。

(2)空气湿度对鸡健康的影响 高湿环境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创造条件。高温高湿环境微生物易于滋生繁殖,鸡易患球虫病、曲霉菌病等疾病。

低温高湿,鸡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

低湿时使皮肤和黏膜干裂,对微生物防卫能力减弱,引起呼吸道疾病。家禽羽毛生长不良,易患啄癖。

(3)鸡舍防潮措施 鸡舍建在高燥地方。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漏水,及时清扫粪便,保持舍内通风良好。

3.气流

(1)鸡舍中的气流速度 保温性能好、结构严密的鸡舍,在门窗等全部关闭的情况下,各部位温差较小,气流速度一般不超过0.1米/秒,密闭式鸡舍通风设备关闭时,气流速度不超过0.05米/秒;开放式或保温不好的鸡舍内气流速度不均匀,有的地方可达0.66米/秒甚至1米/秒以上。

(2)气流对热调节的影响 气流速度直接影响鸡体的散热机能。夏季,气流有利于对流,利于蒸发散热,对鸡体的健康和生产均有良好作用;冬季则会增加散热,使能量消耗增多,甚至影响生产力。

冬季舍内气流速度以0.1~0.2米/秒为好,不宜超过0.33米/秒;夏季舍内气流速度如能保持在0.5米/秒左右,效果较好;开放式舍如能达到1~1.5米/秒更理想。

(3)气流对产蛋的影响

①在适宜温度环境中,风速1米/秒以下的气流对产蛋量无明显影响。

②在低温环境中,增加气流速度,蛋鸡产蛋率下降。

③在高温环境中,增加气流,可提高产蛋量。

4.温热环境与行为

不同的温热环境,鸡通过产热和散热调节体温,热调节的过程也伴随相应的行为变化。

高温条件下,鸡首先减少采食活动和其他随机活动,以降低体内产热。由于鸡没有汗腺,主要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增加蒸发散热,鸡的沙浴行为可促进蒸发散热。环境温度对鸡行为的影响见表2-1。

表2-1 环境温度对鸡行为的影响

四、空气中有害气体、恶臭及控制

(一)空气中有害气体

1.氨(NH3

(1)来源及分布 在鸡舍内,氨主要由含氮有机物(如粪、尿、饲料、垫草等)分解产生。氨气的含量取决于舍内温度、饲养密度、通风情况、地面结构、饲养管理水平、粪污清除等。氨易溶于水,在高湿空气中氨的浓度相对较高。

(2)对鸡的危害

①刺激性:在鸡舍中,氨常被溶解或吸附在潮湿的地面、墙壁和鸡的呼吸道黏膜上。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充血、喉间水肿。

②氨被鸡吸入呼吸系统后,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支气管炎,严重者引起肺水肿、肺出血等。氨由肺泡进入血液后,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碱性高铁血红素,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

③在低浓度氨的作用下,体质变弱,对某些疾病产生敏感,采食量、日增重、生产力都下降,慢性氨中毒。如氨的浓度较高,则可使鸡出现明显的病理反应和症状,氨中毒。

(3)对鸡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①眼病。当鸡舍空气中含氨量大时,氨气会和眼睛中液体结合成氨水,进而导致鸡只角膜、结膜炎,典型症状是鸡聚集在一起,用翅膀揉眼睛,闭眼、红肿,对光非常敏感。

②降低机体抵抗力。鸡对氨特别敏感,当空气中氨浓度达8~15毫克/米3时,鸡的抵抗力和增重就会下降,出现呼吸症状,对鸡新城疫病毒感染敏感,对继发感染敏感性提高;达到38毫克/米3时,鸡患角膜结膜炎,呼吸频率下降。当氨气含量在60~70毫克/米3时,易对呼吸道造成伤害。鸡在氨气下长大,感染严重球虫病机会大幅增高。

③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许多经滴鼻、点眼和喷雾等途径进行免疫接种的疫苗都是首先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氨气浓度过高时能损坏细胞的作用。鸡舍内高浓度氨气还能增加疫苗接种反应,出现呼吸道症状。25~50毫克/米3氨气下,4~8周鸡免疫力低,体重要较正常状况下鸡为轻,对疾病抵抗力低,疫苗接种有应激反应加重。

④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采食量减低,造成饲料效率降低。采食量减低可能是由于呼吸率下降使得能量需求减少。

⑤蛋品质。含氨气高的环境使产蛋期延后、蛋较大,但产蛋数减少。

⑥性成熟延迟。受氨气影响鸡性成熟延迟。

⑦对肉鸡外观影响。高浓度氨气使肉鸡常有严重鸡胸水肿或摩擦。

(4)鸡舍按其浓度的判断

①浓度10~15毫克/米3,可闻到有氨气气味,不刺眼、不刺鼻。

②浓度大致在25~35毫克/米3,感觉到刺鼻流泪。

③浓度达45~65毫克/米3,感到呼吸困难,睁不开眼,流泪不止。

(5)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对于8毫克/米3的氨一般不易察觉,15毫克/米3时已有感觉,38毫克/米3时引起流泪和鼻塞,76毫克/米3会使眼泪、鼻涕显著增多。氨气浓度高可引起人咳嗽、痰多、哮喘、鼻炎、胸闷、眼睛发痒、疲劳、头疼和发热等症状。

我国劳动卫生标准规定空气中的氨含量最高不得超过30毫克/米3。鸡舍中氨的最高浓度为15毫克/米3

2.硫化氢

(1)来源

①鸡采食富含蛋白质的饲料而消化不良时,由肠道排出大量的硫化氢。

②当供给的饲料蛋白质成分较高,舍内空气中硫化氢的含量亦较高。

③在通风良好的鸡舍中,硫化氢浓度可在15.58毫克/米3以下。

④如果通风不良或管理不善,则硫化氢浓度大为增加,甚至达到中毒的程度。

(2)对鸡的危害 刺激鸡黏膜,易溶于动物黏膜中的水分,与黏液中的钠离子结合生成硫化钠,对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引起眼结膜炎,表现流泪、角膜混浊、畏光等症状;硫化氢还引起鼻炎、气管炎、咽喉灼伤甚至肺水肿。

(3)卫生学要求 鸡舍空气中硫化氢含量最高不得超过15.58毫克/米3。我国劳动卫生部门规定空气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10毫克/米3

3.一氧化碳

(1)来源 在鸡舍空气中一般没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主要来自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冬季在封闭式鸡舍内生火炉取暖时,如果煤炭燃烧不完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特别是在夜间,门窗关闭,通风不良,此时一氧化碳浓度可能达到中毒的程度。

(2)一氧化碳对鸡的危害 对血液和神经系统具有毒害作用。一氧化碳随空气吸入体内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进行可逆性结合,造成机体急性缺氧。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缺氧后,可发生血管壁细胞变性,渗透性增高,严重者呈脑水肿,大脑及脊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和血栓形成。

(3)卫生学要求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空气一氧化碳的日平均量最高容许浓度为1毫克/米3;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3毫克/米3

4.二氧化碳

(1)来源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0.04%,而在鸡舍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大大增加。鸡舍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鸡呼吸。

(2)对鸡的危害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性,它的危害主要是造成鸡只缺氧,引起慢性毒害。鸡长期在缺氧的环境中,表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质下降、生产力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在鸡舍中,二氧化碳浓度很少能达到引起家畜中毒的程度。

二氧化碳的卫生学意义在于,它表明鸡舍空气的污浊程度;同时亦表明鸡舍空气中可能存在其他有害气体。因此,二氧化碳的存在可以作为鸡舍空气卫生评价的间接指标。

(3)卫生学要求 鸡舍空气中二氧化碳应不高于2947毫克/米3

(二)恶臭物质

1.恶臭的性质

凡是能损害人类生活环境、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或使人产生不愉快感觉的气体通称恶臭。恶臭来自鸡的粪便、污水、垫料、饲料、鸡尸等的腐败分解产物,新鲜粪便、消化道排出的气体、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物、黏附在体表的污物等以及呼出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高约100倍)也会散发出难闻气味。

恶臭物质主要包括挥发性脂肪酸、酸类、醇类、酚类、醛类、酮类、酯类、胺类、硫醇类以及含氮杂环化合物等有机成分,氨、硫化氢等无机成分。如胺类散发出腐败的臭鱼味,氨类和醛类刺鼻,硫化氢臭鸡蛋味,有的类似烂洋葱或烂洋白菜味等。散发臭气浓度与粪便的磷酸盐和氮的含量成正比。

2.危害

恶臭的成分及其性质非常复杂,其中有一些并无恶臭甚至具有芳香味,但对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此外,恶臭对人和动物的危害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低浓度、短时间的作用一般不会有显著危害;高浓度臭气往往导致对健康损害的急性症状,但在生产中这种机会较少;值得注意的是低浓度、长时间的作用,有产生慢性中毒的危险,应引起重视。

所有的恶臭物质都能影响人畜的生理机能。经常接触恶臭,会使人厌食、恶心,甚至呕吐。对精神也有不良影响。

动物突然暴露在有恶臭气体的环境中,就会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呼吸次数减少,深度变浅,轻则产生刺激,发生炎症;重则使神经麻痹,窒息死亡。经常受恶臭刺激,会使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机体的代谢活动。

3.恶臭的评定

对某一恶臭污染源所排放的恶臭物质种类、性质、污染范围及恶臭强度等做检验评价时,多采用访问法和嗅觉法。我国对恶臭强度的表示方法采用6级评定法(表2-2)。嗅觉是人的主观感觉,不同的人对相同臭气给出的嗅阈值可能是不同的,会有一定的误差,在生产实践中须予以考虑和注意。

表2-2 恶臭强度6级评定法

(三)减少鸡场(舍)有害气体和恶臭的措施

1.科学进行鸡舍建筑设计

鸡舍的建筑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舍内环境卫生状况,建鸡舍应精心设计,做到及时排除粪污、通风、保温、隔热、防潮,以利于有害气体的排出。采用粪和尿、水分离的干清粪工艺和相应的清粪排污设施。对鸡舍的地基、地下墙体、外墙脚、地面设防潮层,通过减小鸡舍潮湿来排出有害气体。对于屋顶、墙壁都要进行保温和隔热设计。

2.加强日常管理

及时清理粪尿、污水。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3.建立合理的通风换气制度

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组织通风换气方式,保证气流均匀不留死角,可及时排出畜舍有害气体。正压通风系统以提高污浊空气排出量,减少畜舍污浊空气。

4.采用沸石粉、酶制剂、微生物制剂、丝兰属植物提取物等降解有害物质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猪舍内和粪便中投放EM菌剂等有益微生物复合制剂,能有效地降解NH3、H2S等有害气体。

5.合理配合日粮和使用添加剂

采用理想蛋白质体系,适当降低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添加必要的必需氨基酸,提高日粮蛋白质的利用率,可以尽量减少粪便中氮、磷、硫的含量,减少粪便和肠道臭气的排放量。

五、空气中的微粒、微生物及控制

(一)空气中的微粒

1.鸡舍中微粒来源

鸡的活动,被毛的细屑、皮屑、喷嚏飞沫。管理人员清扫鸡舍和地面,翻动或更换垫草垫料,分发干草和粉料。

2.对鸡的危害

微粒降落在鸡的体表上,可与皮脂腺的分泌物、细毛、皮屑等混合在一起,黏结在皮肤上,引起皮肤发痒,甚至发炎。大量的微粒可以进入呼吸道内。微粒大小影响进入呼吸道深度和停留时间,其中粒径5~10微米的微粒被上呼吸道阻留60%~80%,粒径小于5微米的微粒可进入肺部,小于0.4微米的微粒可自由进出肺泡。被阻塞在鼻腔内的无机微粒,对鼻腔黏膜发生刺激作用,若微粒中夹带病原微生物,可使鸡感染。进入气管或支气管的微粒,由于纤毛上皮运动、咳嗽、吞噬细胞的作用而引起转移,部分溶解于支气管黏膜中,可以使鸡发生气管炎或支气管炎。有的微粒进入细支气管末端和肺泡内滞留。侵入肺泡的微粒,部分可随呼吸排出,部分被吞噬溶解,有的停留在肺组织内,引起肺炎等。部分停留在肺组织的微粒,可通过肺泡间隙,侵入周围结缔组织的淋巴间隙和淋巴管内,并能阻塞淋巴管、引起尘肺病。此外,尘埃是微生物的良好载体和庇护所,并可吸附NH3和H2S等有害气体。

(二)空气中的微生物

由于缺乏水分和营养物质、温度变化、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空气中的微生物很快就会死亡,只有产生芽孢或具有色素的细菌、真菌的孢子(霉菌、放线菌、真菌、真菌孢子、酵母菌、芽胞杆菌的芽孢、某些产生色素的球菌等)抵抗力强,能存活。空气中大多数是非致病菌。其中也有些致病菌,如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空气中夹杂着大量灰尘,微生物可以附着在上面生存。所以,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同灰尘的多少有着直接关系。一切能使空气中灰尘增多的因素,都会使微生物随之增多。

鸡舍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可附着在飞沫和尘埃两种不同的微粒上,传播疾病。

(三)鸡舍中微粒和微生物控制措施

①对鸡场进行合理选址、规划、布局,鸡场周围设防疫沟,防止小动物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场内。进出场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消毒,如洗澡、换衣服、紫外线照射以及通过消毒池等。

②饲养日常管理中不干扫地面。

③及时隔离病鸡,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④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水,清洗和消毒,可以使鸡舍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下降。

⑤保证良好的通风换气,及时排出舍内微粒。机械通风时可在进气口设防尘装置,进行空气过滤。

⑥绿化可以使尘埃减少35%~67%,细菌减少22%~79%。

六、光照与管理

1.鸡舍的光照

根据光源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光照,自然光照节省电力,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天当中也在不断变化,难以控制,舍内照度也不均匀,特别是在跨度较大的鸡舍,中央地带照度更差。如在秋冬季日照时间短,对鸡只产蛋有抑制性影响,造成全年产蛋不均衡。阳光直射时,光照强度过大,易引起鸡神经质,啄癖等发生。为了补充自然光照时数和照度的不足,自然采光的鸡舍也有人工照明设备。

人工光照指的是用灯光照明,为鸡只提供一定时间和强度的光照。人工光照易于控制,可按鸡只的生产要求提供一定时间和强度的光照,使鸡群保持全年均衡生产。人工光照要有可靠的电力供应,短时间停电影响不太大,如次数多、时间长,则大大干扰鸡体生理机能,引起减产、换羽等。

当自然光照的光照时间不能满足鸡的采光要求时,常结合人工光照。

2.光照时间

在养鸡生产中,一昼夜(24小时)为一个光照周期,有光照的时间为明期,无光照的时间为暗期。自然光照时一般以日照时间计光照时间(明期),人工光照时灯光照射的时间即为光照时间。

光照影响鸡的性器官发育和产蛋性能。不同时期的鸡群对光照时间的要求不同,刚孵出的幼雏,一般在3~7天内给以23或24小时的光照时间,使其有充分的时间熟悉环境和采食、饮水。小公鸡每天光照6小时,小母鸡每天光照10小时,才能达到良好的性成熟,但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6小时,对性成熟不利。光周期的变化对鸡的生殖机能的作用更重要,光照期逐渐延长,鸡的性成熟提前;光照期逐渐缩短,性成熟延迟。已经性成熟的产蛋鸡,延长光照则产蛋增多,缩短光照则产蛋减少,甚至停产。现代高度培育的鸡种,又喂给营养完善的日粮,一般易于早熟,为了防止过早性成熟,在生长阶段应给以较短的光照时间,或使其处于光照时间逐渐缩短的环境下,对雏鸡一般采用递减光照制或8小时恒定光照(不超过11小时),对成年产蛋鸡则采用递增光照制或14~16小时恒定光照,光照时间过长对产蛋有不良影响。

3.光照强度

适宜的光照强度对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鸡均不相同。幼雏视力较弱,为了促其尽早地和较多地采食与饮水,光照强度以大些为好,1、7日龄宜用20勒克司,此时如光线较暗,易引起雏鸡生长不良,死亡率增高。生长阶段的鸡群光线暗些为好,宜用5勒克司,这样鸡群较为宁静,能防止或大大减少互啄,又可节省电力。肉用仔鸡与阉鸡,光照强度需更低一些,一般宜用2.5勒克司,这样可减少其活动量,提高增重与饲料转化率。

七、鸡舍的通风换气

(一)作用

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供呼吸,排出过多的热量和湿气,减少尘埃和诸如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在舍内的蓄积。

炎热季节管理中的基本原则是排除舍内过多的热量。

寒冷季节中,通风的目的是为鸡提供新鲜空气并保持热量的同时排出舍内多余水分、尘埃和有害气体。

(二)鸡舍的通风方式

1.自然通风

是指不需要机械设备,借助自然界的风压、热压而产生的空气流动。

(1)分类

①无管道的自然通风,靠开着的窗、门以通风。

②有管道的自然通风,专门设有进、出气管以通风。

通风量大小取决于风速、舍内外温差、进风口和排风口面积。舍内气流分布取决于进风口形状、位置及分布。

(2)自然通风特点

①优点。成本低、无噪声、不受停电影响,并可自然采光。

②缺点。通风量、空气流速和方向不易控制。

2.机械通风

(1)鸡舍常用风机

①轴流式风机。吸入和送出的空气和叶片轴平行。可以排气也可送风,流量大,噪声低,气流分布均匀。

②离心式风机。空气进入时和叶片轴平行,离开风机时垂直。只用于送风。

(2)通风形式

①按照送风和排风,分负压通风(排气通风)、正压通风(进气式通风)和联合通风。

a.负压通风(排气通风):由风机把舍内的污浊空气抽出,使舍外的空气不断从进气口入舍。由于风机安装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屋顶排风、侧壁排风、穿堂风式排风。

b.正压通风(进气式通风):风机把舍外的新鲜空气强制送入舍内,使舍内污浊空气排出。可分为侧壁送风、屋顶送风。

c.联合通风:大型鸡舍,尤其是无窗舍鸡舍,同时采用正、负压通风方式。通常上方排风,下方送风。

②机械通风按舍内气流方向分为横向通风、纵向通风。

a.横向通风:舍内气流方向与鸡舍长轴垂直。最大的不足在于舍内气流分布不均,气流速度偏低,死角多,换气质量不高。

b.纵向通风:排风机设在鸡舍一端的山墙上或山墙附近两侧墙上,进气口开在另一侧山墙上或靠近山墙部位的两侧纵墙上,关闭鸡舍门和窗,使进入鸡舍的空气均沿舍纵轴方向流动,再由风机将舍内污浊空气排到舍外。

c.设计关键:舍内产生均匀的高速度气流;使气流沿纵轴方向流动;风机宜设于对侧墙的下部,距离地面0.4~0.5米。

d.优点:风速大,气流均匀,改善空气质量,确保鸡舍获得新鲜空气,节能,提高生产力。

八、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1.病死鸡的无公害处理

在鸡生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鸡的死亡。这些死鸡若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尸体很快分解腐败,散发臭气。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鸡,其病原微生物会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造成疾病的传播与蔓延。

(1)高温处理 病死鸡尸体处理采用焚烧炉焚烧。此种方法能彻底消灭死鸡及其所携带的病原体,是一种彻底的处理方法。

(2)土埋法 即将死亡的鸡挖深沟掩埋,利用土壤的自净作用使死鸡无害化。应遵守卫生防疫要求,尸坑应远离养殖场、畜禽舍、居民点和水源,地势要高燥,掩埋深度不小于2米。填埋时,在每次投入鸡尸体后应覆盖一层厚度大约10厘米的熟石灰。

2.鸡粪的科学处理和利用

林地养鸡,鸡舍内粪便比较集中,需将清理出的鸡粪做无害化处理,以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鸡粪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素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是植物生长的优质有机肥料,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如经过腐熟或发酵的畜粪中的磷元素主要是有机磷,这种状态的磷肥被植物吸收与利用的效率要显著高于无机磷肥。鸡粪作为优质有机肥在改良土壤和搞好绿色食品生产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生产实践表明,各种瓜果在种植过程中施用有机肥会使其成熟后的甜度和鲜度增加,农作物生长更为健康。

九、灭鼠、防兽害

1.灭鼠

老鼠是林地养鸡时最常出现的主要天敌。老鼠经常偷食粮食饲料,损坏物品,咬伤鸡只,偷吃鸡蛋,还可通过其粪尿及皮毛产生污染或携带蚤、螨等体外寄生虫,造成很多人畜共患病的传播,给林地养鸡造成严重损失。消灭林地鸡场鼠害必须进行全面防治。场内保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杂物,物品放置有序,并保持整洁,使鼠类无处躲藏。堵塞老鼠洞口及场内下水道、通风口等管道周围的空隙,防止鼠类通过各种通道进入场内、房舍、仓库。下水道出口要安上防鼠板,阻止鼠类通过。

鼠类食性杂,凡鼠能吃的一切东西都应严格藏好管好,让老鼠没有食粮可吃。平时要把饲料、粮食等藏管好,袋装饲料要堆放整齐,离墙要有10~15厘米距离,离地面要垫高50厘米以上。把散落在仓库和鸡舍地面的饲料及时扫净,不给鼠有偷食机会,以控制其生存、繁殖。不要随便丢弃雏鸡的尸体,要深埋,以防老鼠吃惯了死雏以后会捕食雏鸡。

2.防鹰

鹰类活动规律一般为初春、秋季活动多,盛夏、冬季相对较少;早晨、下午多,中午少;晴天多,大风天少;山区和草原较多,平原较少。鼠类活动盛期,鹰类出现的次数和频率也高。但在林地养鸡时,无论山区还是平原,无论春夏秋冬,都有一定数量的老鹰活动,对鸡群造成伤害。鹰是猛野禽,不仅捕食雏鸡,也捕食中鸡和大鸡。但由于鹰是益鸟,不能猎杀,可想办法进行驱避。

3.防蛇、蜈蚣

蛇可将雏鸡咬伤咬死。蜈蚣在受到鸡触动时就反转头来咬鸡,使其中毒而死。蛇可用捕捉法和驱避法去除,因蛇怕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化学药剂,如酒精、烟草、雄黄、硫黄等,蛇还怕火、怕烟。另外,蜈蚣也要加以驱避。

4.防黄鼠狼、野猫等

黄鼠狼、野猫多在夜间危害鸡群,可在窗户上安上铁丝网,养狗也可防止黄鼠狼、野猫等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