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赢得创新创业大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1.4.1 第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15年5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拉开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帷幕。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互联网+’成就梦想,创新创业开辟未来”为主题,由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创业就业。

首届参赛项目分为四大类:

①“互联网+”传统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

②“互联网+”新业态,包括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优先鼓励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大规模个性定制等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

③ “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

④ “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情况,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全国共产生300个团队入围全国总决赛,其中创意组100个团队,实践组200个团队。每所高校入选全国总决赛团队总数不超过3个。

2015年10月19~20日,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吉林长春举行。本届大赛共有1878所高校、57000多支团队、25万名大学生参赛,参赛项目36508个。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300支优秀团队入围全国总决赛,其中创意组项目111项,实践组项目189项。其中的100个项目参加了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经过大赛专家委员会评审、组织委员会审定,最终评出大赛冠军2名、亚军1名、季军1名,金奖项目30个、银奖项目82个、铜奖项目184个、单项奖项目4个、优秀组织奖9个、集体奖20个。此次比赛共吸引意向性投资30亿元,为项目成果转化提供了资金支持。

本届大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赛的“unicorn无人直升机系统”项目和浙江大学参赛的“智能视力辅具及智能可穿戴近视防控设备”项目并列冠军,华南理工大学参赛的“广州优蜜移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获得亚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赛的“Visbody人体三维扫描仪”项目获得季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针对本届赛事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1.4.2 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教育部于2016年3月至10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以“拥抱‘互联网+’时代、 共筑创新创业梦想”为主题,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为目的,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青团中央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由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联盟、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校园传媒参与协办。

参赛项目分为六大类:

① “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② “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③ “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数字娱乐、企业服务等;

④ “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旅游户外、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⑤ “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⑥ “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及已获投资情况,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

大赛全国总决赛于2016年10月13~15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共有2110所高校、54万名大学生参赛,参赛项目118804个。其中6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120个项目进入总决赛现场,争夺金奖。最终评出大赛冠军1名、亚军1名、季军2名、金奖项目32个、银奖项目115个、铜奖项目448个、单项奖项目4个、参赛鼓励奖项目24个、优秀组织奖10个、先进集体奖22个。

本届大赛,西北工业大学参赛的“微小卫星”项目获得冠军,南京大学参赛的“insta360全景相机”项目获得亚军,北京大学参赛的“ofo共享单车项目”和山东大学参赛的“越疆DOBOT桌面机械臂”项目并列季军。

教育部领导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暨闭幕式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双创”活动周的一项重要活动,已成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要继续办下去,办好办强、形成品牌。要把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动能转换的根本需要,作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抓好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制度创新和实践环节,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希望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真才实学,积极投身实践,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1.4.3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中关村百人会天使投资联盟和全国高校双创教育协作媒体联盟等参与协办了本次大赛。大赛以“搏击‘互联网+’新时代 ,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为主题,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① “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② “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③ “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④ “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⑤ “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⑥ “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⑦ “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

2017年9月17日,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落幕。本届大赛共有2241所高校、150万名大学生参赛,参赛项目370000个。经过大赛专家委员会评审、组织委员会审定,最终评出大赛冠军1名,亚军1名,季军并列2名。除冠亚军项目外,获得金奖的项目有43个、银奖123个、铜奖481个。

本届大赛,浙江大学参赛的“杭州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摘得桂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赛的“ULBrain机器人视觉解决方案”项目获得亚军,南京大学参赛的“分子精准调控的吸波导磁材料及工业解决方案”项目和东南大学参赛的“全息3D智能炫屏-南京万事屋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分获季军。历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情况见表1-3。

表1-3 历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情况

1.4.4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18年3月9日,教育部启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的目的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大赛提出的任务是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厦门大学承办。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纪律与监督委员会。大赛主题是“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

第四届大赛举办了“1+5”系列活动。“1”是主体赛事,在校赛、省赛基础上,举办全国总决赛(含金奖争夺赛、四强争夺赛和冠军争夺赛)。“5”是5项同期活动,具体包括:

①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打造一堂全国最大的思政课。

②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活动。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教育先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合作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全面布局,为民心相通、合作共赢铺路搭桥。

③ “大学生创客秀”(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在大赛总决赛期间举办“大学生创客秀”,在承办校厦门大学设置项目展示区、项目路演区、投融资对接区、合作签约区、交流分享区、创意产品体验区等,开展投资洽谈、创新创业成果展、团队展示等活动,为各方人员提供开放参与的机会。

④ 改革开放40年优秀企业家对话大学生创业者(“互联网+”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报告会)。邀请改革开放40年来涌现出的有影响的企业家、投资人、行业领军人物、技术专家与大学生创业者对话,在总决赛期间开设报告会或主旨演讲,围绕产业发展趋势、行业人才需求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主题进行交流,传播成功经验,共享创新创业理念,助力大学生成长发展。

⑤ 大赛优秀项目对接巡展。在2018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大赛总决赛期间设立专区,开展优秀项目展示交流和投融资洽谈对接活动,进一步推动大赛成果转化应用。

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① “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② “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③ “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④ “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⑤ “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⑥ “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以上各类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⑦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增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加此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各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到各自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主赛道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但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

⑧ 国际赛道。打造大赛国际平台,提升大赛全球影响力。由国际赛道专家组会同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筹)择优遴选推荐项目。鼓励各高校推荐国外友好合作高校的项目参赛,鼓励各高校推荐海外校友会作为国际赛道合作渠道。

本届大赛自2018年3月份启动以来,累计有近265万名大学生、64万个团队参赛,超过以往三届的总和,实现了区域、学校、学生类型全覆盖,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经激烈角逐,共有400多支队伍参加总决赛。我国港澳台项目方面,共有近百个项目参赛,从中产生20支队伍参加总决赛;国际赛道方面,来自全球50个国家的600多支队伍参赛,最终60支队伍参加总决赛。

2018年10月15日,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争夺赛在厦门大学举行。经过激烈比拼,最终北京理工大学“中云智车——未来商用无人车行业定义者”获得冠军。厦门大学“罗化新材料:全球激光荧光陶瓷的领航者”、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影视制作-聚力维度”获得亚军,浙江大学“邦巍科技——全球高性能结构材料领跑者”、北京理工大学“枭龙科技AR智能眼镜”以及来自国际赛道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FlexCap柔性能源储存”获得季军。

历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情况见表1-4。

表1-4 历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