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正确使用和解读生长曲线图
首先,选择符合宝宝年龄的生长曲线图,比如5个月大的宝宝选择0~6个月的生长曲线图,12个月的宝宝就选择6个月~2岁的生长曲线图。所有曲线图的横坐标都是月龄或者年龄,纵坐标是身长/身高(单位:厘米)、体重(单位:千克)或者头围(单位:厘米)。头围的监测工作建议交给保健医生(宝宝定期查体的时候),原因是家长自己往往测量不准确。
选对曲线图以后,先在横坐标上找到宝宝的月龄或年龄,平行于纵坐标用铅笔、直尺画一条平行线,再在纵坐标上找到宝宝的身长/身高或体重,平行于横坐标用铅笔、直尺画一条平行线,将这两条线的交叉点用签字笔重点标记一下。
定期对宝宝进行测量,就能够得出很多这样的标记点,用笔把相邻的两个标记点画线连接起来(最靠近出生的点与坐标轴零点画连线),所有点与点之间的连线会形成一条完整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宝宝的生长轨迹,或者说是生长趋势。
测量应定期进行,以观察可靠的趋势。
建议的测量时间间隔:一般情况下,婴儿(0~12月龄)每2个月测量一次;1岁以上的宝宝分别在满15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和36月龄的时候各测量一次,3岁以上,每年测量一次。
测量方法:体重测量可以选择固定时间(宝宝是否喂饱),尽量脱光衣服,不穿尿片,用同一个秤来测量,且最好测3次取平均值。
躺着量的是身长(2岁前),站着量的是身高(2岁及以上)。2岁以内的小宝宝测量身长如果不是很配合,家长可以选择宝宝熟睡的时候,用两本书分别放在宝宝的头顶、脚底位置,将宝宝的身体尽量摆放伸展,跟地面或桌面尽量贴合(尽量选择硬质平展的桌面等平面),通过测量两本书的距离来间接测量宝宝身长。如果你让不足2岁的宝宝站着测量身高,请一定在实际测量值的基础上加上0.7厘米,因为躺着测量的身长比站着要多0.7厘米。
所有的百分位曲线图上都有五条线,最中间绿色的是50百分位图,上下相邻两条橘黄色线分别是75百分位图和25百分位图,最顶端和最底端的两条红色曲线分别是97百分位图和3百分位图。
足月出生且体重正常的宝宝,如果自己的曲线基本与50百分位平行,且身长、体重、头围的生长速度很平衡一致,就是正常的生长速度。短期之内出现小小的波动是正常现象:稍微上扬一点或者稍微下滑一点,都是容许的。只要不是从出生时候的50百分位左右,很短时间内迅速爬升到了接近97百分位;或者从出生时候的75百分位,一路下滑到了低于25百分位,都属正常现象。短期内的陡升陡降,是不正常的,需要及时咨询儿童保健科医生或医院的临床营养师。
对于一部分出生时候情况相对特殊的宝宝,如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早产儿,他们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去儿童保健科体检,他们的生长发育涉及追赶生长,需要包含更多的评估内容和评价指标,需要由专业人士帮助评估。一旦儿童保健科医生确认宝宝的追赶已经达标,就可以按照前面说的方法自己监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