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电气控制电路的一般设计法
一般设计法,又称经验设计法。它是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利用各种典型的电路环节,直接设计控制电路的方法。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大量的控制线路。在设计过程中往往还要经过多次反复的修改、试验,才能使线路符合设计的要求。即使这样,所得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
一般设计法没有固定模式,通常先用一些典型线路环节拼凑起来实现某些基本要求,然后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逐步完善其功能,并加以适当的联锁与保护环节。由于是靠经验进行设计的,因而灵活性很大。
图2-14 电器连接图
用一般方法设计控制电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①应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电路的要求。
②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控制线路应力求简单、经济。
a.尽量选用标准的、常用的或经过实际考验过的电路和环节。
b.尽量缩短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长度。特别要注意电气柜、操作点和限位开关之间的连接线,如图2-14所示。图2-14(a)所示的接线是不合理的,因为按钮在操作台上,而接触器在电气柜内,这样接线就需要由电气柜二次引出连接线到操作台上的按钮上。因此,一般都将启动按钮和停止按钮直接连接,如图2-14(b)所示,这样可以减少一次引出线。
c.尽量缩减电器的数量,采用标准件,并尽可能选用相同型号。
d.应减少不必要的触点,以便得到最简化的线路。
e.控制线路在工作时,除必要的电器必须通电外,其余的尽量不通电以节约电能。以三相异步电动机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为例,如图2-15(a)所示,在电动机启动后接触器KM1和时间继电器KT就失去了作用。若接成图2-15(b)所示的电路时,就可以在启动后切除KM1和KT的电源。
图2-15 减少通电电器的控制电路
③保证控制线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a.尽量选用机械和电气寿命长、结构坚实、动作可靠、抗干扰性能好的电气元件。
b.正确连接电器的触点。同一电器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辅助触点靠得很近,如果分别接在电源的不同相上,如图2-16(a)所示,由于限位开关S的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不是等电位,当触点断开产生电弧时,很可能在两触点间形成飞弧而造成电源短路。如果按图2-16(b)接线,由于两触点电位相同,就不会造成飞弧。
图2-16 正确连接电器的触点的电路
c.在频繁操作的可逆电路中,正、反转接触器之间不仅要有电气联锁,而且要有机械联锁。
d.在电路中采用小容量继电器的触点来控制大容量接触器的线圈时,要计算继电器触点断开和接通容量是否足够。如果继电器触点容量不够,须加小容量接触器或中间继电器。
e.正确连接电器的线圈。在交流控制电路中,不能串联接入两个电器的线圈,如图2-17所示。即使外加电压是两个线圈额定电压之和,也是不允许的。因为交流电路中,每个线圈上所分配到的电压与线圈阻抗成正比,两个电器动作总是有先有后,不可能同时吸合。假如交流接触器KM1先吸合,由于KM1的磁路闭合,线圈的电感显著增加,因而在该线圈上的电压降也相应增大,从而使另一个接触器KM2的线圈电压达不到动作电压。因此,当两个电器需要同时动作时,其线圈应该并联连接。
f.在控制电路中,应避免出现寄生电路。在控制电路的动作过程中,那种意外接通的电路称为寄生电路(或称假回路)。例如,图2-18所示是一个具有指示灯和热保护的正反向控制电路。在正常工作时,能完成正反向启动、停止和信号指示。但当热继电器FR动作时,电路中就出现了寄生电路,如图2-18中虚线所示,使正转接触器KM1不能释放,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在控制电路中应避免出现寄生电路。
图2-17 线圈不能串联连接
图2-18 寄生电路
g.应具有完善的保护环节,以避免因误操作而发生事故。完善的保护环节包括过载、短路、过流、过压、欠压、失压等保护环节,有时还应设有合闸、断开、事故等必需的指示信号。
④应尽量使操作和维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