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水体规划设计
水是景观的重要组成因素。不论是西方的古典规则式景观,还是中国的自然山水景观;不论是北方的皇家景观,还是小巧别致的江南私家景观,凡有条件者,都要引水入园,创造景观水景,甚至建造以水为主体的水景园。
一、景观水体的功能作用
①景观水体具有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的作用,又可溶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②大多数景观中的水体具有蓄存园内雨水的自然排水作用,有的还具有对外灌溉农田的作用,有的又是城市水系的组成部分。
③景观中的大型水面是进行水上活动的地方,除供游人划船游览外,还可作为水上运动和比赛的场所。
④景观的水面又是水生植物的生长地域,可增加绿化面积和景观景色,又可结合生产进行养鱼和滑冰。
二、景观水体的特点
1.有动有静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赋,欲喷薄……”描绘出了水的动与静的情态。水平如镜的水面给人以平静、安逸、清澈的环境和情感。飞流直下的瀑布与翻滚的漂水又具有强烈动势。
2.有声有色
瀑布的轰鸣,溪水的潺潺,泉水的叮咚,这些模拟自然的声响给人以不同的听觉感受,构成景观空间特色。水的自然色彩前面已讲过,如果将水景与人工灯光配合,也会产生当前所盛行的彩色喷泉效果。
3.水体有扩大空间静观的特点
人们总以“湖光山影”形容自然景色。水边的山体、桥石、建筑等均可在水中形成倒影,另有一层天地。正如古诗云:“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很多私家景观为克服小面积的园地给视觉带来的阻塞,常采用较大的水面集中,建筑周边布局,用水面扩大视域感。如苏州的网师园中的水面如果改成一片草坪,其效果将有很大差异。
三、景观水体的表现形式
景观水体布局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基本形式。多数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纯集中或分散的占少数。小型绿地游园和庭院中的水景设施如果很小,集中与分散的对比关系很弱,不宜用模式定性。
1.集中形式
集中形式又可分为二种。
(1)整个园以水面为中心,沿水周围环列建筑和山地,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 这种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的小空间具有开朗的效果,使大面积的景观具有“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气氛。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水面居中,周围有建筑以回廊相连,外层又用冈阜环抱。虽是面积不大的园中园,却感到空间的开朗。北海也是周边式布局,水面居中,因实际面积大,故有开阔、汪洋之感。
(2)水平集中于园的一侧,形成山环水抱或山水各半的格局 如颐和园,其中的万寿山位于北面,昆明湖集中在山的南面,只以河流形式的后湖(也称苏州河)在万寿山北山脚环抱,通过谐趣园的水面与昆明湖的大水面相通。
2.分散形式
分散形式是将水面分割并分散成若干小块和条状,彼此明通或暗通,形成各自独立的小空间,空间之间进行实隔或虚隔。也可形成曲折、开合与明暗变化的带状溪流或小河相通,具有水陆迂回、岛屿间列、小桥凌波的水乡景象。如:颐和园的苏州河,陶然亭百亭园中的溪流、瀑布。在同一园中有集中、有分散的水面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具自然野趣。如《园冶》的相地篇所述:“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泛泛渔舟,闲闲鸥鸟……”在规则式景观中,分散的水景主要表现在喷泉、水池、壁泉、跌水等形式上。
至于水体的形状的表现,不论集中的水面还是分散的水面,均依景观的规则和自然式的风格而定。
(1)规则式景观 水体多为几何形状,水岸为垂直砌筑驳岸。
(2)自然式景观 水体形状多呈自然曲线,水岸也多为自然驳岸。
但有时在自然式景观中,不论是集中的大水面还是分散的小水面,也有采用或部分采用垂直砌筑的规则式驳岸的,甚至有些分散的水面在某些自然式空间中采用集合形状。
四、景观水体的类型和名称
1.规则式景观的水体类型名称
规则式景观主要有河(运河式)、水池、喷泉、涌泉、壁泉、规则式瀑布和跌水。
2.自然式景观水体的类型名称
河、湖(海)、溪、涧、泉、瀑布、井及自然式水池。
五、景观水体的建筑物
景观中集中形式的水面也要用分隔与联系的手法增加空间层次,在开敞的水面空间造景。其主要形式有岛、堤、桥、汀步、建筑和植物。
(一)岛
岛在景观中可以划分水面的空间,可使水面形成几种情趣的水域,水面仍有连续的整体性,尤其在较大的水面中,岛可以打破水面平淡的单调感。岛居于水中,呈块状陆地,四周有开敞的视觉环境,是欣赏风景的中心点,同时又是被四周所观望的视觉焦点,故可在岛上与对岸建立对景。由于岛位于水中,增加了水中空间的层次,所以又具有碍景的作用。通过桥或水路进岛,又增加了游览情趣。
1.岛的类型
(1)山岛 即在岛上设山,抬高登高的视点,有以土为主的土山岛和以石为主的石山岛,土山因土壤的稳定坡度受限制,不宜过高,而且山势较缓,但可大量种植树木,丰富山体和色彩;石山可以创造悬崖及陡峭的山势,如不是天然山,只靠人工掇筑,则只宜小巧,故仍以土石相结合的山更为理想。山岛上可设建筑,形成垂直构图中心或主景,如北海琼华岛。
(2)平岛 岛上不堆山,以高出水面的平地为标准,地形可有缓坡的起伏变化,因有较大的活动平地适于安排群众性活动,故可将一些游人参与而人数集中又须加强管理的活动内容安排在岛上,如露天舞池、文艺演出等,只须把住入口的桥头即可。对不设桥的平岛,不宜安排过多的游人活动内容。如在平岛上建造景观建筑,最好在二层以上。
(3)半岛 半岛是陆地深入水中一部分,一面接陆地,三面临水,半岛可适当抬高成石矶,矶下有部分平地临水,可上下眺望,又有竖向的层次感,也可在临水的平地上建廊,榭探入水中,岛上道路与陆上道路相连。
(4)礁 礁是水中散置的点石,石体要求玲珑奇巧或状态特异,作为水中的孤石欣赏,不许游人登上。在小水面中可代替岛的艺术效果。
2.岛的布局
水中设岛忌居中,一般多设于水的一侧或重心处。大型水面可设1~3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岛屿,不宜过多,岛屿的分布须自然疏密,与全园景观的障、借结合。岛的面积要由所在水面的面积而定,宁小勿大。
(二)堤、桥、汀步
堤是将大型水面分隔成不同景色的带状陆地,它在景观中不多见,比较著名的如杭州的苏堤、白堤,北京颐和园的西堤等。堤上设道,道中间可设桥与涵洞,沟通两侧水面;如果堤长,可多设桥,每个桥的大小、形式应有变化。堤的设置不宜居中,须靠水面的一侧,使水面分隔成大小不等、形状有别的两个主与次的水面,堤多为直堤,少用曲堤。也有结合拦水堤没过水面(过水坝),这种情况有跌水景观,堤上必须栽树,可以加强分隔效果,如北京颐和园西堤以杨、柳为主,玉带桥以浓郁的树林为背景,更衬出桥身洁白。湖边植物一般应植于最高水位以上,耐湿树种可种在常水位以上,并注意避开风景透视线。堤身不宜过高,宜使游人接近水面,堤上还可设置亭、廊、花架及座椅等休息设施。此外,水中还可设桥和汀步,使水面隔而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