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危机公关
危机所具有的复杂性与突发性,仅靠单个部门无法有效应对处理。因此政府要发挥好自身的领导协调作用,统筹各方资源,有针对性地予以利用,从而有效降低损失,提高危机处置成效。政府资源协调可以从人力、信息和物资这几个方面着手:
1.人力资源参与
地方政府具备的社会资源优势,决定其成为整个危机处置与危机公关活动的主导主体。但鉴于地方政府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无论是危机爆发时还是善后阶段,抑或是预警危机发生的风险信息收集阶段,危机公关都应引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这意味着地方政府需要在危机公关中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
同时,地方政府需要协调好各职能部门,譬如交通部门、卫生医疗部门、基础设施建设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和公安干警等。危机公关中,地方政府还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参与人员,包括一线指挥员、协调中心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分析人员及新闻发言人团队等。目前许多国家由警察或军队来承担协调工作,如美国在危机现场的组织与协调责任由FBI承担,而国家安全或海外重大事务则由国土安全局(DHS)负责。这些职责分配直接体现在法律法规上,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能够有效保障危机事态下公关工作的方向与协调性。
2.信息的参与
在危机管理上,政府部门要建立信息输入输出系统,利用多种方式收集危机信息,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一般而言,政府部门主要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信息在各部门之间传递共享,经过整理之后上报到政府危机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对信息进一步加工、分析之后,制定行之有效的行动决策,再经过各级部门传递到基层。实现了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也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传播体系。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信息传播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大多数情况要经过多次获取、分析、评估和判断等步骤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
此外,信息在层级传递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真、遗漏和丢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次数越多,最后传递到的信息就有可能偏离最初的真相。对此,要促进信息的有效、顺利传播,就要从根本上改善信息失真情况。公众是信息最为直接且可靠的来源,公众往往是第一接触或是直接经历危机的人,其对危机的情况了解得较为全面,所提供的信息也较为准确、及时。因此,政府部门要重视对公众意见的收集与反馈,将公众信息纳入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当中。
3.物资的参与
虽然地方政府在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需要重视虚拟世界的舆论,但现实世界的物质基础仍然是公关工作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地方政府进行危机公关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充分的物资储备来应对爆发的危机事态,做好抢险救灾与善后工作。
在地方政府储备的诸多物资当中,无论是物资类型还是储备量,一般都要经过专业评估机构的调查与审核。若地方政府储备的物资不能满足危机处置的需要,抑或是无法及时运抵现场,为了避免出现新的危机,就需要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