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金融的含义和相关概念
(一)区域金融的含义
区域金融是指一个国家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它外延上表现为具有不同形态、不同层次和金融活动相对集中的若干金融区域,金融区域的金融结构差异、差异互补和相互关联构成一国的金融体系。
(二)区域金融的特征
1. 时空性
区域金融表现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金融是其内容,地域是其空间表现形式,这种空间表现形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区域金融的重要特征就是要把金融运行和发展置于一定的时空范畴来加以考察,研究一国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分布的状态和特点,从而探讨金融发展空间结构变动的规律。显然,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地域差异,经济地域运动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和地域性。金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仅要直接反映经济的区域性特征,而且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金融的区域化运行得以实现。
2. 结构层次性
按照经济和货币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金融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层次,可以是国家或地区一级,地方或辖区一级,如可以将人民银行体制改革后成立的成都分行所辖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四省区作为一个经济、金融域。一国国内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而区域金融体系也存在发达型、次发达型、欠发达型等不同水平。
3. 边界模糊性
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出发,区域金融应该有一个界限值,但现实中,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金融活动常常跨越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界限,因此以经济区域为地域依托的区域金融的界限也是模糊的,发达国家的地区金融区域界限也不固定。但日前我国的金融区域相对固定,区域本身被视为处于不同发展段的过渡状态,从而以其功能的完整性取代形态的完整性。
4. 开放性发展
一个特定的区域金融是一个有限的区域体系,在市场资源、资金等要素与功能上表现为相对的不完整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区域生存的空间不在区域内部而在区域外部,因而区域金融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要素与要素、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物资、资金、信息的流动。
5. 非线性相互作用
在区域金融体系的运行中,要素与要素、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使之构成一个非线性的关系系统,以适应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
(三)区域金融的结构
区域金融结构是区域现存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体系的总和,反映出各种现存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性质、种类、绝对数量、相对规模、经营特征和经营方式,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集中化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组织和金融交易的方式、范围、规则、惯例、收益分配和有效性。对区域金融结构的描述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描述上,主要侧重于区域金融结构的类型、特征、方式和程度的描述;定量描述上,主要侧重于金融结构各组成部分的绝对数量、相对重要性、与其他领域数量参数关系的描述,其主要的衡量指标有金融相关比率、金融资产总额和各种金融工具余额在主要经济部门之间的分布等。
(四)区域金融的发展
在区域金融结构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推演出区域金融发展的概念,即区域金融结构的变化构成区域金融发展。正如戈德史密斯所说的“研究金融发展必须以有关金融结构在短期或长期内变化的信息为基础”。区域金融结构的变化信息可直接体现在金融工具即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上,体现在金融机构的数量及类型的变化上,因此,研究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就是研究区域金融发展。区域金融存在的基础是区域经济的存在,区域经济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同样诠释了区域金融产生与发展的逻辑前提。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究竟会发挥怎样的作用,还取决于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