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述评
任何理论的研究都与时代紧密结合,由于较早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国外学者在经济增长和科技投入等方面的研究比较早。在科技投入的相关理论中,国外学者更多地涉及对创新的研究,例如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理论等。国外对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起点比较高、研究的时间比较长,国外在经济增长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是比较先进的。在本书中,笔者对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梳理是按照各类经济增长的所属类别进行的,纵观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演进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斯密的分工理论,还是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其理论均和国民财富的经济增长密切联系,另外,国外对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重点还在于对生产函数的研究,例如索罗提出了中性技术进步假设条件下的剩余、罗默将技术进步作为系统的内生变量而引入生产函数中。在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中,国外学者对于科技投入各项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方面研究的都比较多,这和我国学者对该类问题的研究内容比较相似。
由于人文环境的不同,国内对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的相关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很多研究都是基于国外的研究成果完成的,因此,对国外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引进的论文比较多。最近几年,国内学者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国学者更侧重于对国家或者某一地区财政科技投入的现状、科技投入产出绩效、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在经济增长方面,除了对于国外经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外,我国学者还尝试将我国国情和社会问题进行与经济增长相关的探索,试图找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动力和途径。另外,国内学者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机理以及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有较多的研究。关于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的研究,除了对不同科技投入指标对经济增长影响大小的定性研究,我国学者还运用各种方法,如灰色关联法、扩展C-D生产函数的索罗余值法、阿尔蒙法的滞后期模型等方法对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了定量研究。
虽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研究问题的侧重不同,但是对于一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还是形成了一些共识,例如从事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研究的国内外相关学者普遍认同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一些共性的问题如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同科技投入因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等国内外学者都有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有相似的地方,例如国内外学者都会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生产函数法、灰色关联法、索罗余值法等分析所研究的问题。
已有文献在研究中也有一定的不足,首先,在国内的相关文献研究中,由于不同省份对一些科技指标的统计具有差异性,再加上统计数据的年限性和差异性,使学者对于模型的选择空间更小。在我国学者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方面的研究中,所用的方法集中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DEA分析法,而这两种方法都无法实现对经济增长和科技投入之间动态关系的研究。其次,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对宏观经济数据做出科学的处理,例如很多学者主观假定历史经济数据平稳。但事实上,非平稳性、具有时间趋势是这些宏观经济数据的一般特征,如果对这些数据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就会出现“伪回归”现象,从而不能得到科学的结果。再次,在回归分析后缺乏对数据的进一步弹性分析,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滞后效应缺乏研究。最后,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得比较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论述的文章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