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观主体养老目的的生育与退休决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生育、退休、养老决策,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面对的至关重要的人生问题。以往的研究非常丰富,研究视角遍及人口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是极为跨学科的主题。中国情境下的家庭代际关系蕴藏着巨大的研究空间,适合从经济效率、情感动机以及行为互动等多个角度深入挖掘。本书力图打破传统研究范式,在微观主体生育与退休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框架中引入金融学、微观计量学、行为学等描述和分析方法,利用CHARLS数据库所提供的高质量微观数据,从家庭代际关系与家庭养老转移的视角出发,探究微观主体生育与退休决策背后的心理基础、行为动机和思维过程。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迁移与扩展,帮助本书刻画了依靠子女养老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主体基于子女教育投资风险所引致的家庭养老不确定性来评估生育数量和质量,使得“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有限;子女间养老责任的分散效应造成了家庭养老的不可靠性,可见多子不一定多福;当老年主体收入不足以维持自身消费时,有子女转移的主体更倾向于延迟退休,并且隔代抚育是主体在衣食无忧前提下对子女的一种辅助行为,延迟退休政策应考虑两者影响。

中国社会目前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人口老龄化发展十分迅速,1953—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增加了1.25倍,老龄人口数量却提升了3.53倍,并且中国老龄化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了人口出生率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的改善使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育龄家庭生育意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由高到低的根本性转变。这些因素导致少儿人口比例加速下滑,劳动年龄比重不断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加剧老化。老龄化加剧造成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巨大压力,无力满足和维持巨大的养老需求;同时,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家庭养老方式至今仍是中国老年人主要依靠的养老方式,可以作为社会养老有益的补充,但在家庭结构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代际间互动关系的维系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受到挑战。

近几年来,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如“单独二胎”政策,以及正在酝酿之中的延迟退休政策,试图在制度层面上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符合社会预期,可谓大势所趋。而落实到微观个体层面,每个个体可以利用制度提供的契机,重新思考如何整合家庭养老资源和发挥家庭养老功能,以创造改善养老处境的机会。本书之所以选择微观主体决策的视角切入,是因为宏观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与微观个体的激励相容。特别是像生育、退休这类与每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政策,能否给个体充分的选择权,是评价政策好坏的重要标准。另外,对微观个体决策的探究和把握,能够帮助我们预测政策实施的效果。

本书借助于CHARLS数据库提供的微观数据,结合经济学、金融学、微观计量学和行为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切入视角,紧紧围绕家庭代际关系展开研究,通过对家庭代际转移模式、程度和效果的考察,深入剖析微观主体依靠子女来实现家庭养老功能的思维过程。研究在生育政策放松和退休政策改变的条件下,对家庭养老途径的考虑以及子女家庭养老支持程度如何影响主体生育数量决策和退休时点选择。本书核心章节研究内容如下:

第三、第四和第五章是基于传统的经济学理性假设,从家庭养老角度出发,对微观主体的生育、退休等决策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基本采用静态的分析框架得到相关结论。第六章对基于时间偏好不一致的非理性视角下的养老退休决策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梳理总结,以便为未来的研究拓展思路。

本书可能的创新有以下几点:①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将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中相关概念迁移到对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之中,体现出跨学科视角下学科间知识横向迁移的研究优势;②第四章将父母与子女群体之间纵向的代际关系进行拓展,通过打开子女群体“黑箱”,以探讨子女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对家庭代际间转移的影响,区别了子女间合作加强效应和责任分散效应,由此展开了对于家庭养老可靠性的讨论;③第五章将隔代抚育和子女养老这两种常见的现象对于退休决策的影响进行了细致剖析,为预测延迟退休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提供了有益的审视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