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
一、沿线国家普遍对“一带一路”持积极态度,共同寻找发展新道路已成为各国的内在要求
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后,沿线的一些国家对此反应积极,对复兴“丝绸之路”充满期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处于经济快速成长期和转型期,都需要加大改革和转型。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业发展滞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愿望十分迫切,建设“一带一路”将使沿线国家在地区合作中获得巨大的收益。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落后国家将获得道路、油气管网、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机会,能源资源富集国将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目标,内陆国家将获得出海口从而更有效地融入全球经济,出口大国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一带一路”是一项能够满足沿线国家多样化诉求的共赢倡议。
“一带一路”对欧洲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这些年欧洲迟迟难以走出债务危机的阴霾,长期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未能有效缓解,近期又受到英国“脱欧”、恐怖威胁、难民危机等事件的巨大冲击,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下滑,需要借助“一带一路”争取更多的投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英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大国对“一带一路”表态积极。俄罗斯对“一带一路”的认同度较高,认为“一带一路”可以与其提出的“欧亚联盟”充分对接。中亚地区也对“一带一路”十分积极,“一带一路”的建成将为其带来巨大的物流、资金流和人流,便利了中亚地区能源资源产品的出口。一些非洲、拉美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公开表示,希望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与“一带一路”各国进一步密切双多边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少地区也提出了自己的区域合作倡议,如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蒙古国的“草原之路”、巴基斯坦的“愿景2025”、土耳其的“中间走廊”、欧盟的“容克计划”、波兰的“琥珀之路”、印度的“季风计划”、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越南的“两廊一圈”、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澳大利亚的“北部大开发”、英国的“北方增长动力计划”等,这些倡议均可与“一带一路”充分对接,通过协议、规划、机制、项目等方式,把“一带一路”建设和对方的发展战略连接起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套式格局。因此,“一带一路”并不是仅符合我国利益的发展战略,而是具有包容性的互利共赢的发展倡议,因而得到各国的高度认可。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态愿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我国已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亚投行成员已经达到近90个,“一带一路”的建设队伍更加庞大,“一带一路”集体大合唱的声音将更加嘹亮。
二、中国自身经济实力增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和示范
中国经济经过近70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高速增长,已经创造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从一个经济弱国逐渐发展成一个经济大国。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2010年我国GDP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2。2014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1。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5%左右,相当于第1大经济体美国的约2/3。从国际贸易来看,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先后超过了日本、德国、美国,从2013年开始成为世界第1大贸易国。从制造业来看,在经历了4轮大规模的全球性产业转移之后,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厂”,2011年我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1制造大国,目前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达到25%。从金融来看,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快速推进,目前我国已经和33个国家开展了人民币互换,我国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结算量已经占到贸易总量的1/4,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卢森堡、法兰克福等12个国际金融中心设立了人民币的结算中心、清算中心、离岸中心。2015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篮子,占SDR份额的10.92%,成为5大国际货币之一,人民币已成为准国际货币。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成立运营,成为推动全球金融秩序改革的重要力量。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要完成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按中美目前的经济增速计算,到2020年中国GDP将会达到美国的73%,到2035年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1大经济体。伴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扩大,中国经济竞争力将会大幅提高,在一些重点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实现中国资本的全球布局并深深嵌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在文化和外交领域形成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从而实现由制造大国、贸易大国、投资大国、文化大国、外交大国向制造强国、贸易强国、投资强国、文化强国、外交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根据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在2020年建党100周年时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届时我国将真正成为世界强国,重回世界经济的制高点,这一切将成为我国带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坚实保证,我国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最佳典范,沿线各国也将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并从中受益。
三、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国,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软实力
从全球来看,国际经济和国际秩序进入了大调整时代。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开始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领头羊”,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重塑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开始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也将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取舍、进退对世界的影响都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世界在给予中国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国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近年来,中国在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同时,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各类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等,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治理、向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体现了中国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在全球的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交流交融将愈加深刻。中国的责任和使命不仅在于搞好自己的经济建设,更要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改变,推动世界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发展。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仍然由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但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及其发展中国家参与和塑造全球治理的条件越来越多。由于欧亚大陆错综复杂的大国博弈和民族国家关系,加上西方民族主义、反全球化思潮,国际上反思西方模式的声音增多,这给中国争取更多规则和体系的制定权和话语权提供了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新机制的建立,将给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带来不同的机会和选择,中国无意寻求势力范围,而是要与各国一道共同设计更加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秩序。伴随着中国从一个区域性大国成长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将会从一个对世界规则的跟随、参与、应对者转变为国际新规则、新秩序建构的设计者、引领者,中国议题、中国方案、中国声音、中国力量将推动世界格局朝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改变。在中国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APEC峰会、G20峰会及各类大型重要国际会议,都受到了全球的高度瞩目,表明了中国日益增强的大国领导力和不断树立的大国形象,这些都赋予了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上更强的领导力。
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有深厚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基础
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大国,古代中国以其独特的魅力、博大的胸襟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通过贸易、文化、人口迁徙等对外交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与沿线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国家的发展。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密切了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扩大了我国对外经济的影响。中亚国家与中国有长达3300多千米的共同边界,中国是最早与中亚国家建交的国家之一,双方的历史渊源深厚。而“海上丝绸之路”则沟通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的外交联系,扩大了中国文化对外的影响,友好往来至今未绝。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谱写了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促合作、图共赢是当今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一带一路”反映了沿线国家的共同诉求,具有深厚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基础。
纵观历史,开放、共赢、包容的共同文化价值观是丝绸之路绵延千年的重要纽带,今天这一共同价值观的颜色不但没有消退,反而更加增强,全方位对外开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并决定着中国的命运。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更加自觉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视野。当前,中国外交政策正在进行从“反应式”外交到“主动筹划型”外交的调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引领当代国际关系,以“包容互鉴”和“合作共赢”原则发展中外关系,以“新型大国关系”理念规范中美、中俄、中欧、中印关系,以“真、实、亲、诚”四字箴言提升中非关系,以“亲、诚、惠、容”四字理念指导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外交范围不断扩大,外交互动空前频繁,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注重建立与周边国家、比邻国家及海上关联度高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在国际性、区域性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积极的乃至主导的作用,中国外交领导力、话语权、亲和力、向心力都大大提高,这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五、现有双多边协调平台提供了较好的沟通渠道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可以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和协调。“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双边和多边机制主要包括:APEC、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合作基础较好的多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等。“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多边合作中,最大的平台是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合作平台还包括:亚信会议、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中亚国家论坛、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亚欧博览会、中亚无核区、阿富汗问题“6+2”会议、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欧亚经济论坛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全球性的重要机制和平台,如G20、APEC、金砖国家峰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等,这些合作机制在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关系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