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管理现状
高等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应找准立足点,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面向不同的金融机构,培养“品行素养好、理论基础实、专业本领硬、实践能力强、沟通合作易”的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深化,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财经类专业是一门对金融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要求都很高的专业,探索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类人才的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高等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着忽视在校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在不同层面对高校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的不断革新,解决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急迫。高等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校企融合”为抓手,不断探索、创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模式。时代对于财经类人才的需求的变化使得高等学校在探索财经类专业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时不得不考虑社会的需求。作为财经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学习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除了具备一定的财经理论和实践功底,还要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
高等学校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对于传统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方式方法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是当前进行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关键问题。这也关系到财经类专业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高校培养的财经类人才能否匹配社会的需求,因此,这类问题也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的财经类专业,延续着高等教育工作者作为管理者、学生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管理模式。在这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下,学生失去主动性,可能存在着忽视学生诉求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也有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