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要素供给结构失衡
一是劳动力要素的有效供给不足。四川适龄劳动力数量占比逐年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参与率也由2000年的88.6%下降到2015年的72.1%。技术型劳动力特别是高级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师短缺,2015年四川各技术等级技术人员的求人倍率高达1.81,明显高于1.4的劳动力市场整体水平。
二是资本要素的有效供给不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大量资金流向政府平台、大型国有企业乃至“僵尸”企业,严重挤压市场部门的空间,使市场部门获取资本的成本大幅增加,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同时,在市场流动性总量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资金活跃度却有所降低,大量资金脱实向虚,流向股市、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导致实体经济资金供需严重失调。
三是技术要素的有效供给不足。目前科技资源配置的行政化色彩较重,科研计划、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干预较多,部分研发项目脱离市场需求,浪费资源投入。同时,技术转移和转化的能力不足,全省科技服务业不发达、市场化程度不高,技术转移和转化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和产业化。此外,技术资源与投入协同不够,现行多头管理的科技管理体制导致各类科技计划和项目重复立项、各类财政科技投入无法有效统筹,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和浪费现象明显。
四是土地要素供需失衡。从耕地看,四川耕地总量仅占全国的4.7%,人均耕地数量十分有限,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耕地复种指数达248.9%,耕地承受的压力非常大。从建设用地看,四川省城乡建设用地人均指标(152.24平方米/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0.63平方米/人),并且地区差异明显。大城市用地不足,而村镇用地尤其是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过大,分布过于分散,土地利用效益不高。与此同时,一些城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发,城区建筑普遍呈现出“高、大、密”的特征,土地容积率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