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技术经济学概论
内容提要
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推动、最佳结合规律及其实现方法的科学,这一学科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也有一些独特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本章内容着力于介绍技术经济学这一学科的相关背景及其发展过程,共分四节:第一节介绍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回顾技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演变过程;第三节介绍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四节分析技术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技术经济学特征与性质
一、技术与经济
学习和研究技术经济学,首先要了解技术和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一)技术
对“技术”(Technology)一词始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由希腊词techne(艺术,手工艺)和logos(词,言语)组成。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把技术视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技艺能力或者技能。Technology最早出现在英文中是17世纪,且仅被用来讨论意识应用,到20世纪其含义被扩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归纳起来,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技术是指用于改造自然的各种生产工具、装备、工艺等物质手段的总和,即物化形态的“硬技术”,具体表现为:①技术是技巧、技能或操作方法的总称;②技术是劳动手段的总和;③技术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在生产时间中有意识的运用,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狭义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是劳动工具,其缺点是忽略了技术的动态过程。
广义的技术是指技术在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按照科学原理及一定的经济需要和社会目的发展起来的,为达到预期目的而对自然、社会进行协调,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方法和规则的复杂系统,包括了“硬技术”和“软技术”。具体表现为:①技术是完成某种特定目标而协同运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②技术是按照某种价值的实践目的,用来控制改造和创作自然与社会的过程,并受科学方法制约的总和。广义的技术是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经济
经济(Economy)一词在不同范畴内有不同的含义。在古汉语中的经济是“经邦救世”“经世济民”,意指治理国家,救济庶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一切治国方针。现在我们通用的“经济”,是由日本学者从“Economy”一词翻译而来的,其主要含义有:①经济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和思想等上层建筑存在的基础;②经济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总称;③经济指一个社会或者国家的国民经济的总称及其组成部分,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部门经济;④经济指节约或者寄生,如经济效益,经济的合理性等,它强调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和节约。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形成了大经济观,即经济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大系统,系统内各生产要素协调组合,人流、物流、信息流有序进行,形成经济与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和体系。在大经济观的系统运行中,各要素对外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互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不断优化系统内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与技术结构,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技术和经济(The Interact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在人类进行物质生产和交换活动中始终并存,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技术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明显的经济目的性,没有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技术是没有生命力的;而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手段,世界中不存在没有技术基础的经济发展。技术与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又相互制约,存在着极为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1.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技术进步(Technical progress)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之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从第一次技术革命,人类从手工业步入大机器工业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到第二次技术革命,人类进入电器时代(电子,电机应用,无线电通讯),到第三次技术革命进入核能时代(相对论,原子弹),到第四次技术革命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每次跨越都伴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和发展。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世纪初,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5%~30%是靠运用新技术达到的,而现在有60%~70%为科学技术成果投入应用做出的贡献。
2.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动力
技术进步不仅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经济发展(Econimic Development)对先进技术成果的需求又成为技术进步的直接动力。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都需要经济的支持,受到经济的制约。综观世界各国,凡是科技领先的国家和产品超群的企业,无一不是研究与开发高投入的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2.8%,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的制约只能在1%以下。在我国,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和政策的激励,2016年为2.11%,2017年达到了2.12%。
3.技术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技术和经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和手段,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因此,只有技术和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二、技术经济学的性质与特点
技术经济学(Technology Economics)是研究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推动,最佳结合的规律及其实现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研究技术与经济最佳结合的新兴学科。技术经济学主要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Economic Effect),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以及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Economis Growth)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技术经济学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类的学科,但它是介于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之间的一门讲求经济效益的应用性、交叉性的边缘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学科,是以特定的技术科学或泛指的技术科学为基础,研究经济问题的学科。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预测性等特点。
(一)综合性
技术经济学研究领域广泛,既包括技术科学的内容,也包括经济学的内容,并将技术与经济问题置于客观规律和经济理论基础中进行综合研究,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从学科性质来看,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或者边缘学科,它建立在数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会计学、工程学、技术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等多门学科的基础之上,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二)系统性
技术经济系统是一个跨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其面临问题涉及技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个方面,而且大多是多目标、多因素、多层次的问题。技术经济方案最优化的实现,这些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的组合才能达到,而且这些因素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因此,在进行技术经济学研究时,要有系统观念,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将影响预期目标效果的全部因素纳入到一个系统中,分清主次,明确重点,进行综合分析。
(三)预测性
技术经济是一门决策性的科学,主要是对未来实施的工程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政策、技术规划、市场需求、风险估计等进行事前分析和论证。这就决定了技术经济的分析预测是在事件实际发生之前进行的,它需要有一定的假设条件,或者是以以往的统计数据为分析依据,并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实际情况,推断未来情形。由于它的预测性,它所提供的结果只能是近似值,而不是实际值,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分析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四)选择性
多方案比较选择是技术经济学突出的特点,也是管理科学化,决策民主化的要求。在对技术方案分析取舍之前,都应该找出可以类比的被选方案;而任何一种技术,又可以找出若干不同的采纳方式机和条件,技术经济评价(Technical and Economic Evauation)首先就是对备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多方案的比较、分析、评价选取综合效益最优者。在进行方案比较研究时,要注意被选方案的可比性,保证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五)实践性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行业生产、建设中实际的技术经济问题,以及跨行业共同需要解决的技术经济问题。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成果又直接用于生产、建设实践,并通过实践检验分析研究成果的正确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科技成果在各行业生产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技术创新、转移、扩散的深入发展,实践中涌现出的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多,这也为技术经济学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二节 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技术经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我国广大技术经济工作者在总结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外相近学科的有益部分,由中国人自己建立起来的新型综合性交叉学科。我国技术经济学科开拓者之一傅家骥教授曾指出,在中国的经济管理学科中,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学科像技术经济学科这样具有中国特色。或许,这正是技术经济学科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成为中国经济管理学科“常青树”的“本源”所在,也是一代代经济研究者矢志努力的“灵魂”所在。
一、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技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技术经济学的开创阶段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引进苏联科学技术的同时,在计划工作、基本建设工作和企业管理中也引进了技术分析和论证方法,特别是在规划、设计156项重点建设项目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这对当时实现投资效果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60年代初期,我国通过分析和总结国民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经济理论界开展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效果问题的广泛讨论,对经济效果的一般概念、实质、范围、评价标准、指标体系以及具体的计量方法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其中,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于光远等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观点。196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即《全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将“科学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列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明确指出,任何技术工作,必须既有技术上的优越性,又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并要求结合项技术的具体内容进行经济效果的计算和分析。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一批50年代留学苏联的工程经济专家与50年代留学英美的工程经济专家,在于光远同志的提倡下,在中国创立了技术经济学学科,并阐明了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通过实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在工程建设和技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工程建设方案优选和决策的重要科学依据。由于留学苏联的工程经济专家在外期间学习的主要是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与设备管理,留学英美的工程经济专家在海外留学期间学习的主要是项目的财务分析,因此,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项目和技术活动中的经济分析”,着重于研究技术的经济效果,故称之为经济效果学。
(二)技术经济学的挫折停滞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经济与管理学科都被批判,致使技术机构的队伍拆散,机构瓦解,研究工作完全停顿,技术经济学科基本没有得到发展,甚至受到压制和批判否定。
(三)技术经济学的全面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技术经济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欣欣向荣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学的春天”真正到来了,一批国内成长起来的科技哲学及经济管理学者加入到了技术经济学科之列,成为技术经济学科重要的生力军,技术经济学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8年11月成立了中国技术经济学研究会,重建研究机构和队伍。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技术经济研究所,很多部门成立了技术经济研究机构。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不断演变,根据不同对象赋予其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新的内容,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研究学派,如效果学派、关系论学派、技术资源最优配置学派等,从而使技术经济学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技术经济学理论方法体系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学科的分支也越来越多,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经济学这门学科越来越重要,研究工作正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技术经济学将伴随中国经济建设的时间需要而不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经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的评论与评价,包括:生产力布局、转移的论证与评价;经济规模的论证与评价;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配置的论证与评价;企业技术改造的论证与评价;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经济分析与技术引进的论证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与项目评价;企业技术经济潜力的分析、论证与评价;技术发展战略的研究、论证与评价等。
技术经济理论方法也将应用于环境研究领域中,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估计、绿色CDP核算体系、环境政策与管理的经济分析。在资源技术经济领域,将研究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替代能源及新能源技术开发的经济分析,重大能源项目的经济分析,人力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形势分析等;在信息经济领域,将应用技术进步与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等。知识经济研究也将技术与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带入到一个新的天地,相关的研究针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背景、概念,知识经济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知识经济与工业化现代化的关系,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等展开。
二、国外相关学科概述
国外虽然没有我国的技术经济学完全对应的学科,但相近学科很多,如欧美各国流行的工程经济学、可行性研究、费用效益分析,以及价值工程;苏联、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经济分析、部门经济学;日本的经济性工学;英法等国的业绩分析、经济计算等。
与技术经济学最接近的是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 Economics)。1887年亚瑟姆·惠灵顿(Arthar M. Wellington)的著作《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The Eocimic Theory of Railway Location)问世。在该书中,他首次将成本分析方法应用于铁路的最佳长度或路线的曲线选择中,开创了工程领域中的经济评价研究,标志着工程经济学的诞生。1930年格兰特(Eugene L. Grant)在其著作《工程经济原理》中指出了古典工程经济的局限性,提出了以复利计算为基础,讨论了判别因子和短期投资评价的重要性以及资本长期投资的一般比较,被称之为“工程经济之父”,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开发田纳西河流域中,开始推行可行性研究,将技术与项目的经济问题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通过不断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工作程序和评价方法,使工程经济学得到新的发展。
技术经济学在苏联被称之为“技术经济分析”或“部门经济学”,它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的方法进行方案优选,是在生产工艺学、技术定额学,劳动组织学、统计学等基础上建立的,它是我国技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来源之一。
西方“技术经济学”(Economics of Technology)所研究的领域我国学者多有涉猎,可以相互借鉴。在研究方法上,国外更加强调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运用和理论的形成和创新。西方国家有关技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业和不同的地区之间的转移和扩散,新技术的生成,新技术对企业的影响,新技术如何影响市场份额和保持竞争地位、企业的规模和特征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技术变化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等。
西方国家对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不仅学术界有大量的研究文献涌现,政府的推动也进一步促进了技术转移和扩散政策方面的深入研究。如2004年召开的OECD国家部长级科技政策会议,其主题是“科技和创新政策的主要挑战”。OECD国家非常重视国际知识的跨国传播和进行国际合作,强调知识的产生和传播是创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的重要推动力。如在2004—2005年间,西方国家有关技术与经济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①技术变化与经济增长。②技术生成的主要过程,研究者如何选择、模仿和试验新的概念,如何建立模型模拟这些过程。③技术变化的增长效益。④技术创造如何进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⑤是什么因素引起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率的差异。
第三节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有自己的特有的研究对象和独立于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体系。技术经济学虽然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然而,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及内容、范围和方法体系,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其研究对象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完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科学
效果论学者认为,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政策、新技术装备的经济效果,寻求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和方法的科学,或称之为技术的经济效果学。从经济效果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技术实践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技术选择、资源有效配置等问题。按此观点又有三种提法:①研究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两者协调发展的经济效益科学;②研究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技术和经济的最佳结合及其运行规律,其目的是求最佳的经济效果;③研究技术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对立统一的科学,它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技术分析、经济比较和效益评价,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组合,确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最优经济界限。
(二)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发展的相互推动,最佳结合的规律及其实现方法的科学
关系论学者认为,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寻求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两者达到最佳结合和合理配置。它包含着以下三层含义:①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②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最佳结合协调发展的规律;③技术与经济最佳结合的实现形式与方法。
(三)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技术资源促进经济增长规律的科学
动因论学者认为,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技术资源,使之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学科。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的分析评价方法在各种资源的配置方面起着过滤和优化作用,它不仅从微观方面研究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如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方法、产品成本优化设计的价值分析方法等,而且也从宏观方面研究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的政策评价、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和可持续发展评价等问题。
(四)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最优结合的学科
因素论学者和问题论学者认为,技术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建设领域技术经济问题的学科。如何提高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把技术上的先进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巧妙地统一起来,从而使技术进步能够很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是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这个观点显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进技术和加大建设项目投资的时代要求有关。
(五)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经济、社会、生态、价值构成的大系统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学科
综合论(系统论)学者认为,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经济、社会、生态、价值构成的大系统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学科。这反映了学术界希望在更广泛的人类社会大系统中研究技术问题的愿望。
综合来看,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界定在三个领域、四个层次、三个方面。技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①技术领域中的经济活动规律;②经济领域中的技术发展规律;③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围绕这三个研究领域,技术经济学科的研究层次主要包括:
(1)工程项目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2)企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3)产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4)国家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具体而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技术经济学科的基础问题;
(2)技术经济的学科方法;
(3)经书经济学科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的现实技术经济活动中的应用问题,如项目财务评价、技术创新、技术整合等理论与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
二、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它既包括西方工程经济学、苏联的部门经济学、日本的经济性工学、英国的业绩分析等内容,也包括欧美的管理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日本的经营工学、生产工学,苏联的生产组织学、技术定额学的部分内容;既涉及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领域,又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还设计具体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技术经济的研究范围也十分广泛,从宏观到微观,包括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凡是存在技术活动的地方,都存在经济效果问题,这些都是经济经济学所涉及的范围。
从横向(即按部门)来划分,可分为工业技术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商业技术经济学、建设技术经济学、能源技术经济学、交通运输技术经济学、邮电技术经济学、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学等。
从纵向(即按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宏观技术经济学和微观技术经济学。宏观技术经济问题主要涉及国民经济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因此,宏观技术经济学主要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速度、比例、效果、结构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最佳关系问题。具体包括:
(1)经济效益与经济发展速度、比例、结构的关系问题;
(2)生产里的合理布局、合理转移及其论证分析;
(3)投资方向、投资选择问题;
(4)能源的开发与供应、生产与运输、节约与代替问题;
(5)技术引进方案的论证问题;
(6)外资的利用与偿还,引进前的可行性研究与引进后的经济效果评价问题;
(7)技术政策的论证、物流流通方式与渠道的选择性问题。
微观技术经济问题主要涉及局部性问题,如具体的建设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等。因此,微观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需求分析与项目论证问题;
(2)厂址的选择与论证;
(3)产品方向的确定与论证;
(4)技术设备的选择、使用与更新分析;
(5)原材料路线的选择;
(6)新技术,新工艺的经济效果分析;
(7)新产品开发的论证与评价。
第四节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程序
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以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为主体的应用学科,因此,方法是技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法体系主要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如唯物辩证法,是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论;第二层次分为基本方法和专门方法,基本方法是适用于解决技术经济问题的普遍方法,专门方法是技术经济学某些特定领域或者解决每个特点问题的方法;第三层次则是一些具体的分析方法。
(一)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System Analysis Method)是将研究对象置身于一个系统内,采用系统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需求分析、人均分析、弹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然后对系统研究成果进行整体分析与最优分析,以整体最优为准则选择最佳方案。该方法常用于宏观的技术经济研究中,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地区发展战略、技术发展战略、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建设研制、推广与应用等活动中,它是一种以定量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二)方案比较法
方案比较法(Project Contrast Method)是技术经济方法中应用最广、最成熟的一种,现已有一套比较完整、成熟的工作程序与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对待选方案的选择与比较,对内外部各种条件的选择与比较,对技术经济指标与指标体系的选择与比较,对最优方案的选择与比较,对完成同一任务、同一经济活动目标而进行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
(三)效益评价法
效益评价法(Benefit Evaluating Method)主要通过对成果与消耗、所得与所费、产出与投入的对比分析,并最后选择经济效益好的利国利民的技术方案。
二、技术经济学分析的一般程序
技术经济分析是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过程,它通过对各种可行的技术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比较和评价,在全面评价经济效果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和决策。一般而言,技术经济分析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目标
目标分析是技术经济学分析的首要步骤。所有的技术方案,包括技术路线、技术政策、技术措施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是整个社会的技术经济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作经济决策时,我们追求的不光是子系统、小系统的目标,而是整个大系统的目标。一个项目或一个技术方案的目标,可以是单目标,也可以是多目标。当方案有多个目标时,应该明确目标之间的主次、隶属关系。此外,还应该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指标和具体内容。
(二)调研分析
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并广泛搜集有关技术、经济、市场、政策、法规等信息、资料和数据。这些调研资料可以用作探索和拟定各种备选方案,也可以用作评价时的参考。在方案评价中,特别是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影响因素复杂,因此还应建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寻求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最优条件,从被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
(三)设计被选方案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被选方案,这一步很关键,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影响因素和风险,可以通过成立专家小组或采取头脑风暴法来进行被选方案的设计,这样可以产生智力积聚效应,有利于设计出更全面、考虑更周密的被选方案。
(四)拟定评价指标
设计评价指标是选择实施方案过渡步骤,可以从市场需求、技术选择、经济分析、效益评价等方面来设计项目可行性的评价指标。有了备选方案就必须要对其进行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指标可以是定量的数据指标,也可以是定性的评价指标,要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评价指标的设计和选择要符合项目的具体目标。
(五)方案综合评价
有了备选方案和评价指标就可以对所有方案进行评估,以选择最优方案。在这一步骤中,同样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产生智力积聚效应,对影响备选方案的成本、风险和收益尽力考虑周全,如果最终没有确定令人满意的备选方案,就必须重新回到第三步,重新设计备选方案,直到确定最优方案为止。
(六)确定最优方案
通过方案综合评价,从成本、收益和风险等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将确定符合项目目标的实施方案。由于方案只是在对将来未知情况的假设的前提下设计的,所以,最后的方案应该有一定的可变动性,以应变将来市场或其他方面的变化。
(七)方案实施与完善
这一步骤是实施方案的过程。由于方案的设计是在对将来未知的情况下设计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提供当时情况的改变而对方案作适当的变动;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对项目实施的控制和管理,尽量保证按照预期目标完成项目。
本章小结
技术和经济在人类进行物质生产、交换活动中始终存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技术和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又相互制约,存在极为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的交叉科学,它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技术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我国广大技术经济工作者在总结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推动、最佳结合规律及其实现方法的科学,具体的研究对象包括: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发展,寻找具有最佳经济效果的方案;研究技术和经济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研究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
学习和研究技术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技术经济学是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连接技术与经济的纽带,更是培养优秀工程师和经营管理者的重要摇篮。要运用好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和动态观念,把握好两类问题,即技术领域中的经济活动规律、经济领域中的技术发展规律,不断从国民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寻找问题、研究现实、发现规律、提升理论、建立方法,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技术经济学科发展做出贡献。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学习技术经济学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思考与练习
1.怎样理解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2.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3.学习技术经济学在目前的全球金融经济时代有什么意义?对于经济转轨的中国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