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技巧与案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怎么评

必读文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策略与态度的访谈研究》(文秋芳,林琳)。此文献必读,价值很高,它告诉了我们一些通讯评审中的“秘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延伸阅读:

文秋芳,林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策略与态度的访谈研究[J].外语界,2017(1):22-29.

扫一扫

1.通讯评审阶段(盲审)方法

通常,一个项目要通过5个评委的通讯评审,才能进入最后一关——“会评”。根据往年规定,通讯评审的通过率为25%左右,通讯评审专家采取什么策略、运用什么方法、秉持什么态度,是不少申请者迫切希望了解的信息。

(1)“一点淘汰法”

有11位受访专家在首轮评阅时都采用了“一点淘汰法”,具体涉及标准有选题新颖度、问题凸显度和参考文献质量。

①选题新颖度。所谓新颖度,绝大多数受访专家认为是指目前尚未被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对已有研究问题的新解读,如使用新理论、新方法、新视角、新材料等。

7号受访专家这样解释新颖度:“新颖度可从几个方面来看,比如理论研究,第一要看理论框架,是不是使用新理论;第二要看视角,是否有新角度,如果大家都已经用过这种视角,我就担心做不出什么新东西;第三要看新方法;第四要看新材料,当然这个由项目本身决定,如对历史的研究必定需要新材料。”

专家特别指出创新性有三点就足够了,写得过多既不现实,也会影响对课题可行性的判断。选题不仅要新,还要遵循“需求原则”,即应“学术之需”和“社会之需”,具备理论创新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这是社科基金项目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和基本要求。简言之,选题不仅要“求新”,更要“求价值”,申请者可以“新题新做”,也可以“旧题新做”“老题深做”。

②问题凸显度。受访专家都强调如果申请者没有问题意识,申请书未列出研究问题,就会直接出局。4号受访专家强调指出:“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如果没有研究问题,便无法知道要研究什么,这样印象就很不好。懂得课题申报的人,一定懂得在一开始就提出问题,把自己的研究问题置于申报书最凸显的位置,因为它最重要、最核心。有的研究问题是隐含的,会使课题质量大打折扣。”

对于研究问题,受访专家通常从“科学性”和“逻辑性”进行细致考察。所谓科学性,受访专家认为是指研究问题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果问题缺乏理论基础,会被直接淘汰。所谓逻辑性,受访专家认为是指所提研究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之间不仅要有衔接,还要有层次。

③参考文献质量。有9名受访专家提到参考文献质量是重要的筛选标准,能够反映申请者的知识储备和对已有研究的掌握程度。根据受访专家提到的标准,参考文献出现以下情况则课题就有可能被淘汰:参考文献陈旧、与申请课题相关的国内外重要文献缺乏,文献级别低等。

6号受访专家这样说道:“近3年的参考文献一定要有,经典的文献可以不是最新的,但一定要有。另外,文献要在国际上比较前沿,发表级别较高,不能只有国内的文献。”

(2)比较法

在申请书看似同等优秀的条件下,受访专家采用“质量优先”比较策略。根据访谈数据中主题的出现频次,受访专家比较课题的依据主要包括前期成果质量、研究设计精细度、文献综述详实度、语言规范性等。

2.盲审专家的评审态度

(1)评审过程

虽然绝大多数受访专家采用三轮评审制,但他们的评审过程并不完全相同。8名专家采用“排除法”,即按照自己的标准首先淘汰最不符合要求的申请书。3名专家通过“择优法”筛选出优质项目。2名使用“分类排除法”,即按照项目的新颖度将其划分归入高、中、低组,然后逐个淘汰。1名专家使用“排序法”,即根据项目质量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2)“不十分熟悉”课题和研究方法的处理

有12名受访专家表示他们会查阅相关资料,把问题搞清楚,以防误判。他们也为自己在这一评审过程中学到新知识而感到高兴。至于研究方法,受访专家指出,有时课题申请者可能对自己采用的方法并不熟悉或者并不擅长,但研究方法无好坏之分,以解决研究问题为根本要务。7名专家倾向使用“混合法”,即通过多维数据揭示研究问题的不同侧面。1名专家在谈及“质化法”时强调,如果社科基金项目只有一两个个案作为研究对象,显然是不够的。2名专家提及有的申请者对“量化法”存在错误认识,以为研究只要有了数字的装饰就是“量化法”。

延伸阅读:

文传浩,夏宇.也谈社科研究的“走转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67.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