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通过第一章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交易或事项,这些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又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而会计要素只是对会计对象的最基本分类,简单运用会计要素来反映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信息使用者要做出相关决策,往往需要更为详细的资料。例如,所有者需要了解利润构成及其分配情况,了解负债及其构成情况;债权人需要了解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有关指标,以评判其债权的安全情况;税务机关要了解企业欠缴税金的详细情况等。信息使用者对这些信息的需求是企业按会计要素来分类核算无法满足的。因此,有必要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分,分门别类地核算,以满足经济管理及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即采用一定的形式,对每一个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进行分门别类的反映。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主体经营资料的统计分类。不同的会计科目,其性质和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但各个会计科目之间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会计科目是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会计科目,可按一定的标准对会计科目进行适当分类。
1.按经济内容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与损益类。
资产类科目是用于核算和监督各种资产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会计科目,例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等。
负债类科目是用于核算和监督各种负债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会计科目,例如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等。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用于核算和监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会计科目,例如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
成本类科目是用于核算和监督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的会计科目,例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
损益类科目是用于核算和监督收入、费用的发生或归集情况的会计科目,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
2.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亦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在我国,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根据2006年10月财政部会计司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设置和实施,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总分类科目(有删减)如表2-1所示。
从表2-1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总分类会计科目都对应着一个编号。会计科目编号为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提供了便利。总分类会计科目表采用的是“四位数字定位编号法”:千位数码的1、2、3、4、5、6,分别顺序代表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即按会计要素划分的类别;百位数码代表每一大类会计科目下较为详细的项目分类及固定排列;十位和个位数码一般代表每个项目之下会计科目的顺序号,即从01开始,至99为止。为便于会计科目的增减,一般情况下,编码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展性,在编码间,留有一定的间隔,企业不应随意打乱重新编列。会计人员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不应只填列会计科目的编号,应当填列会计科目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
表2-1 总分类科目表
表2-1(续)
① 2017年4月6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财会 〔2017〕7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执行本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财政部于2006年2月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新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一)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新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以上三类,取消了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三个原有分类,新设“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三个会计科目。(来源:2018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教材249页-259页。)
表2-1(续)
(2)明细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明细核算指标的科目,也称明细科目或细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中的规定自行设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应付账款”科目按债权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付账款的具体对象;“原材料”科目按原料及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各种原材料的具体构成内容。
如果某一总账科目下的明细科目较多,可在总账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增设二级科目(即子目)。例如,在“原材料”总分类科目下,可按材料的类别设置二级科目“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如表2-2所示。
表2-2 明细分类科目表
在设置有二级科目的情况下,会计科目划分有三个级次,不同级次的会计科目提供的核算指标详细程度不同。二级科目反映的会计信息比总分类科目详细,但又比细目概括。总之,会计科目作为一个体系包括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科目内容反映各科目之间的横向联系,科目级次反映科目内部的纵向联系。
三、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等额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而账户又是以会计科目为依据设置的。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会计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记入何种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的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供的及时性,会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