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周期性问题探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影响深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探究与金融危机相关的理论问题。在危机爆发数年后,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欧元区发展态势趋好,新兴市场国家表现强劲,中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步入新常态,世界经济整体上进入复苏通道。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前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可以说,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经济复苏和金融风险并存的状态。本书旨在以金融危机的周期性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周期与金融危机的相互推动为主线,以当今时代周期波动的内生因素为研究重点,以国际金融机构的失衡与重整为重要观点和创新点,以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重构为落脚点,深入分析金融危机的周期性问题,以期从全球结构的角度对结构性金融危机的生成机制和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本书第一次将金融危机纳入经济周期的研究视野,从全球结构的角度,对周期性金融危机生成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力求对结构性金融危机进行理论探讨。本书为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整、金融结构的制衡、货币体系的重构提供了积极和富有创意的理论思考及学术探讨。

本书共八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介绍金融危机的周期性回眸。伴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大以及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呈现周期性轮动。而在此过程中,随着货币、信用以及金融的诞生和发展,在经济周期中出现了明显的特征:金融危机的间歇性爆发。近百年来较为严重的三次金融危机包括1929年的大萧条、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这些历史危机中,我们试图寻找一些解释的线索。其中,信贷状况的周期性变动以及政府政策的周期性调整,是最为明显的两大因素。在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以及信贷市场顺周期性的理论基础上,美国、日本以及智利等国家的历史信贷数据以及危机事实更能说明一国信贷扩张与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政府的政策周期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周期性调整也是导致危机的一大因素,本书以1980年以后的美国货币政策为例阐述了这一观点。

第二章论述历次金融危机的比较与启示。比较分析历次金融危机,不难发现导致危机爆发的共性因素,这些因素中包括一些直接的或者表象的原因,也包括导致危机发生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包括:高杠杆率、贫富差距过大、过分强调公平的福利主义等;而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第三章探讨从经济周期到政策周期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开始强劲复苏,货币政策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探索。货币政策名义锚经历了总量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然而20世纪的大滞胀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除通货膨胀之外货币政策的目标应更综合地考虑资产价格以及金融稳定。

第四章论述金融危机的周期性升级与传递。金融危机的传递包括国际贸易渠道、金融机构渠道、资本流动渠道以及预期渠道。而不断深化的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都使以上几种渠道更为通畅。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加深了经济全球化的程度: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问题需要全球化来解决;不断发展的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力量;不断增长的全球贸易推动经济全球化出现新进展;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国际经济地位上升使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

第五章描述大国霸权下的国际经济失衡。金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金融源于经济,离开了经济的支撑,金融行为就将失衡。由于流动性的大量投放、金融杠杆的滥用、信贷的过度宽松、金融监管的无力等原因,使得金融与经济运行相背离,这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全球经济的失衡主要体现为国际贸易失衡、国际金融市场失衡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失衡,世界经济需要新秩序。美元霸权下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一种不均衡、不稳定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实质是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霸权。从大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双边博弈到多边博弈,再到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多边博弈,国际经济和金融格局正在逐步走向对新兴市场国家有利的一面。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实力的壮大,大国的力量结构正在发生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调整,且大国霸权的累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性金融风险。

第六章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失衡。2007年美国经济(次贷)危机爆发,使世界各国认识到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严重。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经济失衡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找到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原因以及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关系,需要对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重新进行审视。现行体制下,全球经济失衡通过储蓄—投资、经常项目、资本流动等失衡表现出来。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是世界经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第七章讨论反周期的国际经济秩序及其重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新兴经济体崛起的速度明显加快,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金砖国家是这些新兴经济体中的杰出代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这些国家的反周期发展相较于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态势显得更加坚挺。国际经济新格局在拥有后发优势的金砖国家迅速崛起之下亟待重构。随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投行的建立,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东方共识”与“华盛顿共识”共同构成实现均衡的两种力量,并要求构建新型的金融体系。

第八章展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设计与运行框架。由次贷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原有的国际经济平衡被打破,西方主要经济体日益分化,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发展,国际社会积极反思美国一家独大的政治格局和美元霸主地位,呼吁改变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新型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由新型的国际政治关系和新型的世界经济格局决定的。多极化的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走向要求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构建新型国际货币体系势在必行。

本书为天津市2014年度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金融危机的周期性问题探究”(TJYYHQ1401)的最终成果,项目负责人为孙可娜教授,成员为董树功、王力平。本书的选题、逻辑与结构由孙可娜教授提出,前四章由王力平完成,后四章由董树功完成。由于笔者水平和阅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董树功 王力平

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