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供应键管理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和生产力快速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使得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需求日益多样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全球市场,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对市场巨变的响应越来越迟缓和被动。为了摆脱困境,企业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单项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柔性制造系统(FMS)、准时化生产(JIT)、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虽然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在经营的灵活性、快速响应顾客需求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后来,人们终于意识到问题不在于具体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本身,而在于它们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出于对生产资源管理和控制的目的,企业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一直采取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管理模式。实行纵向一体化的目的在于加强核心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从而达到增加各个业务活动阶段的利润的目的。这种模式在传统市场竞争环境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然而在高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已逐渐显示出其无法快速、敏捷地响应市场机会的弊端。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或改造,把原本由企业自己生产的零部件销售出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这些企业形成了一种平等合作关系,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供应链管理正体现了横向一体化的基本思想。
1.1.1 供应链的概念
1.1.1.1 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这一名词直接译自英文Supply Chain,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虽说各自的表述不完全一致,但它们的共同之处是,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都要经历从最初的原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产品装配、分销、零售到最终消费这一过程,近年来,废弃物回收和逆向物流被纳入这一过程中。这里既有物质材料的生产和消费,也有非物质形态(如服务)产品的生产(提供服务)和消费(享受服务)。生产、流通、交易、消费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系统。图1-1就是一个典型的供应链结构示意图。
图1-1 一个典型的供应链结构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将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面,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优化。
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联系起来,用来表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但这种理解仅局限于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而且供应链中的各企业独立运作,忽略了外部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联系,往往造成企业间的目标冲突。
其后发展起来的供应链管理概念关注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供应链企业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这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
而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战略联盟关系,如核心企业(盟主)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前向的关系,核心企业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如丰田、耐克、日产、麦当劳和苹果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从网链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菲利普(Phillip)和温德尔(Wendell)认为,供应链中战略伙伴关系是很重要的,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与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综合各方观点,本书认为马士华教授的定义较好地体现了供应链的核心思想与特征: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工作流(Work Flow)、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物料流(Physical Flow)、资金流(Funds Flow)的协调与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半成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根据供应链的定义及其发展,可以总结出供应链的四个重要内涵:
(1)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网状企业结构模式。
(2)供应链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增值链。
(3)供应链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用户的供应商,又是供应商的客户。
(4)供应链中各企业协作运营依赖于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控制。
1.1.1.2 供应链系统结构模型
图1-1形象地表示了从产品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按照供应链的定义,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物流服务商直至最终用户的整个过程。
根据供应链的实际运行情况,在一个供应链系统中,有一个企业处于核心地位。该企业起着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调度和协调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供应链的系统结构可以表示为图1-2所示的形状。
图1-2 供应链系统的分层结构
从图1-2中可以看出,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有一个核心企业(可以是制造型企业,如汽车制造商,也可以是零售型企业,如大型超市);其他节点企业在核心企业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资金流、物流或信息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通过分析发现,供应链网络结构具有如下特性:
第一,供应链网的结构具有层次性特征。从组织边界的角度看,虽然每个业务实体都是供应链网的成员,但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组织边界体现出来。
第二,供应链网的结构表现为双向性。从横向看,使用某一共同资源(如原材料、半成品或产品),它们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从纵向看,供应链网的结构就是供应链结构,反映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制造商、分销商及客户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过程。
第三,供应链网的结构呈多级性。随着供应、生产和销售关系的复杂化,供应链网的成员越来越多。如果把供应链网中相邻两个业务实体的关系看成“供应-购买”关系,那么这种关系是多级的,而且涉及的供应商和购买商也是多个。供应链网的多级结构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困难,同时又有利于供应链的优化与组合。
第四,供应链网的结构是动态的。供应链网的成员通过物流和信息流而联结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其中某一成员在业务方面的稍微调整都会引起供应链网结构的变动。而且,供应链成员之间、供应链之间的关系也由于客户需求的变化而经常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第五,供应链具有跨地区的特性。供应链网中的业务实体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在业务上紧密合作,共同加速物流和信息流,创造了更多的供应链效益。最终,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彼此联结成一体,形成全球供应链网(Global Supply Chain Network, GSCN)。
1.1.2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对于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国外在早期也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和名称,如有效用户反应(Efficiency Consumer Response, ECR)、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 QR)、虚拟物流(Virtual Logistics, VL)或连续补充(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CR),等等。这些名称因考虑的层次、角度不同而不同,但都是通过计划和控制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合作,实质上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对供应链各种活动进行人为干预和管理的特点,使过去那种无意识的供应链成为主动的供应链系统,有目的地为企业服务。
在综合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本书给出一个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通过协调供应链成员的业务流程,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物料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对传统的、自发运作的供应链进行人为干预,使其能够按照企业(核心企业)的意愿,对相关合作伙伴的工作流程进行整合和协调运行,从而达到供应链整体运作绩效最佳的效果。但是,供应链管理不像单个企业的管理,不能通过行政手段调整企业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来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供应链管理所反映的是一种集成的、协调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即通过所有成员企业的合作共同成长,获得收益。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还有其他许多说法。例如,伊文斯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菲利普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几种比较典型的定义如表1-1所示。
表1-1 几种典型的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1.1.3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五个领域:需求(Demand)、计划(Plan)、物流(Logistics)、供应(Sourcing)、逆向物流(Reverse)。由图1-3可见,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互联网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和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图1-3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领域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供应链管理关注的领域不仅仅是物质资料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战略性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管理;
(2)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与需求管理;
(3)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从全局的角度考虑节点企业的评价、选择和定位);
(4)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物料需求与供应管理;
(5)基于供应链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集成化的生产计划和控制;
(6)基于供应链的客户服务和物流管理;
(7)供应链资金流管理(支付、结算、融资、汇率、成本等问题);
(8)逆向物流(回收物流)管理;
(9)基于因特网/物联网的供应链信息流管理,等等;
供应链管理注重在供应链总成本(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最终产成品的费用)与客户服务水平之间取得平衡,为此要把供应链的各项职能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共同获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