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生物的高中生
1948年,休學兩年病情好轉後,18歲的屠呦呦開始進入寧波私立效實中學高中就讀,也與父親屠濂規成為校友。
這是一所頗為傳奇的學校。創立於1912年2月的效實中學,由中國早期物理學家何育傑以及葉秉良、陳訓正、錢保杭等一批當時著名的科學家,與寧波當地實業家李鏡第聯手創辦。學校以「私力之經營,施實川之教育,為民治導先路」為宗旨,創校之初就提出了「教育之事,貴有適性,與人適意志,與地適風尚,與時適際遇」的教育理念。
學校辦至1917年時,就已聲名鵲起。名校上海復旦大學及聖約翰大學均與效實中學訂約,凡效實中學畢業生皆可免試,直接保送入學。
1948年2月,當屠呦呦以同等學力的身份,進入效實中學讀高中一年級時,學校從抗日戰爭的戰火中走出還不到三年。在1941年4月寧波淪陷後,直至1945年10月25日,效實中學才得以復校,這一天,也成為後來的寧波效實中學校慶紀念日。
這所以「忠信篤敬」為校訓的中學,有着令人嘖嘖稱奇的院士校友群體。迄今為止,這裏已走出了15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與天津的南開中學,北京的四中、匯文中學頗為相似。
效實中學中山廳
屠呦呦高中學籍冊剪影
在1955年,就有三位從效實中學走出的科學家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家紀育灃,1916年肄業於寧波效實中學舊制第三屆;實驗胚胎學家童第周,1922年畢業於寧波效實中學舊制第九屆;土壤農業化學家李慶逵,1930年肄業於寧波效實中學高中部。1980年,又有五位曾經的效實學子——地球物理學家翁文波、土壤化學家朱祖祥、遺傳育種學家鮑文奎、核物理學家戴傳曾、醫學家陳中偉,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5年,則有五位當年的效實學子,包括材料科學家徐祖耀、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家陳敬熊、核技術應用專家毛用澤、無機化工專家周光耀、核武器工程專家胡思得,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又有兩位效實校友——電子信息系統工程專家童志鵬、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陳肇元,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這15位「產」自效實的院士,也成為寧波作為「院士之鄉」的最好註腳。
雖身在名校,高中階段的屠呦呦,整體課業成績並不算拔尖。當年,這位在效實中學的學號為A342的女生,高中學籍冊和成績單中清晰地列着——語文平均成績71.25分;英語平均成績71.5分;數學平均成績70分;生物平均成績80.5分;化學平均成績67.5分。
1949年3月9日,屠呦呦與同學在野外合影留念。照片背後題語:「盛開的菜花田中印上了我們的足跡。」
生物成績能如此突出,也源於屠呦呦對生物課的偏愛。每次生物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屠呦呦都聽得津津有味。有一次,老師開玩笑似的說:「如果其他同學都能像屠呦呦一樣勤學好問,認真聽講,我即使再辛苦也開心!」
屠呦呦自己說,「那時的我很文靜、很低調。」同學陳效中回憶:「她很普通,衣服穿得也很樸素,不是特別引人注目,屬於默默無聞型的。」
效實中學對於屠呦呦,除了學習,還有另一層淵源——她正是在這裏和比她小一歲的李廷釗成為同班同學。當時在班中交流甚少的二人,未曾想到,多年之後會成為夫妻。
1950年3月,屠呦呦轉學進入寧波中學讀高三,這是她在寧波求學生涯的最後一年。
屠呦呦就讀於寧波中學時的班主任徐季子老師,曾給這名當時並不起眼的女學生寫下鼓勵的評語:「不要只貪念生活的寧靜,應該有面對暴風雨的勇氣。」
少年屠呦呦
1950年,讀高中時的屠呦呦。
值得關注的是,寧波中學與屠呦呦同期的1951屆高中畢業生,同樣人才輩出,包括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王義遒、中科院院士石鍾慈、著名學者兼出版家傅璇琮等人。
1951年的夏天,已是高中畢業生的屠呦呦認定,自己的求學之路還將繼續。考上大學,自然成為她的新目標。
考前填報志願時,素來喜歡自己拿主意的屠呦呦大筆一揮,給自己報了北京大學醫學院(原名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當時,內地開設藥學系的大學尚寥寥無幾,北大醫學院藥學系更是其中翹楚。但在並無醫學家傳的屠家,屠呦呦的選擇顯得頗有個性。其實,高中時身患肺結核後被治癒的經歷,已讓少年屠呦呦對醫學心嚮往之。為何要學藥?則是因為她覺得,用藥正是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
那時,新中國尚未迎來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錄取的高考時代,全國分為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六區,由同一地區的高校進行聯合招生。北大清華等名校皆屬於華北區。
按照規定,作為浙江考生,有志北上求學的屠呦呦,需要離開已生活20多年的老家寧波,前往省會杭州參加考試。三天時間裏,尚未滿21歲的屠呦呦在考點浙江大學校園裏,完成了自己的高考征途。
當時,華北區高校的錄取榜,會登載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紙上,於是,在等待發榜的日子裏,沒事兒就去翻翻這幾份報紙,也成為屠呦呦那段時間的習慣。
當1951年的夏季即將到尾聲時,屠呦呦接到了北京大學寄來的錄取通知書,她即將啟程,北上入京,開啟自己在高等教育階段的求學生涯。
在那個年代,身為女孩能夠在接受完高中教育後繼續讀大學,屠呦呦覺得自己很「幸運」。也正是在那個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女性開始有機會「走出家門」,讓聰明才智得到前所未有的釋放。屠呦呦能夠成為新中國首批女大學生中的一員,正印證了女性在國家建設和民族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