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与北宋城市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驚歎一:一千年前的城市面貌與生活的重現

這幅寬二十四點八厘米、長五百二十八點七厘米的絹畫,大概創作於公元一一一一—一一二〇年間,即十二世紀初。這時北宋自開國(九六〇年)以來已經歷了約一百五十年的相對的和平,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達至歷史高峰,加上科技的進步,令不少中外學者認同:此時的北宋已是全球經濟最發達、文明最為昌盛的國家。而在地區發展上更體現為高度的城市化和嶄新的城市。據一些歷史分析,北宋末中國已有四十六個人口十萬以上的城市,加上為數更多的中小城市及鎮,當時的城市化率可能已達百分之三十,這與近一千年後,即一九九〇年代的中國差不多。

這幅近一千年前的巨畫,通過精心佈局及選材,內中包括河道、城門、樹林、遠近山、六百八十四個人物、九十六匹畜牲、一百二十二座房屋、二十九艘船艇、十五輛車,二十多家店舖及八頂轎等。它加上高超縝密的寫實及藝術手法,有機地將這些原素貫通,構成完整故事,使人好像處身當時的汴京,感受到北宋當日的城市狀況及生活。甚至有人說:它「不是照片、勝似照片」,其心理與視覺體驗是震撼的!這樣一幅如實地反映一千年前的城市生活的藝術畫作的確是中外無雙,令人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