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
日期:西曆3月5~7日
太陽移至黃經345度。「驚蟄」是一年的第三個節氣,也是干支曆卯月(二月)的開始。
「驚蟄」中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是時大地已回春,天氣變暖,桃紅李白,生意盎然。古代農夫相信如果驚蟄當天打雷的話,預示全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有謂「驚蟄」本是正月的中氣,稱為「啟蟄」,意思是蟄蟲開始活動。漢時因避漢景帝的諱名,改為當時發音不同但略近的「驚」字。後又改為卯月(二月)的節氣。
風俗
祭白虎——
小人衣寶。
「驚蟄」又稱「白虎開口日」。春雷驚醒了蟄伏的萬物,其中包括各種污衊不堪之物,例如百獸之王的白虎星君、小人等也開始活動。因此民間相信必須在此時祭白虎、打小人,驅除惡運,並為自身或家人祈福。
祭白虎屬民間術法。認為若命犯小人或有血光之災的人,在「驚蟄」當天祭白虎,可消災解難。但亦有謂「白虎星君」是災星,要用肥生豬肉、黑豆祭之。把肥豬肉塞或抹在紙紮老虎的口,使之不能到處咬人或口舌招尤。
古程序是由廟祝在廟宇內進行,後來慢慢演變成由拜神問卜的「三姑六婆」或由婦女自己親自操刀,在土地廟、城隍廟、山邊、分叉路口、天橋底或街頭放有紙紮「白虎」的地方,進行這項儀式。
坊間買到的「小人衣寶」,內裏有元寶、金銀、溪錢、冥鈔,另加大百解、小百解、母夜叉、長命富貴(四種均是百解紙)、大貴人指引(紅色)、五鬼紙、男小人、女小人、關煞紙、小貴人指引(祿馬)。一般附香、燭。亦有附一包米,內有花生、綠豆、黑芝麻等。驚蟄用的,均會加一硬咭紙摺成的紙老虎。
「驚蟄祭白虎」(打小人)已被列入2014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之中。
打小人、送小人——
打小人的習俗早在盛唐時期已經流行,稱為「厭詛」或「厭勝」,是一種具詛咒作用的巫術。現在則已演變成一種民間習俗,用以宣洩內心的不滿。在紙紮「白虎」之前打小人,是希望以白虎的威勢鎮壓趕走身邊小人,驅除惡運。現流行於香港、廣東一帶。
除了打小人這環節外,全套儀式還需點香燭、奉生果、灑綠豆、疊衣寶(包括上寫自己名字的「百解」)等,最後亦須化(燒)寶。有一點要留意,衣寶中用來拍打的紙人,毋須寫上人名,否則變了詛咒,自己亦折福。不欲打小人者,則會改為「送小人」,儀式大致相同,但省卻了「打小人」的程序。
除驚蟄日以外,農曆每月初六、十六、廿六日或曆書所記之「除日」,均被視為可進行解除小人之日。
拜雷公——
江蘇地區在驚蟄日會獻上祭品拜祭雷公,祈求人畜平安、雨水充足。他們又會將石灰撒向牆角以防蟲蟻。並在當天炒豆、炒麥等,認為這樣就可以消滅蚊蟲。
食俗
吃梨——
山西某些地區,農戶在驚蟄日要吃梨,取與害蟲分離之意。就是在其他地區,民間也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這段期間,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如非體質偏寒,宜多吃梨。
吃炒豆——
在陝西某些地區,農戶在驚蟄日會吃炒豆,先將黃豆用鹽水浸泡,然後放在鍋中爆炒,使發出劈啪之聲,仿如蟲子在鍋中被爆炒着。山東某些地區,農戶在驚蟄日會在庭院中生火爐烙煎餅,取煙薰殺死害蟲之意。廣西金秀縣的瑤族,以前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象徵「蟲」的粟米,把粟米炒熟後,會全家人圍坐在廳堂中吃,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還要比賽,誰吃得愈快嚼得愈響,就表示誰在滅蟲上立了功。
養生須知
「二八亂穿衣」,「二」就是指農曆二月——驚蟄、春分時節。驚蟄首重「春捂」,意思是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把棉衣收藏。一早一晚更需留意保暖,宜攜帶頸巾。按中醫說法,風為百邪之長,春風會夾雜寒氣及邪氣進入人體,導致風寒。這時節,仍未過香港流感高峰期,要小心提防。又屬陰雨季節,雨傘雨衣宜隨身。少往森林、沼澤、山林瘴氣之處,以免濕邪侵身。
飲食
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健脾化濕之物。烹調宜清淡,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
當造蔬果
韭菜、芥蘭、油麥菜、西洋菜、豆苗、椰菜花、冬瓜、甜椒、茼蒿、芹菜、椰菜(高麗菜)、冬棗、本地士多啤梨(草莓)等。
日常宜吃(1)
魚類、蛋類、豆類製品、洋蔥、薏仁(薏米)、扁豆、赤小豆、糯米、芝麻等。還有當造和其他四季都有供應的新鮮蔬果。
飲食貼士
毛豆也是大豆,荷蘭豆即豌豆
在香港上海雜貨店出售的毛豆。
黃豆健脾養胃利水消腫,很適合驚蟄前後食用。毛豆也是春天清新菜式的常用食材。對毛豆,年輕人每有疑惑,是另一種豆類嗎?其實,毛豆(日本稱作「枝豆」)是未成熟的食用大豆,於大豆莢果達到八分飽滿時採收取出。黃豆與黑豆均屬大豆,但兩者營養有別。黃豆含有豐富蛋白質,有助修補和建構細胞,助長發育;而黑豆含少量澱粉與更豐富的異黃酮。豌豆,原產於亞洲西南部或歐洲一帶,相傳由荷蘭人引入,故又稱荷蘭豆。四季豆即菜豆,也叫玉豆、帶莢豌豆、刀豆等。黃豆芽性寒,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不宜食用。痛風症患者亦不宜大量食用。豆芽與蘋果不宜同煮。
七十二候
驚蟄之日「桃始華」(初候,一作「桃李華」),又五日「倉庚鳴」(二候),又五日「鷹化為鳩」(三候)。
初候「桃始華」:山桃花(黃河下游)開始盛放。
二候「倉庚鳴」:「倉庚」,即「黃鶯」,屬候鳥。春季自南往北的黃鶯進入華北,到處婉轉鳴叫。
三候「鷹化為鳩」:鳩,大杜鵑,俗稱布穀。古人視鷹為猛禽、惡鳥,鳩是仁鳥、良禽。據韓學宏〈試釋《禮記·月令篇》的「鷹化為鳩」〉一文所述,這是古人觀察鳥類遷徙時所記載的拙樸看法。指的是在春天天氣回暖的時候,自然界所出現的冬候鳥北返之後,夏候鳥來到自然界當中的現象。
二十四番「花信風」
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亦作「棠棣」或「棣棠」)、三候「薔薇」。(棠梨,野生灌木,屬薔薇科。薔薇花,外形似玫瑰。)
(1) 以上飲食建議只就一般而論,因每人體質和身體狀況各異,有需要時請諮詢醫學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