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乐活节气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寫在前面

「二十四節氣」一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重要位置。雖主要反映古代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氣候、物候現象,但因整體框架屬於天文曆法系統,故獲得廣泛使用。這系統(節氣曆,又稱干支曆或中國陽曆)與朔望月相結合,又創建出中華民族特有、沿用至今的陰陽曆法。

先民更進一步,把每一節氣的十五天,平分為三候,每候五天,「七十二候」由此產生。每候各選一具代表性的物候現象,稱為「候應」。

「二十四番花信風」是稍後出現的物候描述。「花信風」是與植物開花期相應而至的風,始自小寒,終於穀雨,共歷八節二十四候。又各選一種花期相應的植物為代表,以梅花風開始,楝花風結尾。

在二十四節氣流傳與應用過程中,基於種種原因,先民又以某些節氣為始,延伸推演出很多新的「節候」,諸如:三伏、分龍、三蒔、入梅、出梅、入液、出液、春社、秋社等。

古代社會各階層除依據二十四節氣以及各種物候、節候來起居作活外,不同地區衍生了不同的風俗食俗,反映當地的生活實況,豐富多采。書中亦旁及日韓等國的相關節慶。

人活在大地上,稟受天地之氣,順應節氣以養生飲食,看來是王道正道。配合節氣、民間節慶進行各種樂活活動,更能感受生命和傳統民俗之美吧!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