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切由「嘭嘭槍」開始──我的玩具回憶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玩具回憶,或許我可以先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
我在屋邨長大,那是七十年代,而香港玩具最巔峰期正就是1970年代。為什麼說那時是巔峰?因為是一切都剛剛開始:五六十年代只有日本的玩具,七十年代剛開始在香港製作塑膠玩具,而當時香港的塑膠業正在興盛。
我住屋邨的時代與再早一輩像我媽媽那時的經歷不同,我媽那個年代家家的門都不用閂的,隔壁左右很容易溝通,大家就好像朋友家人一樣,得閒時小孩就跑去別家玩。我那時候的屋邨就沒有這種享受了,家家門口都有道鐵閘,與隔壁左右已經沒有什麼溝通了。
有人說玩具是小朋友的溝通方式,我小時候也有同樣經歷。去到別人家,或是親戚家,與親戚朋友的小孩子在一起就是玩玩具了。直到現在有幾個玩具還是很有印象。
那時候也沒有什麼錢去買玩具,家裡哪有那麼多錢買玩具?1970年代,兒童玩具很多是幾毫子一份,5毫或1元。買模型就貴了,可能要5元。日本那些就更貴一些。主要是對於小孩來說貴,那些錢在當時對於大人而言也不算什麼,但對小孩,要拿出3毫子、5毫子就好嚴重!用海綿砌個公仔出來,畫公仔書,經歷這個過程還多一些。至於玩過的玩具,一定沒有現在收藏的這麼多,不過大多即便沒有玩過,見還是見過的,這些回憶都很有份量。
火花槍,彈匣位置裝上火石圈,一扣扳機便發出火光及聲響。
回想童年,雖然我的家不算富有,不過總能與弟弟(彭發)攢到一些零用錢,買到一些別具特色的平價玩具。作為男孩子,我們當時玩得最多的就是玩具槍。當時的「槍械」主要有數種,分別是能發出火光和聲音的「火花槍」(Sparking Gun)、發光的「電筒槍」(Lite Pistol)、射出水的「水槍」(Water Pistol),以及彈射出實物的玩具槍等等;其後因為玩具安全條例,火花槍等比較危險的玩具退出市場,塑膠玩具槍成為主流。時至今日,玩具槍仍然是男孩子鍾愛的玩具。
附帶動物圖案標靶、會射出吸盤子彈的玩具槍。
電筒槍,槍口位置射出光源,令兒童能聯想起當時太空電影中的鐳射死光槍。
三合一的太空玩具槍,能發出聲響,並射出轉盤與飛機玩具。
我們兩兄弟一人一邊,在雙人膠槍的手柄上按來按去,看著膠球「往左走,往右走」,就可以樂上一整天。
不過,在玩過的「槍支玩具」中,我最欣賞的是一款「雙人膠球槍」。當時我們兩兄弟一人一邊抓著膠槍的手柄,互有默契地用拇指「你按一下,我按一下」,看著膠球「往左走,往右走」,就可以樂上一整天,這套玩具實在是經典之作。
現在回想起當時的設計,亦覺得設計師頗具心思,在簡單的構造中,成功注入互動元素。即使你沒有兄弟姊妹,亦容易藉這些玩具作為媒介,在屋邨及公園附近結識不同的玩伴。現在香港的人口出生率比從前大幅下跌,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又因為科技發展,遊戲從實體向虛擬轉變,越來越多的小朋友童年只有平板電腦上的虛擬遊戲,少了這些互動的玩具,他們會否感到孤獨呢?
雙人膠球槍,簡單的設計卻能令我與弟弟樂上一整天。
桌上羽毛球遊戲,用手指就可打羽毛球。
桌上籃球遊戲,與桌上羽毛球遊戲原理相同,亦是一項容易結識朋友的玩具。
第一代占士邦─辛康納利(Sean Connery)
說回玩具槍。1960年代起西方出產了不少間諜與特務片集,如007占士邦等電影,亦在本地掀起了熱潮。當時不少小朋友都玩過這樣的遊戲:幻想自己是特務,拿著玩具槍在屋邨走廊間追逐。弟弟與我都是好動之人,當然亦不會落後,那時我們更常會設想不同的故事劇情、角色,譬如:「你是大俠,我是西部牛仔!」就在放學後舞刀弄劍。或許後來我有一些創意頭腦,就是在那時候練成的。
第一套007電影─《鐵金剛勇破神秘島》(Dr. No)
即使我們將這枝槍玩爛了數次,仍會儲錢再買一個一模一樣的。
那時候的玩具得來不易,我和弟弟都很珍惜。不過基於玩具是拿來玩,而非鑒賞的,玩多了總會有因損耗而壞掉的時候,那時我們便會買個一模一樣全新的。上面介紹過的電筒槍,因為拿上手亦「很型」,對我們來說非常吸引,因此即使我們將這枝槍玩爛了數次,仍會儲錢再買一個一模一樣的(其中電池卻不用買,玩具商體貼地考慮了兒童的財力,包裝內送上電池)。
那枝電筒槍的價錢當時記得好像是1元。只有1元時,可以買什麼玩具呢?而且又要是自己喜歡的。所以,在這些前提下,玩這個是最值得了。必須好謹慎,在只有1元的情況下,難道說可以隨便買一件什麼來試下嗎?試過,不好玩,那不是慘了?至於把那槍玩爛了,也正說明它好玩吧,到了再有1元來買件新的的時候,自然就是買同樣的那一枝槍。我們是玩爛過幾次,也買過幾枝。
除此之外,從感情上說,這或許是出於對玩具的感情,又或者那份玩具作為我們曾經與玩伴相處的媒介,保留它,某程度上即是存起一份回憶,或一份情。
對於男孩來說,能夠與玩具槍地位平起平坐的,應該算是玩具車。玩具車事實上也是玩具中重要的一個門類。
和朋友在一起拿出玩具車比賽是一件樂事,像在八字形車軌上的比賽就令小孩們非常興奮。或是一個人獨自編一套劇情,想像這部玩具車走走停停或是全速奔馳的情景,也很開心。玩到開心處,車仔跌落街的事情也時有發生。不過那時的玩具舖中,車仔是相對昂貴的,並非玩具槍那樣人人買得起。
長大後,玩具槍已經不好再玩了,但許多人還保留著對模型車的愛好,當然,以成年人為對象的模型車的概念與我們兒時的玩具車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在收藏的香港製造玩具車中,不少在今天看來依然製作精良,像是倫敦雙層巴士、跑車、消防車,還有香港電車!留意一下細節,真是做得考究用心。這些玩具許多是以外銷為主。
從玩具車的「車窗」望進去,座椅的細節都很到位,運載燃油的貨車,車燈、觀後鏡、油喉,做足工夫。當年香港製造的這些玩具車,單從這些細部,都可看出很用心。
說到這裡,一定要提醒大家留意這些玩具車中的一個細節變化——有沒有人留意到,同樣的remote控制的玩具車,控制手掣有所不同?早期的手掣上只有「前」「後」兩個功能(有的還附帶有「閃光」等),那是技術上的一個階段。到了後來,控制玩具車行動方向的手掣上,除了「前」「後」兩個鍵,還多出來一個軚盤!
這不只是形式上的改變而已,可以自由轉彎移動的系統,比起僅可以前後移動的系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今天技術更為進步,車型、車的細節處理、無線遙控技術,都已提高很多,不過,一群小孩聚在一起玩車仔的情景,似乎是不多見了……
有些高檔玩具在當時價錢比較昂貴,特別是一些電視節目中播放的鐵甲機械人,又或者是一些大盒電動玩具、跑車、八字形車軌等。那時,我們只能和很多屋邨其他左鄰右里的孩子一樣,只有把臉貼在玩具店櫥窗上乾瞪眼。店主都認識我們,也不會趕我們,始終過年有錢了,我們總是會向他「進貢」的;又或者中秋節,家人主動讓我們到舖頭買燈籠,那時候我們就是闊氣的「老闆」;或者趁去較有錢的親戚家時,跟表哥表弟借來把玩,那時候大家分享玩具,總帶來很多話題。
上圖中操作手掣只有「前」「後」功能(聲光是其他系統),到了中圖和下圖,操作就變成用軚盤進行,這亦可算玩具車的技術革命。
這個電筒槍包裝內附有電池,是玩具商體貼考慮兒童財力的設計。
說到玩具舖,現在香港賣玩具的舖頭是以收藏居多,讓顧客有錢時買來作收藏之用、擺來做裝飾的,已經不是用來玩的了。1970年代的玩具舖就好像士多,有個櫃子,一盒盒玩具塞在裡面。記得我家樓下有一家,已經算大規模的了,它既是玩具舖,又是文具舖,除了玩具,也可以買紙筆。進門去有很多東西擺著,一到中秋節就掛滿了燈籠(用來賣的),還有就是玩具。最記得進門右手邊一格格擺著的是日本車仔,現在回想起來那些就是貴價貨了,再進去一點,就是一盒盒模型,那些就更加貴了,也是好東西——印象裡就是這樣。現在像這樣的玩具舖很少見了,不過似乎還能見到。
即便都是住屋邨,小孩們也因為各自家庭而有貧富之分,有人買得起玩具,有人買不起,和現在一樣。所以自然就會希望如果自己沒有玩具的話就結識些有玩具的,最可悲就是自己沒有,又不認識那些有的人,那就慘一點。有錢的小孩就買模型來砌,或是日本的電動玩具,1970年代已經有電動的了,什麼八字形跑車,真是讓人玩得好瘋!
以上是我有關玩具的童夢奇緣,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玩具童夢奇緣,每個人都是長不大的細路哥。以下我亦希望介紹各種玩具藏品,以喚起大家的回憶。
同場加映:玩具槍的起源
玩具槍的起源與戰爭有關。18世紀的歐洲,戰爭進入熱兵器時代,各國需要大量槍支與彈藥,有不少戰爭工廠應運而生,惟當戰爭完結或暫時中止時,這些工廠為了生存,只好將剩餘的物料,生產適合小孩子玩的槍支玩具。當時政府沒有阻止這種行為,有官員亦認為向小孩子提供玩具槍,有助於他們日後更容易適應服兵役的生活。
同場加映:膠劍仔
玩具槍在當時或許是比較昂貴的玩具,而廉價一點的「武器」,就不得不提「膠劍仔」。「膠劍仔」是微型的刀劍膠製玩具,在當時一般士多或文具店都能買到。當時小孩子們會在空地或枱上對戰,輪流將自己的膠劍用手指彈撥,若武器能恰巧壓在對方武器上,就能把對方的膠劍變作戰利品拿回家。
膠劍仔一包約有20枝,款式與顏色均不同,按形狀會被命名為「關刀」、「方天畫戟」、「離別勾」及「倚天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