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人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不同於古希臘、古埃及文明,五千年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其中的秘密就在於文字。文字是一個民族文明的載體。中國的文字系統源遠流長,從甲骨文開始,歷經幾千年傳承、演變,一直到我們現在正使用的簡化漢字。

萬事萬物都有它的內在發展規律,包括字。老祖宗發明的漢字,本身就具備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特徵。這個字為什麼這麼寫,而不是那麼寫,自有道理,問題是我們有否發現。

偶然的機會,發現字藏玄機,內蘊人生哲理。於是開始對“嚼”字有了興趣,每用心觀照,參透一字,便覺進入一片新天地,呈現別樣情趣。擊節讚嘆之餘,與朋友分享,大家都覺有道理,認為對弘揚中華文化也有一些意義,於是鼓勵我結集成書;又蒙好友全翔自《大智若“余”》後再度聯手,為之配畫,更使文字一個個靈動起來,於是就有了眼前這本小冊子。

人生如圓,周而復始。人自小讀書就是從一字一字認起,以後到了青年寫寫詩,文字成了一句一句;搞研究寫論文,文字成了一篇一篇;有了點學問寫寫書,文字成了一本一本。我的前半生,大致就是那麼一個經歷。八年前棄文從商,沒時間寫書了,但隨着人生經驗的積累,藉宦海履歷、學海閱歷、商海經歷,“五十而知天命”。日記所思所悟,於是就有了一段一段短論式的《俗世方圓》;再往後,將平時的閑言碎語整理結集,就有了一句一句警句式的感悟隨筆《大智若“余”》。眼下的這本《字裏人生》論述的對象則是一字一字了。可謂,年齡越大,文字越少,彷彿又回到了兒時識字的年代。當然,兒時是“識”字,是從文字來認識大千世界,用的是“眼”;而現在是“悟”字,是在經歷了世事百態後來感受文字,用的是“心”。

末了,要聲明一句,本人只是文學“票友”,一些字解,只是一家之言,由於學識所限,也可能只是一“字”半解,望諸君姑妄看之。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長城,一個個的漢字就如同築起這延綿長城的磚。如果能為弘揚中華文化添一塊磚、加一片瓦,也算是略盡一個炎黃子孫的綿薄心意。

余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