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乡镇文人群体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是当代人日益憧憬的生活理想。然而这一理想似乎又离当代人越来越远,终究只是个梦想而已。而明清时期江南的许多乡镇不仅环境优美、经济发达,而且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两者的结合让它成为最为理想的诗意化的生活空间。明清时期活跃在江南乡镇的文人群体的文化审美活动告诉我们,自然的青山绿水、繁花草木以及添建的亭台楼阁都是人诗意寄居所依凭的外在条件,真正创造诗意生活的是有文化创造力的人。正是由于大批文化人才的兴盛和努力建设才让明清时期的江南乡镇成为人们称羡的诗意栖居之地。

近年来,我经常带领学生进行暑期文化实践,并参与学校“浙江传统村落保护”的社科普及宣传工作,因此对江浙的一些乡镇古村有较多接触。在走马观花式的观察与专门的采访调查中,不敢说对江南乡镇社会有多深入的了解,但也算有了一些粗浅的感性认识。在各地乡镇古村的比较认识中,我较直观地感受到:各地文化历史传统深厚不一,对各自持续性发展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可以说,越是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地方,越能较好地应对当代城市化对农村社会生活的冲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较为平衡的支点。但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江南乡镇古村普遍存在文化传统急剧流失的问题,普遍缺乏文化的再生能力。文化再生能力越弱的地方,文化传统流失得就越快。这使得当今的江南乡镇古村越来越苍白无力,剩下的更多只是隐隐青山和迢迢绿水而已,甚至这些都被破坏了。杜鹃啼血、帝子归去的故事已经很难在乡镇的闲谈中听到流传了。这让我时常思考:江南乡镇在发展中出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又在什么地方?我的答案是:这不仅是乡镇社会文化历史传统被严重破坏和流逝的结果,更是文化的再生创造力缺失的结果。而一切诗意化生活的延续需要文化的不断再生力和审美性创造力。若创造文化的人是“死”的,其文化本身也必然会枯萎死去。这正是当代江南乡镇所面临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当下中国乡镇建设普遍重经济轻文化,造成乡镇社会文化传统严重衰退,文化创造性主体严重缺失。本书通过明清江南乡镇文人群体的研究,试图探索出可供当下中国乡镇文化建设佐鉴的一点传统文化实践经验。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