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数据安全威胁分析
近年,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激增,2017年前11个月的数据泄露事件数量已比2016年全年总数量多出10%。美国知名信用机构Equifax在9月份透露曾遭黑客袭击,导致1.43亿名用户的信息泄露;科技公司Uber则发现,5700万名乘客和司机的信息在2016年一次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中被黑客窃取。数据泄露的目标除了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已经扩大到第三方承包商、数据集成商,以及安全厂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自身,企业和个人可能会因为敏感数据泄露而处于危险之中。
1.数据库漏洞与利用
许多数据库的读取接口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上,而且没有设置完整的访问控制策略,攻击者通过弱密码甚至空密码就可以直接获取数据库的控制权限。数据库勒索是指黑客通过各种攻击手段获取数据库控制权,加密或破坏数据,以此要挟受害者支付赎金。
数据库安全成为2017年的安全热点,我们针对近三年来勒索事件涉及的数据库的中危、高危漏洞进行了统计(见图1.16)。
图1.16 中危、高危漏洞统计
其中MySQL的漏洞暴露最严重,从增速方面看,除了MySQL外,PostgreSQL在过去三年里的漏洞也有较快的增长。相比之下,MongoDB、ElasticSearch、Redis、Hadoop等数据库则相对安全,不过漏洞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从数据库漏洞的发展态势上看,数据库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2.内部人员数据倒卖
根据Identity Theft Resource Center和CyberScout发布的报告,2017年全年有多达1500起数据泄露事件发生,相比2016年发生的1093起增加37%。Loudhouse曾发布的企业安全调查报告也显示,如果价格到位,35%的员工会倒卖包括公司专利、财务记录和客户信用卡等在内的敏感数据(见图1.17)。
图1.17 数据泄露成因
2017年6月,Verizon证实有600万用户的数据被泄露,并表示此次数据泄露是由该公司供应商的一名员工造成的,他因操作失误导致可通过外部进入云存储区域访问信息。同年,Verizon发布的数据泄露调查报告指出,在已发生的数据泄露事件中,有25%是由内部人员造成的。因此,金融行业作为信息泄露高发的行业,应完善敏感信息保护措施,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必要的制度与控制机制。
3.云上数据窃取
2017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预估已达425亿元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62.4亿元。有问卷调查显示,我国金融行业约60%的机构使用了云服务,大部分使用的是私有云,也有超过20%的机构使用公有云或者混合云(见图1.18)。在使用云业务时,金融行业最关注的安全风险是数据及隐私保护、业务的访问权限控制(见图1.19)。
图1.18 企业使用云计算服务比例
图1.19 云计算服务安全风险点
个人数据及隐私安全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安全要求,也是国家监管机构越来越重视的方面。如欧盟颁布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于2018年5月25日起实施,要求加强对欧盟所有人的隐私权保护、物联网的隐私权保护,并简化数据保护的管理。而在国内,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正在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也突出了国家对数据及隐私安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