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的限度与满足(“经典与解释”第23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两种不一致的教诲

关键是要注意到,虽然亚里士多德没有强调践行卷十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不同点及两者的紧张关系,但他对此也没有否认。[24]实际上,关于两种德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亚里士多德在最后一卷的论述中插入了三个引人注目的标记。它们是:(1)生活是否为了快乐,这一问题没有得到答复(1175a18-19);(2)对于神的活动来说,道德德性显然是微不足道的(1178b7-23);(3)暗示践行最伟大最高贵的道德德性会阻碍实现最高的人类德性(1178b1-5)。下面对每一个标记进行简要的分析。

(1) 对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紧张关系的初次提醒,出现在亚里士多德在第十卷开始时对快乐的反思。对于亚里士多德关于道德德性对幸福重要性的教诲来说,最为普遍也最容易令人跌跟头的障碍则是有财富有权势者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快乐是人类生活的真正目的。[25]他们过于刺眼的生活方式腐蚀了对人们有益的信条,即只有在正派者道德严肃的活动中才能找到幸福。与最初在卷一中对寻求快乐生活的不屑相反,亚里士多德在卷十中对这一生活选择非常认真。他通过呼吁哲人高尚的幸福来对抗僭主们造成的毒害。在思考过程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一个关键的理论问题,快乐的位置和重要性:生活是为了快乐,还是快乐是为了生活(1175a18-19)?这个问题他问而未答。

我们可以回想起,与先前在卷七对快乐的思索不同(这种快乐似乎特别指向哲人,见1152b1-3),亚里士多德在卷十的反思明显要服务于对年轻人的道德教育(1172a19-25)。亚里士多德解释说,对快乐的最后思索旨在“鼓励”()那些能够理解道德论述从而过上更好生活的人(1172b4-7)。在这一富有教益的框架内,亚里士多德后来声称,快乐的善依赖于它所实现的活动的善(1176a24-29)。这种观点让快乐低于活动,这样做暗示生活并不是为了快乐。但这一论述明显的前提是要不加批评地接受道德严肃者的标准(1176a15-19)。亚里士多德对于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实际解决方案,但他在目前的论述中对于有关快乐的最为纯粹的理论问题并未提出一个哲学上非常充分的答复。亚里士多德决定把理论问题放在一边,这与特定的教学意图是一致的,这一意图贯穿于他在卷十中对快乐的思考。

不过,亚里士多德对这一问题置之不理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注意到问题本身,他这样做也在提醒最为细心的读者,在卷十道德教益背后有一个研究视野。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最后一卷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如果还记得亚里士多德先前显然同意没有什么能阻碍快乐成为最高的善的观点(1153b7-8),我们就会感到这个问题更加棘手。这一观点暗示生活是为了快乐。我们不能说亚里士多德支持某种快乐论,但可以说卷十关于快乐未做答复的问题加上卷七的论述(11-14)揭示出与道德德性教诲非常不同的观点,而《伦理学》以道德德性的教诲而闻名。

(2) 亚里士多德关于神的倒数第二个论据(1178b7-23)称,对神来说,践行道德德性“琐碎且不值一提”()(1178b17-18)。唯一可能适合神的活动是某种形式的深思。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与神性的沉思最为相似的人类活动构成了一个人最高的快乐。他甚至进而认为,幸福与沉思的范围相当(1178b29),幸福既是伦理研究的起点又是终点。

相反,贤人的幸福有限,不仅因为需要外在的商品来践行道德德性,还因为最为崇高的幸福属于另一种活动。亚里士多德认为,神对于道德德性无所谓,加上他对人类幸福以及神一样的沉思活动的定义,这都指向道德德性与哲学德性存在一种仍未解决的紧张关系,因为它们都关涉幸福的首要问题。如果证明亚里士多德也曾暗示(1178a5-8)是理智而不是其他事件和活动构成了一个人的身份,那种紧张关系就会更加强烈。

(3) 亚里士多德最后对幸福的分析表明,践行最伟大的道德德性和最高的人类卓越是一种直接的紧张关系。他说,追求前者会阻碍后者的实现(1178b1-5)。尽管亚里士多德在当前的背景下没有详细阐述这一问题,但从他前面的论述中可以轻松地分辨出来。最高的道德德性,如壮丽、崇高,都假定有充足的外部商品,这又反过来要求关注使这些美德成为可能和适当的政治经济环境。把这些关注及产生这些关注的变动不居的环境置于首位就会降低沉思生活的适合性和鉴赏性,这种生活投身于思考大自然不变的本质。

而且,尽管与每一种活动相关的快乐都会推动那种活动,但亚里士多德解释说这会进一步阻碍其他活动(1175a29-b24)。鉴于卷十这种进行伦理教育的视野,就不奇怪亚里士多德未能将这一原则适用于道德德性和哲学德性的不同活动。但是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体验过近乎神性的沉思快乐后会发现不了次一级的道德德性快乐。

《伦理学》最后一卷教导哲学生活的高级快乐。尽管论述的大部分在强调道德德性与哲学德性相似性的背景下确立了这一重点,但几句平静的话语则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仍存在问题。对于这种持续的紧张关系所默默显现出的重要标记,最为细心的读者有可能察觉到两种关于最佳生活的不同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