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北大荒上建根基
田峻之前在冀州时,曾经当着沮授和田丰的面,扬言要将水稻产量增加一倍,其实,这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因为田峻发现了这个时代水稻种情技术与后世的差异。
其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土壤耕耘的深浅。这个时代用的是直辕犁,而后世牛耕也是用曲辕犁。曲辕犁更适合深耕。
其二,是浸种。这个时代虽然掌握了分秧技术,却是没有浸种这个技术环节的。而后世的种稻技术,都是先在家中浸种,待种子发芽才撤到秧田中的。
其三是烤田。这个时代是没有烤田这项技术的,但是在后世,烤田是水稻栽培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
烤田又称晒田、搁田或落干。即:在水稻有效分蘖末期至节间开始伸长的期间,通过排水和曝晒田块,增加土壤的含氧量,抑制无效分蘖和基部节间伸长,促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从而调整稻苗长势长相,达到增强抗倒伏能力以及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目的。
其四,施肥,这个时代很少施肥,而且也没有掌握在不同的作物生长时期,施肥对农作物的影响,更不懂什么时候所需要的肥料的种类。比方说,水稻抽穗之后,不能再施含氮量高的粪肥,而应该施以草木灰之类的含钾、钙、磷的肥料等等。
在田峻前期的指导下,水稻的生长都很好,但很明显的,有些已经开始抽穗,有些却还在长苗。
田峻逐一巡视了500多名俘虏种的水稻,又给了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这样三十多天时间便过去了。
辽东的天气开始变得寒冷了,约有半数水稻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有些谷子还在收浆期,而从冀州带去的粮种才开始抽穗。
最先收割的,是殷氏父子三人的水稻,田峻自己种的水稻用的也是殷氏父子的稻种,却比殷氏父子种的水稻晚了五天收割。
究其原因,田峻认为是因为禾苗长势茂盛一些。
最后比较两块地的亩产量,田峻的达到了亩产四石半,相当于135公斤,这个产量,是汉代水稻的63公斤亩产的2倍多了,略低于唐朝的138公斤亩产。
与后世的普通稻亩产400~500公斤(杂交稻亩产800~1000公斤)相比,仍然相距甚远,其原因,应该是上千年的优选粮种的结果。
殷氏父子种的水稻,因为有田峻的指导,也达到了三石,相当于90公斤,远高于这个时代的63公斤!
除此之外,也有十几个俘虏种的水稻达到了殷氏父子的同等产量,只是时间稍微置后了几天而已。
田峻下令将在收割期内成熟的那些稻种全部分类存放,用于来年复种,以期挑出最优质的稻种来。
……
田丰和沮授震惊了!所有人都震惊了!
从没想到辽东真的可以种稻子!
更没想到田峻在辽东种出来的水稻,可以将水稻产量超过冀州亩产的两倍!
“这是千秋功业啊!虽圣人亦不过如此!”蔡邕仰天嗟叹。
田丰满眼含泪地给田峻施了一礼道:“这是活人无数的功德啊!下官代表辽东百姓……哦不,……代表天下百姓感谢少将军的厚德啊!请少将军受吾一礼!”
天下百姓……轮到你来代表么?
强忍着到了嘴边的吐槽,田峻扶起田丰道:“田伯父谬赞了,晚辈只不过是在田伯父的严厉管教下,做了一件小事而已,哈哈……”
田丰想到平时多次喝斥田峻不务正业,心存歉意,又要向田峻行礼道歉,却被田峻用力扶着道:“田伯父何须客气,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先生为人刚直,正好可以做为晚辈的一面铜镜!”
话声未落,蔡老夫子在一旁惊呼道:“咦,精僻!这是哪个古人说的?我怎么不知道?”
“呃,这是一个叫李世民的老头说的。”田峻一脸认真地说道。
田丰感动不已,执意给田峻行了一个大礼道:“公子之才德,古今罕见也!确如伯偕所言,虽古之圣人,亦不过如此!”
沮授也嗟叹道:“论领兵作战,公子斩檀石槐破高句丽王子,恐怕当年霍嫖姚也不过如此。论技艺,炼铁、种稻,虽公输般不及也,论公子这德行……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只可惜当今陛下……陛下若是能够以人为镜……唉……”
沮授叹了口气,欲言又止。
成公英心中一动,乘机接腔道:“听说……听说陛下卖官益甚,更耽于享乐,早先曾从宫中传出流言,言陛下于裸游馆中,半月之内宠幸120余人,这天下……再这样下去,恐怕……恐怕百姓又要遭殃了……”
成公英对朝廷本无忠心,又是被田峻从草原所救,心中早已认田峻为主,自然也猜到了田峻的一些心思,因此,才故意说出这段话来,想看看田丰和沮授的反应。
田丰和沮授是何等聪明之人?两人对视了一眼,还是摇了摇头。
田丰岔开话题道:“这要是多开些稻田出来,就可以多养活些人口啊?!”
沮授也道:“要是将辽东和辽西之间的辽河平原开垦出来,养活数百万人口都不成问题啊!”
田丰和沮授所不知道的是,他讲这一块地方,正是闻名后世的“北大荒”产粮区!
而来自后世的田峻知道,东北产粮区可不止有“北大荒”。而是整个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又称松辽平原或关东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个省区,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
东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域之一。地处于温带和暖温带范围,有大陆性和季风型气候特征,冬季漫长而寒冷少雪,夏季短促而温暖多雨;非常适合粮食的耕种。
后世的中国,东北四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的三分之一,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也就是说,在后世,东北的粮食养活了超过四亿的中国人口!
而大汉朝现在才6500多万人,只要将东北的粮食开发好了,养活全汉朝百姓都不成问题!
在汉末乱世之中什么最重要?
呃……,当然是人才最重要,然后呢?然后便是粮食。除了人才,便是粮食最重要。
有了粮食就有人口,有了人口就有实力。
而汉末人口从6500万降到3000万,死掉的3500万人,至少有2500万以上是饿死的!
少饿死点人,为民族多保留一份元气!才能确保不会再出现五胡乱华的悲惨剧面!
这才是……为什么田峻要选择辽东做为种田称霸的基业所在地的原因!!
……
田峻见田丰和沮授岔开话题,也假装不知,转头看向辽河平原上茂密的原始森林,开口说道:“我需要人手来垦荒造田,需要很多很多,各位可有办法?”
田丰想了一下道:“下官有个办法,可助小将军获得垦荒的人手。”
“请田伯父指教。”田峻诚恳地说道。
田丰道:“可由田太守向朝廷上疏:其一,将各地需要流徙的犯人送往辽东安置;其二,将冀州和幽州无地可种的流民,也送往辽东安置。”
田峻想了一下,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只是辽东种水稻及其产量多少之事,不必跟朝廷提起,否则,必引来各方势力角逐争斗,那样一来,我们便不能在辽东安心发展了。”
田丰点了点头,对田峻道:“我有一言,不吐不快,又恐让小将军为难。”
田峻心中一动,随即笑道:“这有何难?田伯父但说无妨?”
田丰道:“愿闻小将军之志。”
尼玛,我能告诉你我想造反吗?还当着这么多的人说?
田峻脸色一正,郑重地说道:“本将之志,欲为大汉之蕃篱也。然,当今朝政黑暗,相互倾轧,若不积蓄实力,难遂心中之志。
故此才来辽东发展,先求自保,再图报国。如今才稍有小成,若是闹得天下皆知,那本将恐怕连自保都难了。所以,但凡辽东之成就,最好是先不予上奏朝廷,待吾之实力壮大,可在朝廷倾轧中得以自保时,再宣之天下不迟。”
田丰和沮授都对田峻行了一礼道:“田将军之志,亦吾等之志也,愿鼎力助之!”
言语之中,已将之前的“小将军”换成了田将军。
从此之后,除了华雄和柳毅叫田峻为主公外,其它人都称田峻为田将军或公子,而田晏同志,则“一夜变老”,被称为田太守或田老将军。
之后,沮授又向田峻献计道:“要大片垦荒,绝非易事,当用胡人战俘为之。现在胡人战俘不够,何不去扫荡鲜卑草原,抓些鲜卑青壮前来垦荒和挖矿?”
田峻大笑道:“先生之言,正合吾意!”
言语之间,将之前的“沮伯父”换成了“先生”。
从此之后,无人再称田峻为小将军,田峻也不再称与田晏同辈的人为伯父,呃……除了……除了小白菜的父亲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