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1 了解网络空间及其安全
1.1 网络的前世今生
1.Internet的出现
网络是军事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网络,把美国几个在军事及研究中使用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就是网络的雏形。
1973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启动了名为Internet的互联网研究项目,推出了如今的网络体系结构和TCP/IP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中的所有机器开始转向TCP/IP,并于1983年全部结束转换。198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推出内含TCP/IP的第一个BSD UNIX,满足了大多数大学的联网需求,使ARPANET覆盖了当时美国90%的计算机科学系,具有较大的规模和普及率。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用户,Internet进入商业化运行时代。Internet逐步连通全球,形成发展的第一次浪潮。
2.万维网(WWW)的发展
Internet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1989年,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研究人员为了研究需要,希望能开发出一种在远程就能访问本地计算机数据的系统,这种系统能够访问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1991年,在这种需求的牵引下,基于Internet的信息服务系统“万维网”正式向世人公布。
万维网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Internet发展的第二次浪潮,目前大多数公司和机构都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另外,方便大家信息查询的搜索引擎在推动万维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大大推动了万维网的应用与普及,因此可以说搜索引擎是万维网的灵魂。
3.Internet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在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中,网格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等各种技术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网格计算是21世纪初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重要信息技术,其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调整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可按需进行动态的供给、配置、再配置及取消计算服务等。物联网的构想是希望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钥匙、手表、手机,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标签芯片或传感器芯片,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社交网络主要是指在信息网络上由社会个体集合及个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构成的社会性结构。近年来,社交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相关网站的出现,加速了社交网络的发展,如新浪微博、Twitter、Facebook、YouTube、天涯论坛等。
总之,网络在新兴技术的支撑下,将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