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移动互联网下的产业形态
1. 电网行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电力网如何借助移动互联网这一平台实现向智能电网的转变是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发展前景和趋势之一。我国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是:智能电网以坚强网络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持,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是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作为互联网最重要的终端设备,移动终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作为服务于民生的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水平、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满足人们与日俱增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海量信息平台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电网公司与用户信息交互的短板。电网公司能够借助移动互联网庞大的基础用户数量,开放出一套性能稳定、功能完善、用户体验感丰富的系统信息交互平台,实现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双网”融合。改善传统电网与用户的交互关系,并最终实现传统电网的升级换代。
传统电网与用户的关系是单一单向的,如图1-6所示。电网公司向用户提供电能,用户按所使用电量缴纳电费,交互单一,服务性不强。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电网与用户的关系将趋向多元化、多层次,相关移动互联网服务产品将进入大众日常生活,电网公司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层面,如图1-7所示。
图1-6 传统电网与用户关系
图1-7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电网与用户关系
除电网与用户这两方的交互外,随着智能电器、智能插座的发展、普及和应用,借助移动互联网这一平台,用户远程遥控家用电器这一构想也将指日可待,用户将逐渐成为智能电网远期发展蓝图中的核心,移动互联网智能电网发展蓝图如图1-8所示。
图1-8 移动互联网智能电网发展蓝图
南方电网在新起点上继续统筹推进公司改革,大力推动智能科技与服务业务的深度融合,深化营销创新工作,积极推广营销业务移动作业平台的使用。为更好地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南方电网已经逐步形成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制度,结合专项治理已经取得管理和技术标准化,强化了客户全方位服务体验,对突出问题集中检查解决,发挥好专项治理的威慑作用等多种成效,在保持好这些成效的情况下,进一步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整体发展。
为了确保公司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实现营销业务移动端的搭建和广泛应用,公司在实施改革时制定以下工作原则。
(1)统筹策划,整体推进。统筹做好营销业务移动终端作业体系架构的顶层设计,按照“先基础功能,后高级应用”的顺序,整体推进工作进展,充分体现“总部抓总、省公司做实、基层供电局强基”管控模式。
(2)网级部署,省级实施。基于公司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结合营销系统的当前架构及移动终端作业的特点,搭建全网营销业务移动终端作业平台,各省级公司具体实施基本功能应用,拓展高级功能应用,发挥资源整合效益的最大化。
(3)集中管控,精益管理。发挥移动终端作业实时在线、精准定位的优势,实现客户地理位置采集、作业结果统计分析、终端设备状态监控等功能,全面提升营销业务管控能力,提升绩效考核精益管理能力。
南方电网公司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变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点。
(1)转型升级现场作业模式。
南方电网2018年行政一号文指出,加快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深化营销改革创新,加大对新技术、新业态的应用研究。为了升级传统作业模式,实现精益化管理,必须全面开展营销创新工作。营销业务移动终端作业突破了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性,充分发挥“流程简、录入少、查询易、修改快”等现场作业优势,推动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在作业方式上,实现远程派工、现场录入、实时监控等功能,大幅减少传统作业流程所需的往返路程和电脑端录入时间,有效降低作业时间成本;在作业效率上,利用红外扫描仪、蓝牙打印机等配套设备支撑现场作业,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各省级公司应常态化开展移动终端作业,提高基层人员对传统作业模式转变的意识,进一步转型升级营销现场作业模式。
(2)网级部署统一服务平台。
通过对移动终端作业试点情况的调研发现,各地区移动终端作业的实用化程度不高,各省级公司在建设过程中仅将营销系统功能模块全流程移植到移动终端,缺乏顶层设计及基准的接口技术规范,导致部分移动终端作业流程不符合现场实际,基层员工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为了发挥资源整合的最大效益,营销业务移动终端平台以网级移动应用平台作为统一接入平台,建立网级部署的统一服务平台,减少接口的重复开发,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厚中台”深化扩展互联网统一服务平台能力,提高与各业务管理系统的业务交互能力,加快对远程渠道客户服务响应,为远程渠道提供更丰富的服务。
(3)移动终端作业基本功能开发建设。
电网公司作为营销业务移动终端作业基本功能的建设主体,全面梳理服务业务流程,结合现场作业实际情况,完成营销业务移动终端作业基本功能的开发及测试工作,实现关键服务业务升级。营销业务移动终端作业基本功能主要包括电费抄核收、客户服务、知识库、地理信息定位及业务监控等业务模块。
(4)持续深化移动终端作业功能应用。
各省级公司作为移动终端作业推广应用的建设主体,应组织开展试点应用工作,不断优化移动终端作业体系,制定功能应用的快速迭代机制,在短周期内不断改进、提高基本功能应用实施。立足于基层作业实际开展工作,注重终端“易用性、实用性、先进性”的特点,持续优化移动终端作业应用。
基本功能的全面应用提升传统抄核收作业模式,改变了向客户服务的交互方式。业务人员在抄表、催费或客户走访的过程,可实现远程停复电通知、电费收缴、设备地理信息精准定位、档案信息查询与修改、用电客户关联信息绑定等业务,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服体验,符合“云大物智移”的发展趋势。
(5)全面建设推广全业务功能应用。
各省级公司作为营销业务移动终端作业建设主体,应不断丰富移动终端作业应用场景和工作内容,拓展业务功能模块,提升移动终端作业的实用面和应用率,建设业务主要包括业扩报装、计量管理、用电检查、营销稽查等。营销业务移动终端作业推广应用工作应全面实现全网范围与全业务功能两个维度的覆盖,推动移动终端作业与营销业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提升作业效率及质量,提高服务技术水平。
2. 通信行业
自互联网技术开始蓬勃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移动通信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文化、经济和社会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速了社会文明和信息传播的变革进程。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我国手机网民的数量正在逐年递增,因此,电信运营商的积极变革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通信业务是一种双向融合的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通信业务只能为客户提供语音、数据等内容的资源出租式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通信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功能更强大的新移动通信终端功能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目前,移动通信行业改革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变革。
(1)智能化。
当今产业发展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终端智能化。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18年,我国净增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9亿户,总数达到15.7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12.2部/百人。智能手机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接入网络。前几年,3G模式中最为普遍的是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手机,成本也是相对较低的。近年来随着中国移动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网络的完善,DT手机也在价格上有较大的区间,款式功能丰富被用户所接受。在客户对网络速度的要求下,4G手机也在急速发展。
(2)接入宽带化。
移动互联网对数据流量井喷式增长的需求直接发展了无线接入宽带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移动通信技术如果仍局限于语音通信远不能满足客户对多媒体应用的需求,所以无线接入宽带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3)运营平台化。
运营平台化指的是运营商迫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网络的压力,以用户的价值和需求的基础构造的智能网络管道。大额的数据业务投资所带来的数据流量高增长未能给运营商带来可观的收益,运营商为了提升网络价值,转而由传统的经营宽带“哑管道”模式向可以引领产业发展的“智能管道”变革。经由不同方式打造的“智能管道”的目的都是实现识别客户、区分业务、调控流量、分级服务和管理资源等。目前运营商最为紧迫的问题是解决流量增长和收入不相匹配的问题。构建智能化管道就是要实现资源与业务的最优配置,进一步提升流量的经营管理。
(4)业务融合化。
业务融合化是产业融合化的产物,运营商首先要向客户提供最为基础的语音通信业务,其次还要满足客户对数据和视频等综合多媒体信息的需求。松耦合、多样性的网络才能实现业务和终端的融合并拓宽业务范畴,这种模式能够实现业务的多样性和积极发展。业务融合还能够提升用户的体验,把移动互联网与电视终端、手机、计算机上呈现的各种信息形式同时通过移动终端呈现给客户。
(5)通信外延化。
通信外延化的主要内容是物联网。其打破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模式,将通信范畴扩大到人与机器、人与物、机器与机器、物与物,直接拓宽了通信的内涵和范畴。从长远来看,物联网具有巨大的潜在发展价值和市场空间,也因此得到了大多运营商的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预测2020年我国市场规模将成长为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由此看出,物联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2016—2020年,物联网的发展方向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
3. 电力行业
当前,电力工业发展进入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的关键时期,供需多极化格局越来越清晰,结构低碳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系统智能化特征越来越突出。传统固定应用模式的电力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智能电网建设的任务要求。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注入新活力,有效建设智能电网。推动移动互联网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推动电力行业的快速变革。
近年来,分析我国电力发展形势可以看出电力行业发展清洁化、智能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其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电力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帮助实现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一方面,电力系统智能化是清洁、绿色、安全、高效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实现集中和分布式供应并举,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协同,增强调峰能力建设,提升负荷侧响应水平,建设高效智能电力系统成为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先进信息技术为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电力工业深度融合,智能电网、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等领域技术快速突破,分布式智能供应系统将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的巨大的互联互通网络,帮助我国电力迈出国门,实现国际化。第一,能源电力领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阵地,国家实施“走出去”及“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能源电力海外投资、建设项目持续增加,全方位、多领域的电力对外开放格局更加明晰。第二,中国能源电力企业国际化步伐持续加快,在欧、美、亚、非、拉各洲开展了包括海外项目、金融业务等多种国际业务的深入合作,不断拓宽海外业务模式。第三,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为电力国际合作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决定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竞争力,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
最为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加速传统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体制机制市场化。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从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用户等多领域全面推进,多模式、多层次试点格局已经形成。大用户直购电、跨省跨区竞价交易、售电侧零售交易初具规模,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日益提升。随着市场主体逐渐成熟,发电、售电侧将形成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交易格局,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引领电力工业朝着新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