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感:成为更受欢迎的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人类到底为什么会发笑

幽默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够给人带来欢笑。那么,幽默为什么会让人发笑,幽默里的哪些元素引发了人的笑?在幽默的笑声里,人们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有了哪些让人愉悦的体会,也就是幽默的机理是什么?在这一节,我给大家总结了幽默之所以让人发笑的四个机理:意外感、优越感、宣泄感和熟悉感。

意外感

我先来说说意外感。意外感是大部分笑话产生的根本原因。

笑是因为当你的大脑正在如常运行程序时,突然出现了一个与程序不兼容的东西。或者说你的大脑突然辨识出了一个错得离谱的东西,因此产生了错愕,错愕又产生了笑。哲学家康德说过:“在一切大笑里,肯定有荒谬而悖理的东西。”这句话的意思是,笑话中的逻辑跟我们平时认知的逻辑往往是相悖的,有错乱和矛盾出现,笑料正由此而生。

举个例子,很多人应该都看过《乡村爱情故事》这部电视剧,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一家医院里,赵四站在走廊里东张西望。护士看见了就问他:“同志,你在找什么?”赵四说:“请问,你们的厕所在哪个科?”

你看,赵四的归类体系跟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厕所被他变成了一个科室,听者的大脑顿时产生了错愕,于是就笑了。

再比如,刘能说:“你属穆桂英的啊你,阵阵落不下你。”穆桂英不是一个生肖属相,你的大脑在习惯了的鼠牛虎兔等属相中,突然得到一个错乱的、不和谐的信息,这个错乱就造成了笑。

脱口秀演员王思文有个段子:

她因为结石在上海住院做手术。一位上海阿姨说:“哦哟,没想到小姑娘脱口秀讲得这么好,结石也长得这么大呀!”

你看,这句话中包含了两个不应该在一起的东西,它们还被形成了一个逻辑,这就是俗话说的“这都哪儿跟哪儿呀”。

再比如,脱口秀演员黄西说:“上帝让我成了无神论者。”在这句话里,上帝和无神论者是一对矛盾体,矛盾由此出现,笑自然就产生了。

你可以想想你听到的那些打脸梗。比如:“我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有地域歧视的人,另一种是北京人。”这里面有明显的逻辑矛盾,因为讲话的人暗示自己没有地域歧视,转脸就说自己讨厌北京人,正是这种猝不及防的逻辑矛盾造成了意外感,而这种意外感正是让我们发笑的根源之一。

优越感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讲优越感是如何让人发笑的。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曾这样说过:“笑,是发现事物的弱点,联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感时,那种突然产生的荣耀感。”这句话听起来很高深,对不对?翻译一下,就是说人们看到别人尴尬或被羞辱的时候,就会在对比之下产生一种优越心理。

举个例子,在生日聚会上看到寿星被伙伴们来了个蛋糕糊脸,化好的妆瞬间花掉,你可能会忍不住发笑。这就属于因优越感而发笑的情况。也就是说,你脸上干干净净的,而别人却变成了大花脸,你的优越感由此产生,笑也就产生了。

再举一个例子。

2015年,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在小米4i印度发布会上大飚英文,其中他说的一句“Are You OK?”被网友剪辑成一首鬼畜神曲,这段小视频随即在网络上疯传,点击量很快就突破了千万,看到这段视频的网友无不捧腹大笑。

这段视频引人发笑的点就在于,雷军被全世界发现了他那带有浓重口音的英语发音,而看视频的观众,要么对自己的口语很满意,要么庆幸自己不必像他一样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弱点,优越感由此而产生。不过后来雷军很聪明地利用这个槽点进行了自嘲,我们在后面讲自嘲的章节会具体说。

优越感可以分成两种模式:

我吃亏,对方占便宜。

对方吃亏,我占便宜。

“我吃亏,对方占便宜”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嘲”;而“对方吃亏,我占便宜”就是“怼人”。

但是在有多人在场的情况下,优越感模式可能就变成:

我吃亏,其他人占便宜。

某个人吃亏,我和其他人占便宜。

某个人和我吃亏,其他人占便宜。

第一种仍然是自嘲,第二种也仍然是怼人,但当一个人在一群人面前受到嘲笑时,比较容易恼羞成怒,于是产生了第三种模式,这种模式更聪明,就是怼某个人的同时也拿自己开刀,这样对方因为有人垫背,就不容易生气了。比如:

我这种胖子找不到男朋友是活该,可是你这么瘦怎么也没人追呢?

当然,生活中我们也时常吐槽一个群体,这让优越感模式产生了更复杂的变种,比如:

北约峰会上几名领导人围在一起说特朗普坏话被摄影机拍到,这件事告诉我们,原来国家元首平时讨论的也不全是天下大事,而是跟我们一样,喜欢碎嘴八卦。

——美国脱口秀演员 特雷弗·诺亚(别名崔娃)

在这个段子里,特朗普被说坏话,北约领导人们被吐槽太八卦,因此吃亏的是“特朗普”和“北约领导人们”,作为听众的“我们”占便宜。

宣泄感

幽默的第三种机理是宣泄感。那么宣泄感又是什么呢?在这里我还要再引用一位哲学家的名言。哲学家斯宾塞说过:“笑是对压抑神经的释放。”也就是说,紧张被释放之后也能产生笑。因此,所谓宣泄感,是指在压抑紧张情绪后突然释放所产生的幽默效果。

在过于紧张的时刻,我们大脑的神经需要幽默来释放一下,休息一下,以便重新回到指挥人体行为的常规中来。

这种类型的幽默,很大程度上来自触碰敏感话题造成紧张感,让话语处于打破社交禁忌的边缘。禁忌或敏感的话题特别能让听众产生宣泄感,这就是宣泄型段子大多是荤段子或者政治段子的原因。当然还有一种结合了政治段子的黄段子,有宣泄放松的双重作用。

以政治段子为例,它符合幽默的“向上攻击”(Target Up)原则,也就是吐槽、嘲讽身份和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这也是特朗普特别受到全世界的段子手欢迎的原因——他既有钱又是美国总统,却槽点满满:自大、傲慢、任性、蔑视规则,总说一些被人嘲笑的傻话。关于他的笑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减压剂。

奥巴马、希拉里和川普都去见上帝了。到了天堂门口,上帝在那把关,要他们先回答“你相信什么?”。奥巴马说:“我相信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自由民主。”上帝便放他进去。希拉里说:“我相信奥巴马所相信的,还有,我还相信输了同时意味着赢了。”上帝也放她进去。上帝最后问特朗普:“你相信什么?”特朗普答道:“我相信你坐在了我的位置上。”

“向上攻击”当然也包括吐槽富人,类似的段子在网上随处可见:

亿万富翁的儿子闲来无事在家看书,他爸爸看到后,气得扇了他两巴掌,骂道:“你这个败家玩意儿,竟然看这种书!”说完,将他手中的《如何成为千万富翁》打落在地。

是不是一定要触碰禁忌话题才有宣泄型段子呢?不一定。宣泄型段子的重要特征是首先要制造一种人际紧张感。我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

一对夫妻跟朋友聚会。

朋友:“你们结婚时间也不短了,抓紧时间要孩子啊,还没怀上吗?”

妻子:“已经有了。”

丈夫吓了一跳。

丈夫:“真的吗?老婆,我都不知道!”

妻子指着丈夫的大肚腩说:“在这儿呢,你看看这是几胞胎?”

例子中妻子“有了”是一个异常信号,这个信号会令人一惊,感到紧张。丈夫可能会想:“哎呀,我要当爸爸了!”可是听到最后才知道是讽刺自己胖。在利用宣泄感营造幽默的时候,想要达到最后的宣泄和释放,就必须先营造一种紧张感。而且,前面冒犯得越厉害,后面解除得就越痛快。

年会上,一个同事吐槽道:“咱们公司天天变业务方向,加班加到吐,福利又差,要不是因为咱们老板这么有魅力,我早就辞职了。”

你看看这话说的,惊不惊险、意不意外?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年会上吐槽老板那么流行了吧?就是因为它往往真实地表达了员工平时的不满,先让同事们都绷紧神经,然后又能漂亮地圆回来,打一个惊险的擦边球,大大地释放了大家的紧张感,通过笑获得巨大的爽快感。

熟悉感

幽默还有第四种机理:熟悉感。你可能会觉得很意外:熟悉感也会让人发笑吗?

你回想一下,是不是当别人说出你一直在想但从未用语言精确描述出来的东西时,你会扑哧一笑?

女人真是特别爱抱怨,不管你怎么做,她都不高兴。你要是天天去上班,她就会说:“你根本就不管我,我受够了!”可如果你总是在家,她又会说:“你怎么老黏着我,能不能让我有点自己的空间?我受够了!”

——美国脱口秀演员 克里斯·洛克

在生活中,相信大家经常会听到男人对哥们儿这样吐槽。上面这个例子用的就是熟悉感,听众可以在这种例子中找到共鸣,因为每个人生活中都会碰到类似的情景,即使你本人没有碰上,因为它很常见,你也能理解。我们称这种笑话为“观察式笑话”,它背后的机理就是熟悉感。观察式笑话,顾名思义,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观察式笑话简单来说就是观察生活中的漏洞,观察人们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尤其注意那些每天都在发生但是从来没有人说过的点。比如:

男人实在不明白女人为什么热衷于买包。因为没有男人会说:“这个女的长得不好看,但是她背的包挺好看的,我跟她交往吧。”

说的是不是在理?你听了是不是想笑?所以生活中从来不缺乏幽默,缺乏的是发现幽默的眼睛。

观察式笑话是一种特别容易赢得听众认同的幽默。你会看见听到这个笑话的人会频频点头,他们脸上的表情说明他们恨不得喊出来“的确是这样的”。熟悉感可以让人们彼此之间心领神会,这种愉悦感也可以带来笑声。这种类型的幽默特别容易俘获人心,因为听众认为你说出了他们的心声,接下来就会信任地打开心门任你长驱直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