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天伦之乐
游洞庭
八旬少壮[1]六旬[2]欣,湖浪心潮两相凝[3]。
君山[4]岳楼[5]竞秀美,我陪慈母游洞庭。
注释:
[1]八旬少壮:这里指作者的母亲,虽然已经八十高龄,但身体依然健朗。
[2]六旬:指作者自己,当时也已经六十岁了。
[3]两相凝:这里指作者和母亲母子情深、心心相印。
[4]君山: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
[5]岳楼:洞庭湖畔的岳阳楼。
此诗作于2014年7月17日。花甲之年,尚有母亲陪伴出游,岂不是人生幸事?母子携手同游之情,胜过人间万千风景。
重游上海有感
适逢初四月儿弯,三代[1]相约上海滩。
万种情怀难尽表,还存美梦寄佘山[2]。
注释:
[1]三代:指作者、作者的母亲和作者的女儿。
[2]佘山: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是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胜地。
此诗作于2015年10月16日,作者和母亲、女儿同游上海,这样团聚的时刻是不常有的,因为三人常年分居三地,作者格外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也希望这样美好的时刻在不久的将来还能重现。
即兴诗
阳光下午照清湾[1],孙子[2]喂鱼老人欢。
此时袋里微信响,喜见老陈[3]画牡丹。
注释:
[1]清湾:深圳东部华侨城景区里面的一条山溪。
[2]孙子:作者的外孙。
[3]老陈:作者的朋友。
此诗作于2016年3月16日下午,作者带外孙去位于深圳大梅沙的东部华侨城景区游玩,看到孙子玩得开心,老人更加愉悦,山山水水似乎也比平时更加明媚,就连收到老友的微信,也能让人喜不自禁。
足球小将
小子[1]顶呱呱,忘了你我他[2]。
追球似阵风,干劲尤可嘉。
练神兼练劲,全不当玩耍。
老人频喘气,小将乐开花。
注释:
[1]小子:作者外孙。
[2]你我他:这里指忘了身边的爷爷和外公,以及自己。
此诗作于2016年4月1日,作者陪外孙在深圳湾公园玩耍,孩子踢球,老人充当助练。全诗都洋溢着喜悦和欣慰之情。看到自己的后代生龙活虎、日益健壮,每一位老人都会由衷地感到开心和幸福,因为这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和对未来的寄托。
七律·致母亲
八旬老母笑颜开,茹苦含辛爱满腮。
弱臂撑开祥瑞伞,柔身筑起感恩台。
心仁后代多福运,德厚子孙少祸灾。
但愿家慈[1]南山寿,长须[2]兄弟是提孩[3]。
注释:
[1]家慈:家中的慈母。
[2]长须:胡子很长,指年纪大。
[3]提孩:小孩,孩子。
此诗作于2016年5月8日,母亲节。诗中讴歌了母亲不畏艰辛哺育后代,以及母亲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作者祈愿母亲能像南山的不老松一样长寿。即便作者和兄弟姊妹年纪再大,也因有了母亲的庇爱,还可以继续像个孩子一样在母亲面前撒娇。
爷孙乐(一)
解鞍老马[1]一身松,万里河山夕阳红。
最是寻常爷孙乐,一阵嬉戏一阵疯。
注释:
[1]解鞍老马:退休后的老人。
此诗作于2016年7月30日,作者早上出门散步,看到邻居家的老人抱着孙子,穿梭在广场舞人群中,喜笑颜开,不禁联想到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外孙,以及和外孙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人到老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然而,这看似寻常的快乐,却因为距离的原因而变得异常难得和珍贵。
爷孙乐(二)
东方欲晓出家门,桐岭[1]林中探古村。
小鸟欢歌泉水笑,登山接力六龄孙。
注释:
[1]桐岭:梧桐山,海拔943.7米,是深圳最高的山,有“鹏城第一峰”之称。
此诗作于2016年8月1日。作者有每天早上去梧桐山晨练的习惯,这次恰逢小外孙也在家,就带着他一起去爬山。登山过程中,外孙与祖父相扶相携,欢乐多多。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孩子是爱的延续和希望,所谓的“隔代亲”大抵如此。
七律·回乡偶书
万里漂泊晓梦纷,钱坑公社[1]最情真。
夏收冬种光足帅,粥滚薯香母爱深。
新架山[2]巅磨韧性[3],榕江浪里溯流奔[4]。
感恩故土茶如酒,普洱盈杯不忘根。
注释:
[1]钱坑公社:今钱坑镇,位于广东省揭西县东南部,榕江南河中上游。
[2]新架山:钱坑镇内的一座山峰,位于榕江南河东岸。
[3]磨韧性:磨炼韧性。作者未成年之前,经常在新架山劳作,种树、割草、摘果子,从早忙到晚,午饭是就着山泉水吃的,因此这里是作者接受磨炼的地方。
[4]溯流奔:逆着河流奔跑。作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在榕江里面追逐嬉闹,逆流而上。
这首诗作于2016年9月12日,作者送母亲回家乡钱坑镇,看到熟悉的故乡和亲人,不免追忆起儿时的时光。一晃,半生沧桑就过去了。然而无论相隔多远,无论经过多少时光,故土和母亲永远都是最深的牵挂,刻进骨子里,融入灵魂里,只因为这是一处永远温暖的心灵归宿。
参观乐群小学感言
校里如春花竞妍,清风化雨润心田。
朝霞[1]引起余晖[2]妒[3],敢把白头比少年。
注释:
[1]朝霞:这里指少年。
[2]余晖:夕阳,这里指作者自己。
[3]妒:羡慕。
此诗作于2016年10月17日。作者退休后被返聘到盐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任职,时常走访辖区内的小学。在这里,作者不仅体验到了天伦之乐,也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身处孩童之间,顿觉自己也年轻许多。纵然已是白发苍苍、青春不再,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消沉悲观,而是更加惜时、更加努力。生命可以老迈,心灵永远青春。
桑榆情二首
(一)
校里春来花竞妍,清风化雨润心田。
园丁奋进新苗壮,崛起中华看少年。
(二)
向晚登高乐不疲,寻得果籽[1]满心喜。
栽培浇水勤呵护,白发萧萧化沃泥。
注释:
[1]果籽:这里指代下一代。
此诗作于2017年3月15日,作者再次随“关工委”的其他同事一起参加盐田区乐群小学的纪念活动。看着校园里涌动的天真稚嫩的面孔,听着小朋友声声清脆地叫着“爷爷”,几多欢喜,几多感慨。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了社会和世界,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但人老了,真的就是万事皆休了吗?作者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健康的事,像落红一样培育出更多的花朵,像春雨一样无声滋润万物,这才是作者的追求。
贺新婚
甥女婷婷[1]嫁鲁中,适逢泰岳[2]遍山红[3]。
老夫陪伴诚祈愿,早日添娃喊舅公。
注释:
[1]作者的外甥女,名“婷婷”。
[2]泰岳:泰山。
[3]红:一种进入深秋叶子会变红的树木。
这首诗作于2017年9月27日,作者在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参加外甥女婚礼所作,寄托了对新人的美好祝愿,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漫山遍野的红叶,不仅烘托了新婚的喜庆气氛,也暗指作者期待新人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幸福美满。
忆少年·中秋观月
清眸凝静,清风浪漫,清涛拍岸。
婵娟[1]含唇笑,彼邦声声叹。
人类文明休垄断。秀谲功[2],自添愁乱。
寰球共凉热,古今同期盼。
注释:
[1]婵娟:嫦娥。
[2]谲功:诡诈的功夫、手段。
此诗作于2017年10月4日,这一天是中国农历的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怀远,愁绪满怀,既思念远在异国的女儿一家,又对局势的变化心存忧虑。但作者并未沉浸于小家的悲喜中,而是放眼全球这个大家庭,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够睦邻友好,摒弃偏见,达成和平共识,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
家宴
阿锋小弟自操厨,潮菜[1]精工色味舒。
纵使文公[2]今再世,也夸家宴冠西湖[3]。
注释:
[1]潮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是以广东省潮汕地区为发源地的中国菜。
[2]文公:韩愈。唐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到潮州任刺史。
[3]西湖:指潮州西湖公园,这里泛指整个潮州地区。
这首诗作于2017年12月17日。当日中午,作者去弟弟家做客,弟弟阿锋在家中亲自主厨,烹制了八道特色潮州菜,款待哥哥一家。作为哥哥的“我”虽然没有下厨,却把弟弟极力夸奖了一番,称赞弟弟的手艺冠绝西湖。浓浓的亲情在觥筹交错之间得以升华,让人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