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朝瞰风流:古都七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秦朝、汉朝和明朝是我国汉民族政权强大的三个时期,其所修长城均超过两万里,并且是在主动出击、军事上取得压倒性优势时所修。由此可见,长城承载了统治阶级的一个梦想——国家要千秋万代地传下去,要用一时的“折腾”换取后代的安逸,达到“一劳永逸”。

秦汉时期,长城的作用的确是卓有成效的。《新书·过秦》记载:“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汉书·匈奴传》记载:“建塞徼、起亭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可后来呢?汉以后到明之前,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长城的作用还剩多少?当汉民族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下家破人亡、人命如草芥时,劳动人民用生命浇筑的“保护伞”的功能又在哪里?长城,说到底,不过是一道“马其诺防线”。

康熙帝在三百多年前已替后人做了总结:“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士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